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四川绵阳碧水寺摩崖造像门票

老骥

<p class="ql-block">  碧水寺摩崖造像(国保编号7—4—084)位于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碧水寺观音阁内,造像主要开凿于唐代。碧水寺摩崖造像主体为原址唐代遗存,仅少量青义镇造像因<span style="font-size:18px;">公路建设保护性搬迁至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碧水寺摩崖造像分布在寺内凸出的巨石上,巨石东西长约10米,南北宽约8米,高约2.3米,现存摩崖造像25龛。其中崖壁的南面和西面有18龛120尊佛像造像,龛皆为圆拱形,龛楣刻有缨珞、垂幔华盖,造像为深浮雕,大多为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像。大部分摩崖造像完成于唐开元至广明年间(713—757年)。摩崖造像中另有《金刚经》龛在碧水崖西面高1.24、宽2.7米的长方形崖壁上,刻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楷书雕刻,共32品约4000字,为西南地区现存最早的佛教摩崖刻经。碧水寺内还保存有隋唐时期的圆雕观音像,最早供奉在开元寺,后移至碧水寺,观音立像通高3米多,是川西北最大可移动的圆雕石刻观音像。</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