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天宁寺之名,因为天佑安宁之意吉祥顺口,许多地方都会有,笔者的家乡也曾有一座建于宋代的天宁寺,到了民国初期才毁,寺址现成了闹市中心。北京的天宁寺也建于唐代,至今仍存在,其塔也特别盛名。今天笔者介绍的天宁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古城中,也因其历史悠久、寺塔建于唐代宗朝时期(762~779)而闻名。</p> 北看寺门与凌霄塔 一、位置与简介 <p class="ql-block">天宁寺在正定古城的位置卫星地图↓</p> <p class="ql-block">天宁寺范围卫星地图↓</p> <p class="ql-block"> 天宁寺始建于唐代宗时期,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奉敕改为天宁禅寺。据史料记载,寺内原有主要建筑沿中轴线自南而北有牌坊、天王殿、重门、前室、凌霄塔、后殿,现仅存凌霄塔。</p><p class="ql-block"> 凌霄塔,早期称"慧光塔",后人根据其挺拔、高耸、直冲霄汉的雄姿,称之为"凌霄塔",又因其以木构为主而俗称木塔。塔平面呈八角形,为九级砖木混合结构的楼阁式塔,高40.98米,可供人登临。一至三层为砖结构,四层为砖木混合结构,五至九层为木构架,外部轮廓逐层递收,给人以稳定柔和之感。其精妙之处在于塔心室四层以上保留着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结构。罗哲文先生在《中国古塔》一书中谈到此结构时指出:"我国现存实物中,仅正定天宁寺木塔尚存这一种结构形式。"其在中国古塔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p><p class="ql-block"> 凌霄塔自唐朝创建后,宋庆历五年(1045年)重修,金皇统元年(1141年)大修,明清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81年对凌霄塔再次进行修缮。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1988年1月13日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平面图 二、牌楼与周边环境 寺前牌楼,坐北朝南,四柱三门三楼 匾书:天宁寺,下款:傅金裕 牌楼背面、旱桥 背面匾书:古刹无尘,下款:傅金裕 寺西 寺前比路面低约四米 三、寺门 寺门殿正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面宽三间,深二间 寺前守大门石狮 寺门后景 四、重门、石狮 塔院门楼,前有双狮把门 <p class="ql-block"> 狮子是佛的护法,具有避邪镇恶的功能。此对石狮呈蹲踞状,前肢支撑,后肢弯曲,身背直挺,颌下饰须三绺,鬃毛呈现螺旋状卷曲至颈部。既无汉唐石狮的神异勇猛,也无明清程式化的敦厚驯服,再结合元代天宁寺繁盛之状分析,此对石狮应为无代之物。1934年,德国籍女摄影师赫达莫里逊用她的镜头纪录下了天宁寺石狮的可爱形象,为我们留下了多张石狮的图像资料。</p> 院门背面 五、塔前正殿遗址 塔前正殿遗址,现立二通石碑 六、凌霄塔 <p class="ql-block"> 凌霄塔俗称木塔,为一座砖木混合结构、八角九级楼阁式塔,可供人登临,现高40.98米。始建于唐代宗时期(762~779年),原名慧光塔,虽历经修葺,现仍存宋、金建筑风格。此塔在结构上保存了对稳定塔身极为有利的塔心柱形式,是研究我国早期古塔塔心柱结构的唯一实例。宋代高僧怀丙巧修凌霄塔塔心柱而流传的"抽梁换柱"故事也被载入史册。1988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塔正面:坐北朝南 塔 近景 西南面 西面 西拱券门 西北 面 背面 东北下部 东北角 东南面 正面拱券门洞 <p class="ql-block"> 1982年9月,在对凌霄塔进行修缮前的勘察过程中,于塔基内发现地宫,之后河北省文研所、河北省古建队和正定县文物保管所联合对其进行了清理,出土文物57件。其中两件宋代涅白玻璃舍利瓶,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文物;三件宋代银棺,两件宋代银鎏金净瓶、宋代银鎏金重檐楼阁片、宋白釉酱斑葫芦式舍利瓶、宋福寿满堂铭文铜镜等由河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二级文物。另有两方刻有铭文的石舍利函。从未崇宁二年(1103年)石函铭文可知,该塔原名慧光塔,而金正隆六年(1161年)石函则有"自唐代宗朝起寺建塔至宋庆历五年重修又至大金皇统元年再建宝塔一座"字样,明确提出寺与塔的创建及维修年代。</p> 首层塔内顶 东西向门洞 七、杂项 【重修天宁寺正殿碑】 <p class="ql-block">地面碎碑为【重修天宁木塔记】</p><p class="ql-block"> 此碑刻立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 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木塔凌霄汉之雄姿及副都纲续凤于明正德初年重修木塔之事宜。</p> <p class="ql-block">重修天宁寺正殿记:</p><p class="ql-block"> 此碑刻立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青石质,笏首。碑身高1.92米,宽0.72米,厚0.21米。该碑主要记述了天宁寺兴盛时寺院建筑布局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地方官绅助盛时寺院建筑布局及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地方官绅助缘,重修正殿、重门之事宜。</p> 位于塔西侧的【文致和主教及其同伴殉难处】碑 东围墙 <p class="ql-block">【重修木塔天宁禅寺碑记】</p><p class="ql-block"> 此碑刻立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碑文主要记述了明永乐初天宁寺住持澄公长老起盖正殿五间,内供佛像三尊。澄公圆寂后,地方官员出资重修木塔扩建寺院事宜。</p> 其它碑件 其它碑件 八、寺外景色 塔西围墙外 塔西亭廊 塔西侧观塔景 荷塘藏古塔 亭廊内景 街边雕塑 亭塔相映 <p class="ql-block">塔西:镇州南街</p> <p class="ql-block">谢谢浏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备注:</p><p class="ql-block">1、图片、视频2025年10月25日拍摄;</p><p class="ql-block">2、图片拍摄、文字撰写/综合整理:趙汝明。</p><p class="ql-block">3、原创图文,未经允许,不可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