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疆之行(十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0日20日早,乘车来到轮台市,参观游览网红打卡地,胡杨林</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轮台站的玻璃幕墙上,折射出淡淡的光晕。站前人来人往,却并不喧嚣,反倒有种边陲小城特有的从容。我们在此短暂停留,抬头望见“轮台站”三个红字在蓝天映衬下格外醒目,像是这片土地的热情注脚。这座现代风格的车站,静静地伫立在天山南麓,仿佛一个守望者,迎接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车窗外的风景渐渐变了模样。原本平坦的戈壁被一片苍茫的林地取代,枯木如铁,枝干扭曲却依旧挺立,像是大地写下的古老诗行。这片被称为“胡杨林”的地方,曾是塔里木河故道旁的生命绿洲。千百年来,风沙侵蚀、河水改道,许多树木早已化作残骸,但仍有胡杨倔强地扎根于沙土之中,用斑驳的树皮诉说着岁月的坚韧。</p> <p class="ql-block">抵达景区入口,一座写着“恰阳河火车站 广场入口”的指示牌立在路边,旁边金黄的树叶在风中轻轻摇曳。这里曾是旧时铁路的小站,如今铁轨虽已沉寂,却成了秋日摄影的热门背景。不远处的小路通向林深处,餐饮、游船、UTV越野的标识提示着现代旅游的便利,但眼前的景象,却让人只想放慢脚步,走进一段静谧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走进林中,阳光透过稀疏的枝叶洒下斑驳光影,像碎金铺在枯黄的落叶上。一位女子站在两棵胡杨之间,双手轻抚树干,红裙与粉围巾在秋色中格外鲜明。她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仿佛在与树对话。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人们为何不远千里来到这里——不是为了打卡,而是为了在一片荒凉中,寻找那种生生不息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沿着木栈道前行,一座瞭望塔矗立在林间高处。登上去,视野豁然开朗:金黄的树林如潮水般蔓延至天际,与湛蓝的天空相接。远处的塔里木河如一条银带,在阳光下闪烁。风从耳边掠过,带着干燥的草木气息,也带来了远古的回响。这片土地曾是丝绸之路的要道,而今虽不见驼铃,却仍有生命在默默坚守。</p> <p class="ql-block">一条小河穿林而过,两岸的树木倒映在水中,金黄与湛蓝交织成画。水很清,能看见河底的碎石,偶尔有落叶随波漂走,像一封封寄往远方的信。岸边有人驻足拍照,有人默默凝望,更多的人只是静静地走着,仿佛怕惊扰了这份宁静。</p> <p class="ql-block">越往深处走,越能感受到一种苍凉的美。树影婆娑,大地干燥,脚下的沙土踩上去沙沙作响。一位戴着墨镜的女子站在林前,红裙随风轻扬,像一团不灭的火焰。她不说话,只是望着远方,仿佛在与这片土地对话。她的身影,成了秋日里最动人的剪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被时间雕刻过的林地。有的树依旧枝叶金黄,充满生机;有的则只剩枯枝,如青铜铸就的雕塑。它们共同构成了红杨林的全部——不是只有繁盛才是美,枯萎也是一种庄严。阳光穿过叶隙洒下,温暖而不炽烈,像是大自然最温柔的抚慰。</p> <p class="ql-block">走到一处开阔地带,眼前是一片绚丽的金黄树林,远处的水面泛着微光,仿佛整片大地都被秋天点燃。落叶铺满地面,踩上去柔软而沙哑。这里没有喧嚣,只有风声、脚步声,和偶尔传来的笑声。一对男女并肩而立,双手叉腰,望着眼前的景色,脸上是满足的笑容。他们不说一句话,却已道尽旅途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一条废弃的铁轨静静延伸进林子深处,两旁的树影将它温柔地包裹。碎石铺在轨道两侧,枯枝横斜,仿佛时间在这里停下了脚步。这条铁轨曾连接过怎样的故事?如今它不再运送货物,却承载着无数旅人的目光与回忆。我沿着它走了一段,直到它消失在金色的尽头。</p> <p class="ql-block">最后来到河边,水流缓慢而清澈,倒映着岸边的胡杨。一位女子提着花纹包站在水边,肩披红色外套,静静望着对岸。几位游客在不远处漫步,笑声轻轻飘来。她没有回头,也没有说话,只是伫立在那里,像一幅画,也像一首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离开时,夕阳正斜照在红杨林上,整片林子仿佛燃烧起来。我知道,这片土地不会说话,但它用枯枝与新叶、风沙与流水,讲述着关于坚守与重生的故事。而我们,不过是路过它的过客,却在这一瞬,被深深打动。</p> <p class="ql-block">晚上来到了富丽堂皇的大酒店,准备晚餐</p> <p class="ql-block">新疆姑娘无处不歌舞</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