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趣味·创意问答】“打油诗”

<p class="ql-block">打油诗是一种起源于唐朝的通俗诙谐诗体,以语言俚俗、幽默讽刺、不拘平仄格律但押韵流畅为特征,常通过白描手法反映社会百态,代表作品如张打油的《咏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打油诗</span></p><p class="ql-block"><b>定义与起源:</b></p><p class="ql-block">打油诗指用语俚俗、诙谐幽默且不严格遵循传统格律的诗歌形式,其名称源于唐朝诗人张打油。据传他因在官宦宗祠题写“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等诗句被捕,后以“百万贼兵困南阳”续诗引发哄堂大笑,“打油诗”由此得名并流传。‌‌‌</p> <p class="ql-block">打油诗</p><p class="ql-block"><b>核心特征:</b></p><p class="ql-block">- 语言与内容:采用白话、俚语或方言,通俗易懂,主题多聚焦日常生活或社会现象,常含幽默、讽刺或自嘲元素。‌‌‌‌</p><p class="ql-block">- 形式要求:不强调平仄与对仗,但必须押韵,通常由五言或七言句组成,结构短小精悍。‌‌‌‌</p><p class="ql-block">- 功能价值:作为民间讽刺载体,能快速传播并引发共鸣,虽难登高雅殿堂,但因贴近民众而生命力旺盛。‌‌‌‌</p> <p class="ql-block">关于打油诗</p><p class="ql-block">历史发展与代表作品</p><p class="ql-block">打油诗自唐朝张打油开创后,历经各代演变:</p><p class="ql-block">- 唐朝:张打油《咏雪》以“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等句白描雪景,奠定诗体基础。‌‌‌‌</p><p class="ql-block">- 明清时期:郑板桥《赠小偷》用“细雨蒙蒙夜沉沉,梁上君子进我门”诙谐自嘲;解缙、纪晓岚等文人推动其成为讽刺工具。‌‌‌‌</p><p class="ql-block">- 近现代:鲁迅《南京民谣》讽刺国民党虚伪,陈毅《咏原子弹》以“你有原子弹,我有原子弹”表达政治立场,显示其社会批判功能。‌</p> <p class="ql-block">【打油诗三首 盲人骑瞎马, 夜半临深池。 谁知马识途, 踏蹄跃沟渠。 疲马不畏鞭, 犟牛不服牵。 老汉一瞪眼, 全都靠边站。 此马非凡马, 缰绳困不住。 踏碎旧篱笆, 闯出新天地。 希望这三首打油诗,能开心快乐您几秒,物性各有执,人情理亦然。表达的是:用强者能打破僵局,来制造反差。放下执念,方可重生。 策马奔前程,良驹载福来。 祝您前路开阔,福运相伴。】</p> <p class="ql-block">问:</p><p class="ql-block">①为什么张打油写“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等诗句而被捕?</p><p class="ql-block">②在古代打油诗哪个最著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