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银杏第一树迎来最美的季节

堂塘

天下银杏第一树是山东省日照市莒县浮来山定林寺内的一棵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学名:Ginkgo biloba),树龄近4000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银杏树。 树高26.7米,干粗15.7米,遮荫覆盖面积900平方米,盛夏时节每天需要吸收2吨左右的水分,被誉为植物“活化石”。该树至今枝叶繁茂,每年结果不辍。它不但枝条上结果,就连老朽的粗枝干上也直接结出银杏果实,令人称奇。 花期3-4月,种子9-10月成熟。 2025年11月4日上午,我们第二次来到浮来山,再次欣赏银杏树最美的样子。 银杏为中生代孑遗的稀有树种,系中国特产,仅浙江天目山有野生状态的树木,生于海拔500-1000米、酸性(pH值5-5.5)黄壤、排水良好地带的天然林中,常与柳杉、榧树、蓝果树等针阔叶树种混生,生长旺盛。朝鲜、日本及欧、美各国庭园均有栽培。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 银杏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保护级别为濒危(EN)。 为了加强对天下银杏第一树的保护,莒县政府还成立专门的银杏树保护研究机构。 198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向全世界介绍了它,使之誉满全球。 民间传说<br>从前有一书生赴京赶考,路经浮来山时,天忽然下起雨来。他赶忙躲到大银杏树下避雨。雨越下越大,一时难以停歇。书生在树下闲得无聊,便想丈量一下这树有多粗。于是他伸开双臂,围着大树一下一下地丈量起来。他这样量了七搂还没量完,又用手指柞了八柞仍没到头。他正想再向下量时,猛见在剩余的地方,站着一个同样也在避雨的小媳妇。他懂得男女授受不亲的规矩,不敢再往下量了。于是便得出树粗“七搂八柞一媳妇”的结论。他的这一说法迅速流传开来。至今一提这树有多粗,当地人仍会用此种说法回答你。 2024年6月19日,莒县浮来山银杏树“大世界基尼斯之最”授牌仪式举行,莒县浮来山银杏树被认定为“树龄最长的圆铃银杏树”。当地又称其为“银杏之祖”、 “银杏王”等。 关于天下银杏第一树的历史,《左传》中有这样的记载:“鲁隐公八年(前715年)九月辛卯,公及莒人盟于浮来。”文中说的是鲁隐公和莒国国王在这棵大银杏树下会盟修好的事。清顺治十一年(1654年),莒州太守陈全国又在银杏树下立碑刻石,说此树“盖至今已三干余年”。 此银杏树属于乔木,树高26.7米,干粗15.7米;树皮呈灰褐色,深纵裂,粗糙;树冠广卵形,遮荫覆盖面积900平方米;枝近轮生,斜上伸展;一年生的长枝淡褐黄色,二年生以上变为灰色,并有细纵裂纹;短枝密被叶痕,黑灰色,短枝上亦可长出长枝;冬芽黄褐色,常为卵圆形,先端钝尖。 叶片扇形,有长柄,淡绿色,无毛,有多数叉状并列细脉,顶端宽5-8厘米,在短枝上常具波状缺刻,在长枝上常2裂,基部宽楔形,柄长3-10(多为5-8)厘米,幼树及萌生枝上的叶常较大而深裂(叶片长达13厘米,宽15厘米),有时裂片再分裂(这与较原始的化石种类之叶相似),叶在一年生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8叶呈簇生状,秋季落叶前变为黄色。 种子具长梗,下垂,常为椭圆形、长倒卵形、卵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5-3.5厘米,径为2厘米,外种皮肉质,熟时黄色或橙黄色,外被白粉,有臭味;中种皮白色,骨质,具2-3条纵脊;内种皮膜质,淡红褐色;胚乳肉质,味甘略苦;子叶2枚,稀3枚,发芽时不出土,初生叶2-5片,宽条形,长约5毫米,宽约2毫米,先端微凹,第4或第5片起之后生叶扇形,先端具一深裂及不规则的波状缺刻,叶柄长0.9-2.5厘米;有主根。<br> 银杏为喜光树种,深根性,对气候、土壤的适应性较宽,能在高温多雨及雨量稀少、冬季寒冷的地区生长,但生长缓慢或不良;能生于酸性土壤(pH值4.5)、石灰性土壤(pH值8)及中性土壤上,但不耐盐碱土及过湿的土壤。以生于海拔1000(云南1500-2000)米以下,气候温暖湿润,年降水量700-1500毫米,土层深厚、肥沃湿润、排水良好的地区生长最好。 银杏为银杏科唯一生存的种类,是活化石植物,又是珍贵的用材和干果树种,由于具有许多原始性状,对研究裸子植物系统发育、古植物区系、古地理及第四纪冰川气候有重要价值。叶形奇特而古雅,是优美的庭园观赏树。对烟尘和二氧化硫有特残的抵抗能力,为优良的抗污染树种。种子作干果。叶、种子还可作药用。 古银杏树之所以闻名,还与《文心雕龙》的作者、中国南北朝时的大文艺理论家刘勰有关。56岁那年,他回到家乡莒县浮来山,在大银杏树边修建了一座佛寺,仍取名为定林寺。他虽身在佛门,但并不只是朝钟暮鼓地诵经念佛,而是专心研求学问,潜心著述,编撰了《众经要林》等书,最后终老寺中…… 再往后一进院落,是著名的三教堂。这是现存极少、省内唯一的三教并存的殿,内中供奉释迦牟尼、老子和孔子。<br>在明末清初时期,三教堂作为一种特殊的宗教建筑形式开始兴起。这些三教堂通常供奉着儒、释、道三教的始祖或代表人物,体现了三教合一的信仰理念。清朝中期,在儒家学者关注下,各地的三教堂陆续被拆除,定林寺的三教堂却得以保留下来,弥为珍贵。 三教堂院内的这颗银杏树,也有1300多年的树龄了。 感谢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