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皖南(3)古村落:散落在乡村的明珠

梦里园林·孙震(原创)

老兵说事(626) 图片:作者/作者手机随拍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皖南,大片区域在古徽州地界。</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曾经的徽商与徽州文化闻名世界。</b></p> <p class="ql-block">踏入徽州,满眼是风景,耳畔是故事,脚下是古村。徽州文化底蕴深厚,让人沉醉其中、不断探究。</p> <p class="ql-block">徽州的古民居,堪称现代豪宅典范,没有雄厚经济实力,很难建成这样宏大的工程。这些财富在农耕时代很难获得。一方面靠读书入仕,徽州人坚信“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只有苦读才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所以在家乡大兴土木;另一方面,相互攀比、追求宏伟,促使徽州人一生勇猛进取。明清时,徽州商人称雄中国商界,他们纷纷走出大山。积累资本后,带着丰厚财富回到家乡,反哺故土。因封建社会政治动荡、战乱不断,他们把交通闭塞的徽州当作安身立命、繁衍生息的世外桃源。</p> <p class="ql-block">此外,徽州古村还有个显著特点,一个古村基本由一个大姓构成,族人相互扶持,堪称中国早期共同致富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古村建设周期长,一个宗祠往往要十年八载才能完工,一个村庄的形成更是历经几代人努力。不过,这样的建设工程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比如徽州“三雕”雕刻、砖瓦烧制、房屋建造以及古村水网建设,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培养造就了无数优秀的徽州建筑能工巧匠和顶级大师,也让更多民众有了生计。</p> <p class="ql-block">这种开放精神,和近代温州人极为相似——穷则思变,抱团取暖,拼命一搏,闯出一片天地,成就一番事业,让世界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在徽州黟县境内有数百个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完整保存明清古民居3700余幢,实属罕见。西递和宏村是杰出代表,二者同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十月下旬,秋风送爽,我与原陆一军军直工兵营老首长井剑国、战友蔡长江,通信营战友武随生,舟桥连战友王於掌、朱春平、曹振发等,怀着对历史文化的向往,踏入皖南。</p><p class="ql-block">皖南有宏村、西递、查济、呈坎、唐模、西溪南、许村等众多古村落,如明珠散落大地,宏村、西递更是必打卡之地。</p> <p class="ql-block">古徽州大村落多为宗族聚居,西递是胡氏聚居地,宏村是汪氏聚居地。秦汉时,徽州是山越族聚居的蛮荒之地,战乱让中原大族迁徙至此。他们选择背山面水之地建村,既能调节气候又能自卫防御,村落规模逐渐扩大。</p> <p class="ql-block">然而,人口增长使徽州出现生存危机,部分人外出经商,赚到钱后回乡建精美住宅却不肯迁出,因为徽州是福地,也是官宦、文人的隐居之处。</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民居建筑艺术特色鲜明。粉墙青瓦是其外形特色,封建社会色彩使用有严格等级,平民住宅外墙不能用金碧辉煌的彩绘与装饰,不能使用黄色。建筑师设计灰白基调,与绿水青山映衬,产生祥和宁静的效果,几百年后,墙面白粉斑驳脱落,更显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古民居多有小庭院,地面或铺青石板,或用鹅卵石铺图案。层次高的庭院设假山、鱼池、花台,摆盆景、种名贵花木,反映出栖居者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p> <p class="ql-block">徽州古民居还讲究“三雕”与彩绘。门罩上原本是驱魔避邪的“符镇”,后演变成“吉祥物”装饰图案。民居大门多为黑色,考究的大门前有菱花门。进入厅堂,房梁与天花板有描金彩绘装饰图案,房梁之下有雕刻精致的拱托、雀替。卧房有花窗,“过厢”的厢门雕刻精美。</p> <p class="ql-block">聚族而居的村落,房屋间形成狭窄小巷,较大村落近百条小巷联结如迷宫。“马头墙”又称封火墙,能隔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设计师将其设计成昂首长嘶的马头,显示出高超技术。</p> <p class="ql-block">西递位于黟县东南部,村落面积约13公顷,古名西川、西溪,因设传邮之驿站得名。四面环山,两条溪流在村南会源桥汇聚。村落以一条纵向街道和两条沿溪道路为骨架,构成东向为主、向南北延伸的街巷系统,状若船型。</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能成为著名村落,得益于开村立业之祖胡士良。北宋皇祐元年(1049),胡士良路经西递,见此处山色如黛、峰峦环抱,根据风水学选定西递为胡氏安身立命之地。经过近千年开发,西递村在清代乾嘉年间达到鼎盛,如今仍保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座,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 class="ql-block">西递村胡姓原是皇室后裔,是婺源考水昌翼公的后人。昌翼公是唐朝皇子,唐朝末年,朱温叛变,唐昭宗李晔让贴身侍卫胡清将刚出生的皇子抱回婺源抚养,改姓胡,取名昌翼。后唐同光三年(925),胡昌翼以《易经》中“明经科”第二名的成绩考中进士,得知身世后,决定终生不仕,成为著名学者,96岁逝世。他辞世前留下遗训,其三个儿子分别成为不同地方胡姓的祖先,迁居西递的胡士良是他的第五世孙。</p> <p class="ql-block">先祖胡士良选择的西递村,在胡氏落户后的两百多年里人丁不旺,七代单传。到了明成化元年(1465),十五世祖胡廷俊娶3个妻子,生9个儿子,人丁兴旺起来。十六代出现“九房头”“大小四家”的可喜局面,胡姓子孙支系林立,形成典型封建家族古村落,最旺时村中祠堂达34座。</p> <p class="ql-block">如今,这里的人们依旧过着闲适的田园牧歌式生活,吸引不少城里人前来旅居。游西递,能领略胡氏族人“亦商亦儒,以商养儒”的独特风范。他们生意兴隆却不放松读书,商道仕途皆通达,名人辈出。</p> <p class="ql-block">“刺史牌坊”坊主胡文光34岁中进士,后得长沙王赏识,成为王府长史,又因皇帝恩旨,成了王爷代表,皇帝特批他建牌坊。西递村头的走马楼、村内的接官厅——迪庆堂,以及追慕堂,皆为胡贯三所建。他富有且有权有势,三个儿子均有所成。胡文照是清代名人,道光年间任开封知府,他采纳师爷“作退一步想”之策,最终击败对手,建大夫第、西园以光耀门庭。履福堂主胡积堂终生不愿参加科举,亦未做官,凭借丰厚家底,读书作画、把玩古董,建笔啸轩、履福堂,成为真正的雅士。履福堂完好保留,堂内文物众多,尤以悬于梁上的“清风徐来”木制风扇最为游客称道。</p> <p class="ql-block">踏入黟县东北部的宏村,它距西递村18公里、县城约11公里,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始建于南宋,已有800多年历史,是徽州汪氏子孙聚居之地,其始祖可追溯至隋末唐初的越国公汪华。</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故事,要从汪仁雅说起。他原居歙县唐模,在南京经商店铺被焚后,于北宋祥符二年迁至黟县奇墅村。他认为此地地势不佳,看中了雷岗山下这块宝地,留下遗言希望子孙日后迁居于此。南宋绍兴元年,土匪张琪劫掠奇墅村,村子化为灰烬。66世祖汪彦济尊祖训,在雷岗山下购地建屋,历经20多年,建起“十三楼”,新村初现气象,取名“弘村”,清乾隆年间因避讳改为“宏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现有140余幢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它以秀美的南湖风光、奇特的牛形村落、恢宏的“民间故宫”,征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家,2000年年底与西递村一同荣登世界文化遗产宝座。</p> <p class="ql-block">宏村汪氏人才辈出。红顶商人汪定贵,生于清道光年间,早年学做生意,后成为九江富商,还在扬州、汉口开设盐号,生意鼎盛。他建造的“承志堂”,堪称木雕艺术极品,占地2000多平方米,屋内木雕美轮美奂,被誉为“民间故宫”。另一位名人汪大燮,原籍宏村,出生于浙江杭州市,历任多个官职,以办事谨慎练达、善于处理外交事务著称,1919年,他密告蔡元培巴黎和会机密,促成“五四运动”爆发,1922年,他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兼财政总长,晚年致力于平民教育和红十字会工作。</p> <p class="ql-block">漫步宏村,“家家门前有清泉”的环境让人惊叹。巷道边的“牛肠”水圳,水流潺潺,七弯八拐串联起家家户户。它修建于公元1424年,设计巧夺天工,给居民生活带来便利,为消防提供水源,还具有调节气温等功能。</p> <p class="ql-block">乐叙堂是汪氏宗祠,又名众家楼,位于月沼北畔正中,建于明朝永乐年间,是胡重娘的杰作。她自幼聪慧,建造宗祠时,三个儿子协助她,历时4年完成。乐叙堂名取“秩叙敦伦,永履和乐”之意,如今前进门楼基本保持原貌,梁架具有明代风格,建筑构件雕刻精美,是汪氏家族祭拜祖先、议事的场所,也是全村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76, 79, 187);"><i>(随行游皖南的军嫂们)</i></b></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徽州的大街小巷,仿佛踏入时光隧道,能深切感受到这里辉煌历史的厚重气息。遥想当年,小小年纪的徽州少年便背井离乡,踏上闯荡之路。他们带着憧憬与担当,在商海中摸爬滚打。“牌坊林立”,一座座牌坊,不仅是徽州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他们辉煌成就的见证。一代代徽州人凭借坚韧意志和精明头脑,成就了名震四方的徽商,书写了商业传奇。</p> <p class="ql-block">走进古村,徽州文化如画卷展开。白墙黛瓦在秋日暖阳下,简洁素雅,宛如宁静诗篇。斑驳的墙壁记录着时光流转,乌黑的瓦片承载着历史记忆。而徽州木雕、石雕、砖雕,工艺精湛,令人叹为观止。木雕上的花鸟鱼虫灵动逼真,石雕上的神话人物神态各异,砖雕上的楼阁亭台精致细腻。</p> <p class="ql-block">我们更愿静静踏上青石板路,脚步轻叩,仿佛在与历史对话,感受着时代的更迭。每一步都仿佛踩在岁月的琴弦上,弹奏出悠扬乐章。在这静谧氛围里,回忆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与战友们一起度过的激情岁月,那些并肩作战、同甘共苦的日子,仿佛就在眼前。同时,我们也思索着未来的方向,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如何保持初心与勇气,书写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a href="https://www.meipian.cn/5h8bc6j7" target="_blank">何以皖南(2)打卡高甲</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