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我带领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的全体研究生和我自己的两个博士生一起学习十二届四中全会的公报全文要点,假如我不带他们学,他们读起来就是在读文字,而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一起可以解读一些重点的话语和背后的背景,如果他们能够再找到案例或者是数据的话,就会形成很好的报刊论文、政策参阅,甚至可以写成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也可以从中选题。</p> <p class="ql-block"> 我们专业的学生经常会发愁没有什么选题,或者你看了他的选题会感觉格局特别不高,都是硬憋出来的,其实教育政策与管理专业的选题,只要能够认真的读政策,读懂政策,就可以有很好的选题,甚至像这样的全会公报,宏观点的教育政策,年底的经济会议公报,每一句话都是好的选题。</p> <p class="ql-block"> 当然进行政策研究必须得建立4个基石,我今天也跟大家强调了,第1个就是要有理论知识。任何事情,如果你没有相应的学术理论的奠基,你的研究就不可能上档次,不可能深入,不可能把这个问题做得很持久,可能会有爆炸性的观点出来,但多数都是昙花一现,时间久了,经不起推敲。我在教育管理学圈子里面,之所以大家还比较认可,就是我曾经有10年的时间,把相关的基础打的还是比较牢的。</p> <p class="ql-block"> 第2个基石就是实践基石,昨天我在群里说毛主席的一句话,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做正确的调查也没有发言权,现在学生仅仅满足于文本调查,最多就满足于一些问卷的调查和访谈调查,不太会去进行观察调查、测量调查,不愿意到现实当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去了也是玩热闹,看不出门道,理解不了基层的声音、实践的智慧、朴素的做法。</p> <p class="ql-block"> 第三个基石就是政策基石。很多人觉得政策空洞,读不明白,其实政策是要照顾到全局的,特别是央字头、国字头政策,但你就在读的时候问他的每一句话:这句话啥意思?背后有啥逻辑?背景是什么样的?要指导干啥事儿?有什么事实支撑?其实写东西的时候,如果你经常读政策,你就会打开视野,就会有格局,不会因噎废食、刻舟求剑、鼠目寸光、固步自封。</p> <p class="ql-block"> 第4块基石就是方法基石。政策研究绝对不是描述性的分析,更不是注脚式的分析,不是流水账的解读,而是要短平快的用方法解释问题,所以要有很强的数据收集能力、建模能力、计算能力、演绎能力……,这些都要有相应的方法,所以说有强大的方法能力也是必须的。</p> <p class="ql-block"> 以上就是政策研究的4块基石,希望对广大学生有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