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今天翻开多年不翻看的一本老影集,从中看到了一些老照片,勾引起我七十年代在建设四川维尼纶厂的一段人生记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曾经是上海材料公司汽车运输队的一名驾驶员。在60~70年代的物流,主要是靠汽车运输。</p><p class="ql-block">在上海我们的汽车运输队将各种物资材料运送到市内外各地。</p><p class="ql-block">除了在本市跑柏油路面,到华东各省市,也跑过一些沙石路面。每天出车回到车队都要开到车队的洗车场洗干净再开到仃车位置上仃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75年为家团聚,从上海调进四川建筑机械化工程公司第一工程处工作。当我来到第一工程处的施工工地上,是在四川省长寿县晏家乡朱家坝(当年长寿县隶属四川管辖)建设的四川维尼纶厂。来到第一工程处工地后,环境条件非常差,没有汽车给我开。</p><p class="ql-block">便分配与李彦恒师傅开一辆日产的依仕兹50铃TD72型翻斗工程车。在川维厂污水处理厂工地上拉碴石泥土,(分白班夜班)。</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在工地上的心酸和苦累,我真的算是领教过了。</p><p class="ql-block">从1959年开车以来都是在城市里跑柏油路,最差跑沙石路。(那个年代没有高速路)</p><p class="ql-block">但没想到来到山卡卡里开辆工程车拉碴?跑的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体会到了车子打滑的无奈与尴尬。上下班都穿着工作服或雨鞋。更让我体会到车子刹车效果不佳,发软刹不住车的感觉。</p><p class="ql-block">早上有时车子发动不着,求助车友帮拖着,有时一直拖到江边才拖着发动。</p><p class="ql-block">在那样的环境条件下开车真的受了不少罪的苦累,而提心吊胆怕一时没了刹车要车毁人亡啊?</p><p class="ql-block">即是环境条件差的百般刁难,但我们这些车友从来不怕也不认输的精神而让我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职工住的环境条件差,住的是简易竹片墙毛毡房,吃的是大锅饭菜清菜汤,每天职工生活单纯无趣味,除了上工地干活,就是吃饭或睡觉。有的同事买个半导体收音机,打开多半是样板戏节目,听听音乐也就算快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地上的年轻人大多都是些单身汉,即是结了婚成了家庭的,也是有大部分人过着分居的生活。</p><p class="ql-block">本人为例:虽然有家有孩子,可为了工作,还得分开,我在川维工地上班,吃住在川维工地。</p><p class="ql-block">老婆孩子则在古佛“464”机修队,住在四栋没穿衣服的破楼里。一个礼拜能回去团聚一次。为了工作不得不放弃与家人的团聚。家务琐事和孩子的生活且由老婆一人承担。因此我心中充满着愧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工地上的施工是多种机械设备配合进行施工的。机器的轰鸣声,漫天的灰尘或雨后的泥泞不堪,在那噪音下,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主要部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复一日,花开花落,我们也就成了习惯,但却在心中埋下了无尽的疲惫与无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川维工程未完,我却被调到公司机关大楼里工作了。从此结束了我那些年车轮滚滚的年代……。</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汽车喇叭声声!</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推土机吼叫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挖掘机的引擎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离开了空压机有节奏的轰鸣声!</p> <p class="ql-block">还有那些一串串的铲运机也离我远去!至今工地上施工又都换上了些什么新的先进施工设备,再也看不到了那种施工场面喽!因为我们这些40后50后的员工都己退了休上了岸,也都是古稀耋耄之人了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