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黄土高原的褶皱中,延安城西北的延河之畔,一座名为王家坪的革命旧址静静矗立。这里曾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部的驻地。</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城西北1.5公里处,隔延河与延安城相望,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地标。</p> <p class="ql-block">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和八路军总司令部(1947年2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所在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军事决策指挥中心之一。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叶剑英、王稼祥等党和军队的领导人曾在此居住和办公,指挥了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重要战役,还撰写了《关于目前国际形势的几点估计》《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等重要文献。</p> <p class="ql-block">旧址分为南北两院,南院为政治部,北院为司令部,总面积约3.6万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是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简称中央军委)驻地,是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全民族抗战和解放战争的军事决策指挥中心之一。</p><p class="ql-block">王家坪依山傍水,当年毛泽东、朱德等领导人旧居和中央军委机关旧址分散其间。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领导指挥人民军队,有力开展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有力应对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打开了中国革命新局面。1947年3月18日,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撤离延安,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p><p class="ql-block">王家坪革命旧址现保护管理区域占地面积3.96万平方米,开放参观面积2130平方米。其中,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礼堂、毛泽东旧居和军委总政治部办公地等,北院主要有中央军委会议室、朱德旧居、彭德怀旧居、军委作战机关办公地等。1957年王家坪革命旧址开始修复,1958年正式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南院有军委礼堂、毛泽东会客室和旧居等。军委礼堂位于旧址入口处,是七间高大宽敞、四角翘起的大瓦房,建成于1943年,是军委和总部的工作人员自己动手修建的土木石结构平瓦房,可容纳近500 - 1000人,当年军委和总部的一些大型会议、晚会等集体活动,如1943年12月的欢迎劳动英雄大会、1945年8月的庆祝抗战胜利大会等都在这里举行125。毛泽东会客室在军委礼堂东侧,有两间平房,1947年3月24日,毛泽东曾在此接见新四旅的部分同志,谈论保卫延安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会议室。这座小瓦房是中央军委会议室,也是军委作战研究室。延安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经常在这里举行例会,研究作战问题,许多重大战役战斗、重要军事行动的决策指挥都和这间小小的会议室密不可分。</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的中外记者西北参观团、美军观察组都曾到访。1946年3月,美国特使马歇尔在周恩来、张治中的陪同下飞抵延安,受邀专门来到这间会议室。当他看到房间的布设后大感惊奇,感叹共产党领导百万大军的统帅部却只有这么小。毛泽东告诉他:我这个统帅部,只发布作战命令,其他什么也不发,要衣服没有,要粮食也没有,要钱也没有,要枪要炮也没有。</p> <p class="ql-block">毛泽东旧居在会客室东面的土坡下,有两孔石窑洞,是其办公室和寝室,1946年1月至1947年3月,毛泽东曾居住于此,门前的石桌是他送长子毛岸英到农村劳动时谈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走进毛泽东同志住过的窑洞,里面的陈设简单而朴素。一张破旧的木桌,上面摆放着几本书籍和文件,纸张已经泛黄,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那密密麻麻的批注,见证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革命理论的深入思考。他常常在这张桌子上,借着昏暗的油灯,彻夜研读,为革命事业寻找着前进的方向。</p> <p class="ql-block">那张简陋的床铺,虽然破旧,却承载着他无数个日夜的辛勤工作。想象着他在疲惫时,在这张床上稍作休息,然后又迅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我的心中充满了敬佩之情。他的生活如此简朴,但他的精神世界却无比丰富,他的心中装着整个中国,装着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p> <p class="ql-block">朱德旧居。1941年3月,朱德由杨家岭移住这里。1945年8月,朱德由此移住枣园。在此期间,朱德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各根据地的抗日战争。为克服陕甘宁边区的严重经济困难,朱德亲自指导南泥湾的开发工作,推动大生产运动,培育和倡导“南泥湾精神”。在党的七大上,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系统总结了党领导武装斗争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经验,详细阐述了人民战争的基本特点。党的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朱德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当年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朱德为中央军委副主席。</p> <p class="ql-block">彭德怀旧居。这个小院是延安时期中央军委参谋机关驻地,萧劲光、滕代远、叶剑英、李涛等先后在这里工作生活。</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3日,为指挥延安保卫战,保护党中央转战陕北,彭德怀由枣园搬到这里。18日晚,毛泽东和周恩来率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机关安全撤离后,彭德怀继续指挥作战。19日拂晓,在一切部署停当以后,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兵团的指挥机关,从王家坪后沟翻过山头,向东北方向撤离。</p> <p class="ql-block">野坂参三(又名冈野进,化名林哲)是日本共产党创始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由于在国内领导反战运动,曾多次被捕。出狱后,野坂参三被任命为日共驻共产国际的代表。1940 年 3 月,他随周恩来、任弼时从莫斯科来到延安,居住于王家坪革命旧址(延安时期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在此度过了重要的革命岁月。</p><p class="ql-block">王家坪的桃园旁边有一间房门紧锁的砖瓦房,标识牌上写着“冈野进(野坂参三化名)旧居”。这间住房的地面铺设了木地板,这是延安所有领导的房间里唯一的一个,可见当时的组织对野坂参三在生活上是很照顾的。</p><p class="ql-block">到达延安后,野坂参三响应延安方面希望其做反战工作、协助中国人民抗战的需求,在延安成立“日本问题研究室”,从事反法西斯宣传。同时,他加入八路军,出任八路军总政对敌工作部顾问,负责研究整理关于日本社会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现实情况,并指导和帮助前线八路军展开对日宣传、教育俘虏等工作。</p><p class="ql-block">1940 年 10 月,在野坂参三的建议下,延安成立“日本工农学校”,这成为后来教育改造日本战俘的重要基地。学校以培养反对侵略战争、具有民主主义思想、愿意为建设新日本而奋斗的日本革命人才为目标,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1943 年 2 月,野坂参三在延安组织成立日本人民反战同盟会,还主持召开了在华日本人反战代表大会。1943 年 7 月,他在延安发表《告日本士兵书》,号召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日本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1945 年 4 月,野坂参三以日共代表的名义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了题为《建设民主的日本》的演说,阐明了日本共产党反对军国主义的坚定立场。朱德在此次会议上作军事报告时指出,特别感谢野坂参三所领导的日本人民解放联盟,他们在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下工作,给了很大的极有价值的帮助。</p><p class="ql-block">抗战胜利后,野坂参三于 1945 年 9 月离开延安回国。</p> <p class="ql-block">在野坂参三的住房里面铺设了木地板,这在当时的延安是很少见到的。</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周恩来旧居。</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中央军委总政治部组织部主要负责部队干部的考察、任免、派遣和调动。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要求,总政治部组织部及时推荐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配备到各敌后抗日战场,发展补充党的新生力量,加强军队干部的组织纪律,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方强、胡耀邦先后任组织部部长并在这里办公。</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2日,周恩来由枣园移住这里,协助毛泽东做了大量部署保卫延安和战略转移的工作。18日晚8时,毛泽东、周恩来率领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机关从这里踏上转战陕北的征途。</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旧址。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是中国共产党对军队进行政治、思想、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导机构。1937年10月10日,为统一和加强对军队政治思想工作的领导,中央军委决定在延安重新成立军委总政治部,对外称八路军政治部,驻地由凤凰山麓迁到王家坪。任弼时、毛泽东(代理)、王稼祥、刘少奇先后任或代理主任,谭政、傅钟、程子华先后任副主任。</p><p class="ql-block">延安时期,军委总政治部继承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坚持“共产党领导的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的原则,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共中央、中央军委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指导八路军、新四军发挥了党的政治工作的优势,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军委总政治部离开王家坪随党中央转战陕北。中央军委总政治部旧址现存会议室一间。2007年由原总政治部重新投资予以修缮。</p> <p class="ql-block">王稼祥旧居。1938年8月初,王稼祥在此居住,任军委总政治部主任,兼代八路军政治部主任。11月,增补为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协助毛泽东主持军委日常工作。1939年1月,兼任中共华北华中工作委员会主任和八路军军政学院院长。1946年2月由于伤病复发,从王家坪离开延安,再次赴苏联治病。</p> <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飞机多次轰炸延安,为了防备日本飞机轰炸,中央军委组织工作人员与绥德、米脂县的石匠,共同开凿了此防空洞,洞长50米,宽1.2米,高1.8米,洞顶向上连通两层瞭望哨,随时可以观察敌机轰炸情况和外部环境。洞内开凿了十几平米的空间,作为中央军委领导防空期间的办公室。1941年,叶剑英总参谋长由重庆返回延安,曾在此居住了一个多月。</p><p class="ql-block">1947年,胡宗南部进攻延安时,毛泽东也曾在此洞防空和办公。</p> <p class="ql-block">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旧址。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于1940年9月成立,会址初设文化沟(今大砭沟)内。1942年夏移往这里,此前,这里曾是中央军委机关合作社和军人俱乐部。</p><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延安侨联俱乐部的所在地,延安侨联经常在这里举行报告会,联欢会和文化娱乐活动。</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延安侨联由这里撤离延安,迁往河北平山县西柏坡附近的李家庄。</p> <p class="ql-block">中央军委参谋部通信班。延安时期,中央军委非常重视通信部队的建设,适时健全和加强对通信兵领导机关军委三局及其直属单位,以及八路军、新四军通信分队的建设,从而有力保障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对各战略方向的高效指挥。</p><p class="ql-block">1939年4月,毛泽东在此接见军委通信学校全体干部、学员并讲话,指出:通信工作是党和军队的耳目,没有通信联络,军队打不了胜仗。过去你们做了很多工作,有很大成绩,今后你们还要做出更大的成绩。毛泽东还说:许许多多卓越的功绩都是无名英雄创造出来的,而做无线电工作的、当教员的都是无名英雄。他的讲话给了学员很大的鼓舞。</p> <p class="ql-block">延安军人俱乐部旧址。</p><p class="ql-block">延安军人俱乐部,位于王家坪桃林公园内。桃林公园是中央军委与八路军总部在此居住期间,开辟建成的一个重要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这俱乐部与园内的露天舞场、篮球场、养鱼池等其他设施一样,成为园中文化娱乐生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此外,军委和总部还曾经在这里举行过多场重要的时事报告会。周恩来,叶剑英、吴玉章等从重庆回到延安时,就在这里举行了国际国内形势和国共谈判等情况的报告会。</p><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国民党军队进犯延安后,桃林公园内的俱乐部等建筑设设均遭到毁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