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的洞穴“探险”——古巴掠影之一

胡文红

<p class="ql-block">国内外溶洞去过不少,但却是第一次在没有电的情况下进溶洞游览,所以我把它叫做“洞穴探险”。故有些团友出来以后,很不以为然地说:某某某龙洞比这个好看,某某某水晶宫比这个好看,这个太稀松平常了……。我就说:其实不管那些溶洞多么好看,都不如走这个溶洞来的刺激,因为我们是在黑暗中完成的洞穴探险。听完我的话以后,他们的表情也变成了深以为然。这个洞穴除了洞口还有一点应急照明以外,到了洞里面就一点光线也没有了,全靠着团友们的手机亮光,后来导游又分给大家几个头灯,那最亮的光线就是头灯发出的(可惜我没有抢到头灯)。溶洞里到处滴水,有的滴水富含碳酸钙,经过了亿万年就形成了钟乳石;有些滴水可能不含能形成钟乳石的碳酸钙,就变成了水滴石穿,把岩石滴出了坑洼,就会存上一洼水。</p> <p class="ql-block">这是水滴石穿造成的一个水洼。导游说这个水有美容的作用,于是团友们也有样学样地去洗脸。</p><p class="ql-block">有个词儿怎么说来?窥一斑而见全豹。在这个洞里拍的视频不少,但是有这个视频也就差不多了,也能看出来我们是如何艰难地在洞里摸索着行走,然后看到的这些钟乳石由于没有彩色灯光的映照,而全部是原来的面貌。什么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璀璨夺目、华光绚丽……等等等等渲染的辞藻,在这里都没有了用武之地。不过美友们有兴趣可以上网查,这个水晶洞号称全美洲最大最著名的水晶洞(Bellamar Cave贝尔玛拉洞穴),百度:水晶洞(Bellamar Cave)是位于古巴马坦萨斯省的自然奇观,以地下水晶沉积物闻名。该洞穴形成于约50万年前,主要由透石膏矿物(石膏结晶)构成,晶体长度可达11米,重量达55吨。网上发的有很多这个水晶洞的彩色照片,确实好看。</p> <p class="ql-block">这是网上搜到的(Bellamar Cave)<span style="font-size:18px;">水晶洞图片,转发一张以飨美友们</span>。</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就是我在没有头灯,只有借助团友们的头灯或者手机光线,拍出来的最原始的洞穴图片。</p> <p class="ql-block">这是贝尔玛拉洞穴出入口,是不是看起来完全不像要进入一个地下溶洞的感脚?</p> <p class="ql-block">此宣传海报翻译出来的文字:</p><p class="ql-block">大自然是不可预测的,她为她的宏伟作品选择时刻和意想不到的地点,而无需等待人的认可或钦佩,因为自然作品是无限宇宙和永恒的一部分。</p><p class="ql-block">在古巴的这个角落,远离地下世界之外,水被挖掘出来,造就了地球上最令人惊叹的奇迹之一;如今它被称为贝拉马尔洞穴(The Bellamar Cave)。事实上,这是一个巨大的古洞穴,增加了23公里的画廊,水晶是一个对想象力的挑战。也许对于旅行者来说,它不仅仅是一个美丽的白色石头,它是由偶然或水手的冲动创造的。洞穴存在于古巴没有一个人之前,它的时间不是以人的日历来衡量的。对于古巴人来说,拥有它是一种特权,每个人都有义务尊重它。</p> <p class="ql-block">这张海报告诉游客,我们的参观是带着头灯和头盔的,事实也是如此。但头灯和头盔的数量严重不足,只有不到10只,谁抢到了是谁的。</p><p class="ql-block">门票价格非常便宜,只有10比索(相当于人民币3元),但这是对月收入只有不到1000比索的老百姓来讲的。而我们这些被宰的加拿大来的“贵宾”,是用美元来购票的,具体是几美元,还是十几美元、几十美元,导游貌似提了一嘴,我没记住。</p> <p class="ql-block">这是该贝尔马拉洞穴3D影院的宣传海报,但由于停电,我们也只好进行了一番探险以后,遗憾离去。</p><p class="ql-block">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古巴停电是一件非常普通的现象。由于人为的制裁,这里缺乏发电必须的燃料,也缺乏发电必须的设备,更缺乏发电设备更新换代的资金和能力。现在的发电设备都是用了半个世纪以上的老旧设备,罢工是常有的事。而我们这些“贵宾”住的度假酒店,一晚上的住宿费用(200美元左右)就相当于这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半年的工资。所以政府是下了大力气来保证我们这些“贵宾”们住宿的安全与需要,酒店全部都自备发电系统,这也是酒店之所以这么贵的原因之一。</p> <p class="ql-block">最后补充:时间地点都在以上照片里有显示,故文字里不再赘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