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罗店老镇历史风貌区

周吉义

<p class="ql-block">每当翻开高德地图,看到上海宝山区“罗店老镇历史风貌区”这些字语,我就想去打卡。明知江南古镇都是二街一河,无法与苏州的古镇老街相比。今天我就到了罗店古镇。</p><p class="ql-block">上海地铁线路图挂在站里的厨窗中(上海地铁又多又大了)。各色线路交织,像一张巨大的网。罗店古镇,就在这网的边缘,一个小小的点。可正是这个点,连着市中心的喧嚣,也连着水巷深处的静。我盯着那条通往这里的线路看了很久——它不只是交通图,更像是一条时间的引线,把过去和现在,轻轻牵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走上这座黄桥,桥栏石板上“罗大路”三个字在晨雾中显得格外清晰,像是从旧年月里走出来的一声低语。桥面平坦,栏杆也是旧时的模样,不高不低,刚好够人扶着望一眼前方。天色阴沉,远处的屋檐和电线杆静静立着,仿佛时间在这里放慢了脚步。我站了片刻,风从河面吹来,随着一点凉气,也带回了些古镇的呼吸。</p> <p class="ql-block">“东西巷里”四个字在牌坊正中,木匾漆色温润,对联是墨笔写的,字迹清秀。栏杆设在入口处,像是提醒人们:慢一点,这里不是赶路的地方。身后是高楼的影子,玻璃幕墙映着云,可眼前这条巷子,人流济济,却固执地留着旧时的步调。我跨进门坊似的界限,仿佛从一个时代走进了另一个。</p> <p class="ql-block">再往里走,一座罗店古镇牌坊横在街口,雕花细致,檐角微翘,两只石狮子蹲在顶上,一个张口,一个闭嘴,像是守着这条街的晨昏。底下电动车来来往往,有人停下车,拎起菜篮走进巷子,有人靠在车边抽烟。老屋的墙皮有些剥落,但门楣上的红漆还亮着,商铺挂着布招,写着“南货”“茶食”,声音不大,却处处是活气。</p> <p class="ql-block">巷子深处,白墙黑瓦连成一片,灯笼一串串挂着,风一吹,轻轻晃。有人牵着狗走过,狗不大,毛色杂,走得慢悠悠的,主人也不催。一辆红电动车停在墙根,旁边堆着几只蓝塑料凳,像是刚收摊的早点铺。电线在头顶织成网,割碎了天空,可这杂乱里,偏偏有种踏实的烟火味——不是景区的摆设,是真正有人住、有人活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一条小街安静得像被遗忘。白墙映着灰瓦,屋檐下有燕子窝,石桥横在巷中,桥面磨得发亮,不知多少脚步曾从这里走过。空调外机挂在墙上,嗡嗡轻响,像是现代生活悄悄探出的触角。可这声音并不突兀,反倒让这份静更显真实——它不是死寂,而是喧嚣之外的喘息。</p> <p class="ql-block">桥下有河,水不急,静静流着,映着桥影和屋檐。一艘小船停在岸边,红顶棚褪了色,绳子系在石墩上,随水轻轻晃。两岸的屋子挨得近,窗对窗,门对门,像是能听见彼此的咳嗽和碗筷声。这水巷不宽,却把整个镇子的呼吸连在了一起。我站在桥上,看水里的倒影被风揉碎,又慢慢拼合。</p> <p class="ql-block">“勇语理发店”门不大,招牌是木的,字是黄的,风一吹,格子窗吱呀响。推门进去,一股老式发油的味道,理发椅是铁的,漆皮剥了,可坐上去还稳。镜子里映着空荡的屋子,水龙头滴着水,一滴,一滴,像是在等下一位客人。这地方不热闹,可它没关门,就说明还有人记得,还有人需要。</p> <p class="ql-block">石阶从平地拔起,一级一级向上,石面被雨水洗得发青,栏杆上的纹路模糊了,却还撑得住手。爬到高处,飞檐翘角在蓝天底下划出一道弧线,像鸟要飞起。树影斜斜地铺在台阶上,叶子沙沙响,风从山墙间穿过,带来一点凉意。那一刻,我忽然觉得,这古镇不只是回头看的风景,它也在向上生长。</p> <p class="ql-block">又一条街,招牌换了模样,“香铜”两个字写得粗犷,黄底红字,挂在半空。铜器摆在门口,盆、壶、铃铛,堆得满满当当。电动车停在边上,车主蹲着挑货,老板坐在小凳上抽烟,烟灰一弹,落在脚边的报纸上。铜器在阴天里不怎么反光,可那沉甸甸的质感,却让人想伸手摸一摸——它们不是摆设,是能用、能传的东西。</p> <p class="ql-block">店里有玻璃柜,里头陈列着金黄的铜器,老货汤焐子,新货高脚酒杯,铜碗,手炉,勺子柄上刻着花纹。柜子老,木头泛暗,可擦得干净。光从顶上照下来,铜器泛着温润的光,不刺眼,像老手艺人的手,稳,有劲。我盯着一把小铜壶看了许久,它不说话,可我知道它经历过火,经历过锤,经历过一代代人的手。</p> <p class="ql-block">又见石阶,比先前的更陡,石面凹凸,踩上去得留神。栏杆旧了,有些地方光光滑滑了,可还立着。台阶尽头,是几栋现代楼房,灰白外墙,玻璃窗亮得刺眼。电线在天上乱爬,像写不完的杂字。可正是这些不协调,让我觉得真实——古镇不是被封存的标本,它活在变化里,磕磕绊绊,却没停下。</p> <p class="ql-block">这座上海嘉定客运中心大楼,玻璃墙映着云,红字招牌大得老远就能看见。地面干净,像是另一个世界。可它把古镇历史文化风貌牢牢紧握着,像一个提醒:时代在推,可推不倒所有。我望着那栋楼,又回头看看身后的窄巷,忽然觉得,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同一条路的两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