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十月的左江,水色如练,蜿蜒在喀斯特山峦之间。我沿着江岸缓步前行,远远便望见那面巨大的岩壁矗立在明江东岸,像一本打开的史书,沉默地讲述着千年的故事。花山岩画,这片由骆越人留下的赭红印记,就在这高44米、宽170米的崖面上静静呼吸。传说他们用赤铁矿粉调和动物脂肪,以草把或鸟羽为笔,在这天然的石屏上绘出一场场祭祀的庄严与欢腾。如今,这些人物、动物与器物的剪影,依旧在阳光下低语,仿佛时间从未走远。</p> <p class="ql-block">花山温泉国际酒店的大堂</p> <p class="ql-block">体验非遗表演</p> 乘船前往岩画所在地 <p class="ql-block">走近岩壁,风从江面吹来,带着湿润的泥土气息和远古的回响。岩石的肌理粗糙而深沉,像是大地的掌纹,刻满了岁月的痕迹。那些红色的图案,虽经风雨侵蚀,却依然顽强地附着在石面,像一群不肯退场的舞者,在寂静中继续着未完的仪式。我忽然明白,这不只是画,而是一种信仰的延续——一种对天地、对生命、对未知力量的敬畏与对话。</p> <p class="ql-block">岩画上的形象模糊却生动,有人高举双臂,有人围成圆圈,似在起舞,又似在祈祷。它们不追求写实,却充满力量。我站在岩壁下仰望,仿佛看见了那个早已消逝的族群,在江边点燃篝火,敲击石器,用身体和色彩与神灵沟通。那一刻,我不是游客,而是一个偶然闯入古老梦境的旁观者,屏息聆听那无声的吟唱。</p> <p class="ql-block">岩石的裂隙间长出几株小树,绿意悄然攀附在斑驳的赭红之上。自然与文明在此交织,风化与留存在此角力。我伸手轻触岩面,指尖传来粗粝的触感,像是触到了时间的皮肤。这些红色痕迹,或许曾是某个少年第一次拿起“画笔”的印记,也可能是巫师在月圆之夜为族人祈福的符咒。它们没有署名,却比任何签名都更永恒。</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斜照在山崖上,灰白与棕黄的岩层在光线下层层晕染,宛如大地的年轮。江水在山脚下缓缓流淌,浑浊却有力,映着天空的云影。远处的喀斯特山峰如剑指天,沉默地守护着这片圣域。我坐在岸边石上,看一群游客兴奋地拍照,孩子们指着岩画喊“跳舞的人!”——千年后,这些图像依然能唤起共鸣,这或许就是艺术最深的魔力。</p> <p class="ql-block">岩壁的纹理如书页般展开,每一道裂缝都像一行未解的文字。顶部的植被茂密,与下方裸露的岩石形成鲜明对比,仿佛自然也在努力遮掩这段太过沉重的记忆。我沿着木制步道缓缓上行,脚步放得很轻,生怕惊扰了沉睡的魂灵。有几处岩画已几乎褪去,只留下淡淡的红痕,像是被时间轻轻擦去的字迹,却依旧让人驻足良久。</p> <p class="ql-block">在一处凹陷的岩面,我发现了底部残留的红色图案,虽已模糊,但依稀可辨出人形与圆圈的组合。它们与下方的绿树相映,构成一幅“生”与“逝”共存的画面。我忽然想到,骆越人或许并不在意这些画能留存多久,他们更在乎的是那一刻的虔诚与表达。而我们今天所见的“遗产”,对他们而言,不过是仪式中的一瞬烟火。</p> <p class="ql-block">最震撼的一幅岩画出现在视野开阔处:数十个人形整齐排列,手臂高举,姿态一致,仿佛在进行一场集体的召唤。动物与几何符号环绕其间,像是一幅完整的宇宙图景。红色在浅棕的岩面上格外醒目,像是从石头里渗出的血,又像是从天空落下的光。我久久凝视,竟有种被注视的错觉——仿佛那些人也在看我,穿越千年,问一句:“你还记得我们吗?”</p> <p class="ql-block">有些画面更富动感,人物或奔跑,或持物,或围猎,或起舞。它们不是静止的记录,而是流动的叙事。我甚至能“听”到鼓声、“闻”到火烟、“感”到人群的呼吸。这些岩画不是装饰,而是一场场活着的戏剧,被时间定格在石壁之上。它们讲述的不只是过去,更是人类共通的情感:喜悦、恐惧、希望、敬畏。</p> <p class="ql-block">高举手臂的人群反复出现,像是某种仪式的核心动作。我站在正前方,下意识地也举起双手,模仿那姿态。阳光洒在身上,江风拂过面颊,那一刻,我忽然理解了那种与天地连接的冲动。也许,这正是花山岩画最动人的地方——它不只属于骆越人,也属于每一个愿意静下心来,仰望历史的人。</p> <p class="ql-block">一只鹿在岩画中奔跑,线条简洁却充满动势;一只鸟站立不动,却仿佛随时要振翅飞走。这些动物不是猎物,更像是使者,穿梭在人与神之间。我蹲下身,与岩画中的小动物平视,竟有种莫名的亲切。它们和我们一样,都是这片土地的孩子,只是用不同的方式,留下了存在的证明。</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整面岩壁被染成金红色,那些赭红的图案仿佛被重新点燃。绿植在晚风中轻轻摇曳,像是为远古的舞者伴奏。我站在江边回望,花山岩画在暮色中愈发神秘,像一座通往过去的门。2016年它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填补了中国岩画类世遗的空白,但对我而言,它填补的,是心中那一片对根源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一位游客站在栏杆前微笑,帽檐下是满足的神情。她不说话,只是静静望着岩壁,像在与某个遥远的灵魂对话。我走过她身边,没有打扰,只轻轻说了一句:“真美。”她点点头,眼里有光。那一刻,我知道,花山岩画从未真正沉睡——它活在每一个驻足凝望的人心里。</p> <p class="ql-block">游览完毕,我们乘车回到南宁市,晚上到甘家界柠檬鸭品尝当地美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