<h3>舞台上的那些“看客”,如同一面人性镜筒。他们将祥林嫂的悲苦、阿Q的荒唐,统统视为与己无关的戏码,在咀嚼他人不幸中获得麻木的慰藉。</h3> <h3>这面镜子,也照见了我们。网络时代的围观与嘲讽,何尝不是一种现代“看客”的翻版?其本质相通:以安全距离消解道德负重,将他人的苦难异化为谈资。</h3> <h3>鲁迅先生刻画他们,正是为了刺痛我们的神经。这形象是一记永恒的警钟:它拷问我们,是否在不觉中也成为了冷漠的旁观者。真正的启示,是唤醒我们内心那份对痛苦的不忍与共情,拒绝在任何时代,做那心安理得的“看客”。这份清醒的自觉,是抵御麻木、守护善良的第一道防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