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文新诗格律理论107:程文的《格律大观》 是继邹绛“诗选”后具有补白性质的学术专著

重庆美友会—李云飞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程文的《格律大观》 是继</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邹绛“诗选”后具有补白性质的学术专著</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inherit;">程文(卓韦)</span></h5><h5><br></h5><h5><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核心提示】</span>程文著的《中国新诗格律大观》是继邹绛先生《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85年·重庆出版社)之后的一部别开生面、新意迭出、令人信服的具有现实意义和补白性质的学术性新著。作者以普及现代格律知识,提高人们鉴赏和创作能力,全面介绍、认识“五四”以来出现的各种新体诗歌,促进新体诗歌的建设与成熟,从而振兴新诗为宗旨,在借鉴新月诗派“单纯限字说”和何其芳“限顿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闻一多“音尺说”的传统,以现代的完全限步说为格律思想体系,按照诗体形式(整齐体——参差体——半格律体)将精选的154位诗人的357首成熟的新格律诗编为上篇、中篇,将3首半格律诗编为下篇,诗例凡360首。无论此书所搜集诗例的广泛性、典型性以及所提出的现代格律诗体的明确性、全面性,还是这些诗例所显示和渗透的格律理论的深入浅出性、符合实际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此书所体现的关于完全限步说的格律理论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完全符合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和“五四”以来新诗的实际,对规范自由诗、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增多诗体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h5><p class="ql-block"><br></p><h5>此文根据格律体新诗网“程文专栏” 、东方诗风旧坛理论争鸣 “程文专栏”、中诗网程文先生的诗论、程文著的《中国新诗格律大观》(序)《诗路心音足痕》 《汉语新诗格律学》《网上诗话》和新浪和网易博客( 卓 韦bloghttp://cwzw21439.blog.163.com )相关内容编辑而成。</h5><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inherit;">—— 王雨芃 成龙 张金沫 </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inherit;">李艳艳 孔天骄 陈腾 阿列克 </span></p>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序</b></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陈修文</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一</b></h5><h5><br></h5><h5>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文化需求越来越丰富,而且品位越来越高。“五四”时曾经站在涛头浪尖上放歌大时代风雷的新诗,今天为什么门厅冷落车马稀,几乎成为被人们遗忘的角落了呢?曾经一度比读诗的还多的诗人们,此时大多另寻出路,或者负气而去,或者勒马回缰写旧诗了……</h5><h5> “五四”时被打倒的旧体诗词,继1957年毛泽东诗词发表和1976年天安门诗抄的洛阳纸贵之后,特别是近年诵读和创作诗词之风蔚然兴起,大大小小的诗词学会此呼彼应,离退休老人你唱我和;家家诵读诗词之声琅琅,户户以教小儿背诗诵词为荣,煌煌然已成了新时代的时尚、家风、世风。如今新旧诗社会效应反差之大,不能不令人多想,逼人深思!</h5> <h5>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诗歌。追本溯源,诗的源头是民歌。历代人民不仅哺育了诗经、五七言古近体诗及词曲,同时也哺育了许多杰出的诗人;反转过来,渊远流长的民族诗歌同时也哺育了我们的历代人民,培养和提升了我们的民族素质、文化品位及审美习惯与水准。新诗有史八十年了,始终没有解决好与民族诗歌脱节的问题,没有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民族诗歌的传统、长处与精华,没有高度重视广大人民的美学理想、艺术品味与审美需求,至今尚未系统地培育和打造出为人民喜闻乐见的具有时代特色与民族传统相结合的新体诗歌,多数诗篇流为分行的散文,正所谓“‘白话诗’可惜掉了底下一个字”。</h5><h5> 面对新诗的低迷与式微,我们不仅想起了许多前人的教导和可贵的探索。闻一多、何其芳等诗界前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尤其是闻一多先生,早在20年代经短暂的新诗实践就破天荒地提出了“音尺说”和“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等全新的诗歌理念与诗美主张;他的《死水》等篇用实践证明只要顾到音尺的配合就会取得“句的整齐”、“节的匀称”;可以说他是新诗格律化建设上实践最有力、理论最有开拓性的一位具有奠基意义的诗人(至于他把新格律诗比作“带着脚镣跳舞”,无非是诗人在特定时期的一种比喻,就像“三步”“四步”的步伐规则一样;游戏尚且还有规则,何况格律诗呢?)。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来;唱不来,就记不住;记不住,就不能在人们的脑子里将旧诗挤出,占了它的地位”。对比当今新旧诗的现状,我们岂止遗憾而已!曾几何时,多少以写自由诗起家的诗人都先后意识到新诗“还有一个形式问题尚未解决”……到了今天,毛泽东同志关于“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倒找我三百大洋也不读新诗”以及希望我们从民歌与古典诗歌中吸取养料和形式,发展成为一套吸引广大读者的新体诗歌的讲话,实在是可以理解的具有远见卓识的直话、真话!</h5> <h5>  新诗的诗体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刻不容缓的历史使命!</h5><h5> 郭沫若、臧克家、公木、贺敬之、范光陵等许多老诗人带头写了不少旧体诗词,身体力行地使新诗与旧诗接通血脉;刘征、刘章坚持实验“仿七律八行诗”,黄润苏等人倡导新声体诗,梁上泉实验“六行诗”,张万舒实验“十行诗”,丁芒实验“自由曲”;邹绛、屠岸写“十四行诗”,公木、蓝曼、晓帆等倡导俳句……诗人们在言人民之志、抒百姓之情的同时,已认真实行对古典诗歌精华的继承对外诗长处的借鉴,从而建设我们当代的新体诗歌。</h5><h5> 回顾八十年诗史,全面细检新诗创作,除了俯拾即是的自由诗之外,总还可以找到不少半格律体新诗,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各式各样的已经成熟了的新格律诗。对这些诗歌创作实践及其格律理论的研究与探索,在我们建设新体诗歌的今天,都值是得认真研究与吸取的,不能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h5><h5> 继《汉语新诗格律学》与《未荒草》相继问世之后,程文同志又全力进行了对这部书稿的修改、润色,先后打磨修改了四遍而成今观。这三本书可以说是亲密的几乎孪生的三姊妹,从不同的角度反映和体现了作者对新体格律诗建设的理念、思考与实践。</h5><h5> 当然,此书提及的哪些诗体能够成为人民喜闻乐见的诗体形式,这要接受人民的检验,接受时间和历史的考验。无论如何,从八十年新诗创作中精选、总结出的诗体,总是带着泥土和露水的芬芳,不乏民族和现代的气息,对新体诗歌的建设与成熟,对新诗的振兴与繁荣,都是有益的。</h5><h5> 此书的写作与酝酿历时很久,程文同志早在写作《汉语新诗格律学》的断断续续的三十年间也同时在为此书积累资料,做好了准备;《汉语新诗格律学》2000年末一出版,他立即着手撰写和反复修改此书,直至今秋,可谓呕心沥血。</h5><h5> 吕进先生于1997年曾为新诗开过一剂良方,那就是“完善自由诗”,“提倡格律诗”,“增多诗体”。作为“诗国”的诗界同仁,应不负古人的英明不负今人的厚望,认真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正确处理好对民族诗歌的继承与外诗的借鉴,科学总结“五四”以来的经验教训,创造出一套为人民喜闻乐见的新体诗歌,精心打造出无可替代的我们民族现代的新诗品牌,用以讴歌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理想我们的时代,开凿出崭新的无愧于古人的文明与骄傲,跻身于世界诗歌之林!</h5> <h5 style="text-align:center;"><br></h5><h5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inherit;"><span class="ql-cursor"></span>二</b></h5><h5><br></h5><h5> 这部著作是继邹绛先生《中国现代格律诗选》(1985年·重庆出版社)之后的一部别开生面、新意迭出、令人信服的具有现实意义和补白性质的学术性新著。作者以普及现代格律知识,提高人们鉴赏和创作能力,全面介绍、认识“五四”以来出现的各种新体诗歌,促进新体诗歌的建设与成熟,从而振兴新诗为宗旨,在借鉴新月诗派“单纯限字说”和何其芳“限顿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继承和发扬闻一多“音尺说”的传统,以现代的完全限步说为格律思想体系,按照诗体形式(整齐体——参差体——半格律体)将精选的154位诗人的357首成熟的新格律诗编为上篇、中篇,将3首半格律诗编为下篇,诗例凡360首。无论此书所搜集诗例的广泛性、典型性以及所提出的现代格律诗体的明确性、全面性,还是这些诗例所显示和渗透的格律理论的深入浅出性、符合实际性,都是前所未有的,特别是此书所体现的关于完全限步说的格律理论具有雄辩的说服力,完全符合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和“五四”以来新诗的实际,对规范自由诗、提倡现代格律诗和增多诗体具有不可低估的现实意义。</h5><h5> 综观和细检“五四”以来的新诗创作,写自由诗的诗人队伍诚然浩浩荡荡,然而其中一首格律诗也没有写过的能有几人?其中名诗人又有几位?如果你认真地检看一下本书目录,就会发现写出这些新格律诗的诗人中大多数也都是写自由诗的诗人,而且像郭沫若、闻一多、何其芳以及郭小川这样先写自由诗后写格律诗的诗人大有人在,可见新诗的格律化是人心所归、大势所趋。</h5><h5> 已选入154位诗人的360首诗例中,除后三首是半格律体外,其余都属成熟的新体格律诗。就这些作者当时的理念与指导思想而言,创作该诗时可能是有意的创作,也可能是无意的创作,两者相比,可能后者居于多数。特别是那些具有相当诗词修养和驾驭语言能力的人,即使暂时尚未掌握新诗格律理论而写出成熟的新格律诗来,也丝毫不足为怪,因为格律理论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活生生语言在长期表现生活、抒发感情和讴歌理想过程中逐渐总结并形成的关于语言与诗体形式的规律;有此条件掌握格律理论是并不困难的,很容易完成格律诗创作从无意到有意、茫然到明确、不自觉到自觉的过渡。仅就本书这些诗例,不仅看到现代格律诗现在存在的四步九言诗、四步十言诗、五步十二言诗和三步七言诗等18种整齐体格律诗以及形形色色、层出不穷的全诗一式、全诗多式(都讲究诗节对称)的参差体格律诗,而且由此可以看出和预见新体诗歌的整体框架及其走向。</h5> <h5>  此书的作者能够高屋建瓴地抓住贯穿古今诗歌格律形式建设的核心——基本格律思想这条红线,能够明睿地看到我国古代诗歌的传统限字说的实质是一种原始、机械的完全限步说,这就找到了解决古今诗歌脱节痼疾的结合点,准确而自然地将古代诗歌与新诗紧紧结合起来,而且由此正确、科学地认识与评价了新月诗派为代表的单纯限字说及何其芳的限顿说,进而在闻一多音尺说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现代的完全限步说,从而将新格律诗的研究另辟新径。作者用其《三姊妹》为我们勾勒和展示了现代格律诗现状与发展的框架及蓝图。</h5><h5> 继承几千年民族诗歌传统,借鉴外诗精华,在“五四”以来八十年新诗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当代生活需求、现代语言特点及其格律条件,借鉴这些成功的诗例以及其他一切成功的范例,逐步打造和完善我国独具特色的为人们喜闻乐见的的新一代诗歌品牌,完成闻一多、何其芳、臧克家等老一辈诗人的遗愿,落实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建立新体诗歌的指示,振兴和繁荣长期低迷的新诗,为广大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这是我们诗界同仁的共同愿望。</h5><h5>  程文同志四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此,为祖国诗歌的振兴而呕心沥血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在此书出版前夕,又有感于继《汉语新诗格律学》、《未荒草》(现代格律诗集)之后《现代格律诗鉴赏创作辞典》等“三姊妹”系列图书的连续问世,这是我国诗坛上的一件大喜事,应邀写此序文,兼以祝贺!</h5><h5><br></h5><h5><br></h5><h5 style="text-align:right;"><span style="color:inherit;">2004年9月22日于哈尔滨</span></h5><h5><br></h5><h5><br></h5><h5>【 <b>陈修文 </b>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现任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常务副主席。先后出版的旧体诗词集与新诗集有《学步集》、《暖雪》、《痴情血红》、《红豆集》及《顿首北方》等。】</h5> <h5>作者简介</h5><h5>程文,笔名:卓韦(1941.8—2017.11),汉语格律体新诗重要理论家、诗人。高级讲师 ,原哈尔滨铁路中专校长,黒龙江作协会员。曾为世界汉诗协会格律体新诗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完全限步说”是程文先生的主要新诗格律理论,该学说在《汉语新诗格律学》《诗路心音足痕》《中国新诗格律大观》《网上诗话》《未荒草》和《唐绝句双读课本》等多部专著中均有全面阐述,同时东方诗风、格律体新诗网和中诗网等互联网相关专栏也予以介绍。</h5><h5>程文先生的“完全限步说”是在中国新诗格律发展中,继“限字说”和“限顿说”之后一次理论的新跨越。程文的新诗格律理论的形成得到王力、臧克家、卞之琳、冯牧和李瑛等文学大家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程文具有“填补诗歌研究空白”(《光明日报》书评)的专著《汉语新诗格律学》,获黑龙江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奖。2016年,程文获中国格律体新诗研究“理论成就奖”。</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