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新疆之行(十)</p>
<p class="ql-block">10月19日早,乘专列来到了喀什市,一大早看歌舞表演,人山人海,只好去逛喀什街了。</p> <p class="ql-block">刚进古城不远,就看见一个巨大的红心雕塑立在绿茵之上,像一团燃烧的火焰,上面写着“我在喀什古城很想你”,底下还有一行英文。这句温柔的话在这片粗犷的土黄色建筑群中显得格外柔软,仿佛是这座千年古城悄悄吐露的心声。不少游客围着拍照,有人笑着比心,有人静静凝望,像是把思念也一并留在了这里。</p> <p class="ql-block">穿过热闹的人流,我们走到喀什古城的入口。那是一座厚重的土黄色城门,拱顶上刻着阿拉伯文,阳光洒下来,把砖石照得发亮。几棵老树在城门两侧撑开绿荫,人们从四面八方涌来,有穿花裙子的小姑娘,也有背着相机的老人,笑声和快门声交织在一起。这座城门不只是一道入口,更像是通往一段古老时光的通道。</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城深处,一条窄巷蜿蜒向前,头顶是红灯笼和彩旗连成的长廊,风一吹,旗帜轻摆,像在低语。入口上方写着“喀什古”三个字,笔画苍劲,旁边的信息屏滚动着旅游提示。几位游客正对着墙拍照,有人踮脚、有人侧身,仿佛要把整条街的风情都装进镜头里。</p> <p class="ql-block">没走多远,便到了游客服务中心。木结构的外墙配上红灯笼,古朴中透着亲切。台阶两侧立着指示牌,一位穿红外套的女士正拾级而上,身影映在阳光里,显得格外精神。墙上贴着宣传画,写着“欢迎来到喀什”,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让人忍不住想多停留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服务中心前人来人往,彩色的建筑、飘扬的旗帜、喧闹的交谈声,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有人举着冰棍边走边笑,有人在摊前讨价还价,还有孩子踮着脚看玉雕摊上的小摆件。这里不只是服务站,更像是整座古城跳动的心脏。</p> <p class="ql-block">喀什城的商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都是具有民族色彩的商品,现在新疆人民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街边的玉器摊上,各色玉石挂件悬在空中,绿的如春水初生,白的似雪落山巅,红的像晚霞浸染。它们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轻轻一碰,仿佛能听见岁月的回响。摊主坐在一旁,笑眯眯地看着过往行人,不急着推销,倒像是在守护一段静谧的手艺时光。</p> <p class="ql-block">转过一条巷子,是个陶瓷集市。架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有的绘着繁复的花纹,有的素净得只有一抹青釉。风从巷口吹过,拂动一面红旗下角,也带来了远处烤馕的香气。这些陶器沉默地立着,却仿佛在讲述一个个关于火与土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整条街都像被阳光镀了层金。两旁的商铺五颜六色,有人穿着大红外套在镜头前转圈,笑声清脆。背景里的老房子土墙斑驳,却因那一排排灯笼和彩旗焕发出新的生机。这里没有冷清的遗迹,只有活着的历史,在每一声叫卖、每一次微笑中延续。</p> <p class="ql-block">一家小店门口摆满了手工艺品,红底衬布上铺着绣着亮片的小包、帽子和挂饰,图案复杂得像迷宫,颜色却大胆而欢快。每一件都被塑料袋仔细包好,像是怕这份美被尘世轻易沾染。它们静静陈列着,却让人忍不住想象它们曾被谁佩戴,在哪一场节日里熠熠生辉。</p> <p class="ql-block">门口站着一个穿民族服饰的玩偶,头戴小花帽,笑容憨态可掬。店里竹编的货架上摆满衣物,地毯上的几何纹样与墙壁呼应,连空气里都弥漫着一种温暖的秩序感。几位顾客低头挑选,店主轻声介绍,像在分享家传的珍宝。</p> <p class="ql-block">广场一角,一位穿白羽绒服的女士坐在木长椅上,墨镜遮住了眼睛,棒球帽压着微风。她望着远处的凉亭和行人,神情放松。石砖地面被晒得发亮,绿植在角落静静生长——这一刻的喀什,不只是热闹的集市,也有这样安静的角落,容人发呆,容人思念。</p> <p class="ql-block">她面前立着一块蓝色路牌,写着“我在喀什古城很想你”。树干被涂成彩虹色,像孩子们的涂鸦,天真又浪漫。这块牌子不像导航,更像一封寄给远方的情书,写给爱人,也写给所有曾走过这里的旅人。</p> <p class="ql-block">游客中心的砖墙厚实,红灯笼高挂,入口处贴满海报,二维码旁写着“扫码了解更多”。这里不只是信息的集散地,更像是一个驿站,让人在喧嚣中稍作停顿,重新整理脚步与心情。</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座巨大的拱形建筑矗立在蓝天之下,红字与维吾尔文并列,庄重而开阔。几个人从门前走过,身影被阳光拉长。那建筑不说话,却让人感受到一种包容的力量——千年的风沙没能磨去它的棱角,反而让它更加坚定。</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央,一个巨大的黄色乐器雕塑静静伫立,形似琵琶,却比记忆中的更张扬、更热烈。它没有弦,却仿佛正奏着一曲无声的西域古调,回荡在每一个抬头仰望的人心中。</p> <p class="ql-block">随后参观玉器展示。</p>
<p class="ql-block">“大漠玉器”的招牌在风中轻晃,红旗下是拱形的窗户和来往的行人。这座建筑像一位沉稳的守玉人,静静立在街角,等待懂它的人推门而入。</p> <p class="ql-block">玻璃柜中的玉雕是一幅微缩的山水:山峦起伏,瀑布飞流,亭台隐现。灯光温柔地洒下,玉石的肌理如云雾流动,让人恍惚以为能听见水声。它不只是一件工艺品,更像是一段被凝固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一朵粉白的玉莲静静绽放,花瓣层层舒展,底座是深色木头,沉稳如大地。标价13.8万,数字醒目,可更多人只是驻足,轻声赞叹。它的美不属于交易,而属于凝视,属于那一刻心头的震颤。</p> <p class="ql-block">另一件玉雕呈波浪形,白中透粉,像朝霞映在雪原。黑底座上缀着金饰,华丽却不张扬。它让我想起塔克拉玛干的沙丘,风过处,起伏如歌。</p> <p class="ql-block">一位穿红花纹外套的女士站在展柜前,墨镜映着柜内的光影。柜里有粉色的凤凰、温润的玉镯,每一件都像是从传说中走出来的精灵。她没伸手,只是静静看着,仿佛在与某段遥远的记忆对话。</p> <p class="ql-block">最后一件大型玉雕立在黑底座上,周围是木质展柜和大理石地面。它厚重、沉静,像一位老者,阅尽沧桑却不言。站在这里,喧嚣仿佛远去,只剩下玉石与心灵的对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