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山尽度·融迹”工艺展:工美传承与跨域创新的精彩答卷

电大阿萌

<p class="ql-block">  浙江作为中国工艺美术的重要起源地,工艺品种类丰富且艺术造诣深厚。浙江省博物馆肩负“为明天收藏今天”的使命,在收藏、研究、展示历代工艺美术品的同时,积极探索当代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创新路径。</p><p class="ql-block"> 2021年,浙江省博物馆推出“工美现在时计划”,面向全国招募工艺美术精英,组建人才库。该计划通过省内及跨区域的深度研修、观摩藏品、参观交流等多种方式,助力工美大师提升创作技巧与水平,激发创作灵感,形成新的创作风格。</p><p class="ql-block"> “关山尽度·融迹——第四届‘工美现在时计划’成果展”于2025年11月1日至11月30日在浙江省博物馆(之江馆)一层临展大厅举办。此展是对工美大师们近年来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多地开展跨区域深度研修项目的总结,共汇集35位参展大师的78件(组)作品。</p><p class="ql-block"> 工美大师们走出浙江山水,行迹融入祖国各地的大好河山。在走过江山胜迹的过程中,他们既回顾了自己的创作之路,又对未来的创作方向进行了深入思索。展览以浙江省多个工艺门类的作品为媒介,将各地岁月沉淀的史诗、民族交融的故事以及风土人情的冷暖,生动地呈现于展厅之中,诚邀观众一同欣赏工艺美术之美,感受工艺传承与跨域创新碰撞出的艺术火花。</p> <p class="ql-block">本展主题分三部分:</p><p class="ql-block">一、丝路寻韵·地域文化的工艺转译</p><p class="ql-block">该单元聚焦新疆、内蒙古赤峰等地的地域文化元素,如石窟艺术、草原风貌、民族纹饰等。工美大师们将当地的历史遗迹、风土人情转化为工艺语言,例如把石窟壁画的线条与色彩融入木雕、刺绣,或是提取草原器物的造型特征用于陶瓷、金属工艺创作,展现不同地域文化在工艺美术中的独特呈现。</p><p class="ql-block">二、技艺融新·传统工艺的当代突破</p><p class="ql-block">此单元展示35位大师在技艺上的创新探索。他们在传统工艺(如东阳木雕、青瓷烧制、剪纸等)的基础上,尝试跨材质融合(如木雕与琉璃结合)、新技法运用(如数字化辅助纹样设计),通过78件(组)作品呈现工艺技巧的进阶与风格的多元化,体现“工美现在时计划”对创作水平的提升成果。</p><p class="ql-block">三、匠心承脉·工艺精神的时代回响</p><p class="ql-block">该单元深挖工艺美术背后的精神内核,呈现大师们在跨区域研修中对“工匠精神”的思考与延续。作品既承载着对传统工艺精髓的坚守,又蕴含着对当代社会审美、生活需求的回应,如通过具有时代气息的工艺作品,传递民族交融、文明互鉴的价值,展现工艺创作在精神层面的传承与创新。</p> <p class="ql-block">单元一:万里云山——丝路风物的工艺长卷</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新疆、内蒙古赤峰的“山水人文胜迹”为核心灵感,工美大师们将两地的云山风貌、丝路遗迹(如石窟、古城遗址)转化为工艺语言。作品涵盖木雕、陶瓷、织绣等门类,有的以层叠木雕还原天山山脉的雄浑肌理,有的借青瓷釉色晕染复刻石窟壁画的光影层次,还有的用丝线编织出草原云影与丝路驼铃的交融图景。通过工艺的转译,把“万里云山”间的地域记忆、历史厚度凝结为可赏可感的艺术作品,展现不同地域山水人文在工艺美术中的独特叙事。</p> <p class="ql-block">单元二:千秋尘世——文明交融的工艺叙事</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聚焦新疆、内蒙古地区的“人文烟火与历史积淀”,以“千秋尘世”为脉络,串联起不同时代的文明交融印记。工美大师们从游牧民族的生活器具、丝路贸易的文化遗存、多民族聚居的民俗风情中汲取灵感,将服饰纹饰、器物造型、节庆仪式等元素融入创作。</p><p class="ql-block"> 作品涵盖金属锻造、漆艺、剪纸等门类:有的以錾刻工艺还原古丝路货币上的多元文字,见证贸易往来中的文化互鉴;有的用漆画晕染呈现草原游牧与农耕文明的共生场景;还有的通过多层剪纸复刻民族服饰的精美纹样,传递民俗文化中的审美传承。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千秋尘世”里人与文明、人与地域共生关系的工艺诠释,让观众在观赏中触摸历史的温度与文化的包容。</p> <p class="ql-block">单元三:百年烟火——生活美学的工艺定格</p><p class="ql-block"> 本单元以新疆、内蒙古地区的“当代生活场景与民俗烟火”为创作核心,聚焦普通人的日常肌理与鲜活民俗。工美大师们跳出宏大历史叙事,将目光投向草原游牧的日常劳作、丝路小镇的市集百态、多民族共居的生活片段,用工艺捕捉“百年烟火”里的温暖与鲜活。</p><p class="ql-block"> 作品涵盖陶瓷、织绣、木雕、金属工艺等门类:有的以青花彩绘还原草原牧民的奶茶制作场景,笔触细腻尽显生活温情;有的用羊毛毡与丝线交织出丝路市集的琳琅满目,色彩浓郁传递市井活力;有的通过竹编工艺复刻民族特色民居的内部陈设,细节精巧再现生活智慧;还有的以金属锻打还原传统手作工具,承载着对非遗技艺活态传承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每一件作品都是对当代地域生活的真实写照,既保留了传统工艺的匠心质感,又融入了当代审美视角,让观众在工艺作品中感受“烟火气”里的文化传承与生活之美,见证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的深度共生。</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