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秋意渐浓、天高云淡的时节,踏上前往新都桂湖的旅程,仿佛是赴一场跨越千年的文化与自然交织的盛大约会。当脚步轻轻踏入这片充满诗意的土地,时光的齿轮开始缓缓转动,将尘封的历史与当下的美景一一呈现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新都桂湖的明代古城墙,宛如一位沉默而威严的历史守护者,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承载着岁月的厚重与沧桑。它不仅仅是一道防御工事,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教科书,每一块砖石都镌刻着往昔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墙的沧桑砖石旁,时光缓缓流淌。蓝天绿树与古墙相映,每一步都是与历史的对话,在此驻足的瞬间,岁月也似这般悠然静好。</p> <p class="ql-block">杨升庵家族,这个在新都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家族,以状元贺银筑城保民的壮举,为这座古城墙赋予了独特的意义。据说,当时城垛的形状被巧妙地设计成“状元帽”的模样,这一别出心裁的设计,既彰显了杨升庵家族的荣耀与地位,又蕴含着对当地百姓的庇佑与祝福。</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古城墙之上,脚下的砖石在岁月的打磨下变得光滑而坚实。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历史的琴弦上,弹奏出明代的风云变幻。闭上眼睛,仿佛能看到当年工匠们辛勤劳作的身影,听到他们挥舞工具的声响;能感受到金戈铁马、战火纷飞的紧张气氛,以及百姓们在城墙庇护下的安宁与希望。</p> <p class="ql-block">抚摸着城墙的砖石,指尖传来的粗糙质感,是历史留下的痕迹。在这里,时间仿佛凝固,让人忘却了尘世的喧嚣,沉浸在明代的历史长河中,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拾级登上城墙之巅的观稼台,顾名思义,过去在此凭栏远眺,川西平原如一幅铺展千里的青绿画卷,在天地间徐徐展开。春日里,成片的油菜花田铺就金色海洋,风过处金浪翻滚,裹挟着泥土与花香的气息扑面而来;夏时稻浪青青,层层叠叠延伸至天际,与远处的林木、村落构成浓淡相宜的水墨;秋日稻穗饱满,泛着成熟的金黄,田埂上农人忙碌的身影,为这幅静谧的画卷添上生动一笔;即便是寒冬,田野间的绿意虽减,却自有一番清旷疏朗,薄雾缭绕时更显空灵。</p> <p class="ql-block">而随着城市的发展,眼前的景色换成了新桂湖。湖水、游船、湿地尽收眼底。澄澈的湖水如一块碧绿的翡翠,镶嵌在平原腹地,微风拂过,湖面泛起层层涟漪,将天光云影揉碎在波光里,映得岸边垂柳的枝条愈发青翠。湖面上,几艘画舫游船缓缓驶过,船桨轻摇,搅起细碎的浪花,游客们凭栏闲谈,笑声随波飘散,为这份宁静添了几分鲜活的烟火气。</p> <p class="ql-block">湖畔湿地草木繁盛,芦苇丛生,不知名的水鸟时而在水面低飞盘旋,时而落脚于水草之间,清脆的鸣啼划破天际,与风声、水声交织成自然的乐章。古与今的风光在此交融,昔日的田园牧歌与今日的湖光胜景相映成趣,既保留了川西平原的温润底色,又增添了城市发展的鲜活气息,站在观稼台上远眺,既有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更有对当下盛景的沉醉。</p> <p class="ql-block">转身步入问津楼。古城问津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古城问津以夯土为基,明代又添石衣,至今仍是成都平原保存最完好的古城墙之一。</p> <p class="ql-block"> “问津”二字源自《论语》,登临此处,可感受“地静一尘不起,楼高四望皆通”的开阔与宁静。这里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心灵的驿站。古城问津,一处穿越千年的相遇。在问津楼上可聆听岁月的回响,让历史与诗意在心中交汇。</p> <p class="ql-block">建于1912年的坠月楼,以歇山顶四方形小楼的姿态,傲然挺立在古城墙的顶端。它独树一帜,与问津楼遥相呼应,构成了古城最动人的天际线。</p><p class="ql-block">每当夜幕降临,月华如水,登楼远眺,可见皓月从东方缓缓升起,又在西边悄然坠落,仿佛与楼名“坠月”有着某种神秘的呼应。楼体三面凌空,檐牙高啄,造型别致,宛如一只巨大的蜗牛伸出头和触角,因此在民间也被亲切地称为“蜗角”。</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站在坠月楼上,不仅能欣赏到古城的壮丽夜景,还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魅力。这里是新都的一处独特景观,也是游客们不可错过的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问津的清浅水域旁,静静卧着一座名为“枕秋”的廊桥,既是古景中的点睛之笔,也是游人歇脚寻幽的好去处。这座廊桥通体采用纯木结构打造,小青瓦覆顶,歇山式屋脊曲线温婉,飞檐翘角带着中式建筑的精巧灵动,远远望去,恰似一只泊在水面的乌篷游舫,轻晃于碧波之上,与周边的古墙、绿树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走进升庵祠,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智慧与才情的文化殿堂。这里是明代四川唯一状元杨慎的纪念之地,他的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新都的历史天空。</p> <p class="ql-block">杨慎,这位才华横溢的状元郎,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不仅在仕途上有着非凡的经历,更在文学创作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当他来到桂湖这片土地时,便被这里的自然美景所深深吸引。于是,他广植桂树,让桂花的芬芳弥漫在整个湖畔。同时,他还创作了《桂湖曲》,用优美的文字描绘出了桂湖的秀丽风光和独特韵味,从此,“桂湖”之名便流传至今,成为了新都的一张文化名片。</p> <p class="ql-block">在升庵祠内,陈列着许多与杨慎有关的文物和资料。一幅幅古老的画像,生动地展现了他的音容笑貌;一本本泛黄的书籍,记录着他的文学思想和创作历程。站在这些展品前,仿佛能看到杨慎当年挥毫泼墨、吟诗作对的情景。他那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文,如《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以其豪迈的气概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p> <p class="ql-block">除了文学成就,杨慎还以其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著称。他在政治上敢于直言进谏,不畏权贵,即使遭遇贬谪,也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这种高尚的品质和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道路。在升庵祠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杨慎的才华横溢,更能领略到他的风骨和气节。</p> <p class="ql-block">新都桂湖的园林,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韵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每一处景观都充满了诗意和画意,让人流连忘返。</p> <p class="ql-block">我们现在置身于百年紫藤长廊。这是桂湖园林中的一大奇观。它如一条蜿蜒的虬龙,盘桓在园林之中。在秋日里,虽然看不到那如流苏般垂下的紫花,但那遮天蔽日的绿意却别有一番风味。阳光透过茂密的枝叶,洒下一片片斑驳的光影,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画卷。漫步在长廊下,感受着微风的轻抚,聆听着鸟儿的歌声,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p> <p class="ql-block">紫藤在岁月的长河中藤蔓相互缠绕、紧密交织,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连理古藤”。它不仅是桂湖八景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处,更是明代状元杨升庵与才女黄峨之间缠绵悲壮爱情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杨升庵与黄峨的爱情故事,在历史的长河中流传至今。他们的感情如同这连理古藤一般,枝蔓相连,根深蒂固。后人常用“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诗句来形容他们的爱情,而桂湖的这株古藤,便成为了这份美好愿望的最佳见证。</p> <p class="ql-block">每当紫藤花开,淡紫色的花朵在阳光下摇曳生姿,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跨越时空的爱恋。古藤的盘根错节,不仅是自然界的奇观,更是一段动人爱情故事的永恒印记。</p> <p class="ql-block">桂湖的秋意,仿佛是大自然精心调制的一杯清茶,入口甘醇,余味悠长。走进湖畔,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一池残荷。荷叶在秋阳的照耀下,绿意与枯黄交织,宛如岁月的温柔笔触,轻轻勾勒出季节的轮廓。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夏日的热情与秋日的宁静,仿佛在诉说着时光的流转。</p> <p class="ql-block">柳枝轻拂,随风摇曳,宛如少女的长发,在风中轻轻摆动。远处的山峦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桂湖的秋,不仅有自然的美丽,更有历史的沉淀。</p> <p class="ql-block">湖边的交加亭是一座结构奇巧的亭子,是赏景的绝佳之处。它巧妙地利用了地形和空间,将亭子的各个部分巧妙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站在亭中,极目远眺,园林的美景尽收眼底。远处的山峦、近处的湖水、岸边的垂柳,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的画面。在这里,人们可以放下心中的烦恼,尽情地享受大自然带来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桂湖的亭台楼阁、荷桂相映,构成了一幅如诗如画的美景。这里,将历史的风雅与自然的灵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一步都是对千年文脉的品读,每一眼都是对西蜀园林的沉醉。</p> <p class="ql-block">荷池边石榴树低垂着沉甸甸的果实,仿佛在与池水轻声交谈。池面上的荷叶虽已渐次泛黄,却仍与枝头的红果交织成一幅诗意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在这片绿意与果实的交融里,伸手仿佛就能触到季节的温柔与丰收的喜悦。风裹挟着阳光与草木的气息,心也在这静谧的瞬间,一点点变得柔软。季节的更替,便在这样的画面里,悄然上演。</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湖畔,仿佛能听到古人的低语,感受到那份穿越时空的情感。连理古藤、双清桥、荷花池……每一处景致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在桂湖的一隅,“丛桂留人”的石碑静静矗立。自明代学者杨升庵沿湖植桂始,桂花林、桂花树便成了桂湖的标志性景观。</p> <p class="ql-block"> 桂花亭作为桂花林的主体建筑,以“丛桂留人”为匾额,尽显雅致。杨升庵在《桂林一枝》中描绘桂花:“宝树林中碧玉凉,秋风又送木樨黄。摘来金粟枝枝艳,插上乌云朵朵香。” 每到秋天,院内丹桂、金桂、银桂次第绽放,游人于亭中休憩,无不沉醉在那浓郁的桂香里。这一景致,是桂湖八景之一,承载着历史的韵味与自然的芬芳,让无数到访者为其驻足,于桂香萦绕间,感受时光的沉淀与园林的诗意。</p> <p class="ql-block">桂湖的秋,是一幅流动的画卷,是一首动人的诗篇,更是一段让人回味无穷的旅程。在这里,你可以放下尘世的喧嚣,与自然对话,与历史共鸣,感受那份独特的秋意与温情。</p> <p class="ql-block">当我们漫步在桂湖的园林中,欣赏着自然的美景时,也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那些古老的建筑、文物和故事,就像一条条无形的纽带,将我们与过去连接在一起。我们仿佛能看到古代的文人墨客在这里吟诗作画、谈古论今;能看到百姓们在这里安居乐业、享受着生活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新都桂湖,它不仅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它承载着新都的历史和文化,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追求,也可以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激励我们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前行。</p> <p class="ql-block">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忙碌于工作和生活的琐事,忽略了身边的美好。而新都桂湖,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们暂时放下疲惫和烦恼,回归自然,感受历史。让我们在这秋高气爽的时节,走进新都桂湖,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与自然之约,去探寻那些被遗忘的美好,去品味那份独特的韵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秋访新都桂湖</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秋风吹桂入澄天,古苑重游忆昔贤。</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明砌巍峨凝岁月,升庵文脉润湖川。</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亭浮碧水摇清影,荷褪红衣抱静禅。</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5px;">漫步幽蹊香暗度,千年雅韵醉心田。</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