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游乌龙潭公园有感

袁金泉

<p class="ql-block">  南京是个拥有公园数量众多的城市,据说,全市拥有500平方米以上各类公园约1100个。而且,公园类型丰富,有像玄武湖公园这样的江南最大城内公园,也有雨花数据线公园这类新晋网红公园,还有许多口袋公园点缀城市角落 。此外,南京还有老山国家森林公园等自然生态公园,以及鼓楼公园、瞻园等历史文化名园。</p><p class="ql-block"> 我自1984年来南京求学,之后在南京工作,一直到今年退休,这期间也去过南京的许多公园游览,但就是从来没游览过乌龙潭公园。</p><p class="ql-block"> 昨天陪夫人前往汉中门鲜花市场购买鲜花,顺便将车临时停放在乌龙潭公园的停车场,我也就信步入园,作了一次短暂的游览。</p><p class="ql-block"> 乌龙潭公园虽规模不大,名头却不小。历史可上溯至三国,旧称“清水大塘”或“芙蓉池”;至晋代,因传说中有乌龙戏水潭中,遂得“乌龙潭”之名。这是一处融自然山水与人文积淀于一体的古典园林,素有“南京小西湖”之誉。当年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先生也曾赞曰:“有此妙处,何必西湖”。</p><p class="ql-block"> 如今的乌龙潭公园,潭水蜿蜒,亭台错落,花木扶疏。水质清可见底,形成一片“水下森林”;园中植被丰茂,四时景致各异,更有树龄四百年的“清桂”静立一隅。人文景观亦十分丰富:曹雪芹纪念馆、颜真卿书画院、魏源故居,以及石头记、镇潭神石、放生庵、锁龙桥群等,仿佛处处藏着旧日文脉与传说。</p><p class="ql-block"> 在公园北侧,我见到石刻的谭元春《三游乌龙潭记》。归来后查阅原文细读,不禁浮想联翩:</p><p class="ql-block"> 其一,乌龙潭如同一部流动的文明笔记,自三国至晋,从明清到今,每一段历史都在这片水石间留下痕迹。它不只是一座公园,更是一卷可漫步可触摸的史书,值得反复品读、多次感悟。</p><p class="ql-block"> 其二,如今的公园早已走出文人雅集的围墙,成为寻常生活的背景。附近的居民来此散步健身,过路的车辆借此暂泊小憩,乌龙潭不仅安顿着都市中匆忙的脚步,也延续着“市井皆园林”的生活美学。</p><p class="ql-block"> 其三,随着经济发展与环保意识提升,我们的城市正渐渐回归“山水之中”的营造智慧。推窗见绿,出门入园,乌龙潭这样的地方,不再是遥远的景点,而是日常的环境。能生活在这样的土地上,实在是一种福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