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燃灯人

落笔山人一傅俊元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白俄罗斯西南部的布列斯特,当夕阳的余晖轻轻滑过穆哈维茨河的水面,整座城市便缓缓沉入黄昏的温柔里。河水泛着碎金,微风拂过街角的梧桐,仿佛连时光也放慢了脚步。10月3日的傍晚,我们漫步至步行街的起点,一座古老的座钟静静伫立,指针悄然滑向点灯时刻,悠扬的乐声如风拂过,轻轻唤醒了街角的宁静。</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人群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目光温柔地投向一位老人。他提着一架乌黑的铁梯,步履沉稳,仿佛从旧时光的画卷中缓缓走来。他穿着剪裁合身的复古制服,肩线笔直,帽檐下是岁月雕刻出的慈祥面容。他,就是布列斯特的“燃灯人”——维克多·彼德罗维奇·基里休克。</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布列斯特的燃灯传统,始于19世纪。那时,暮色初降,点灯人便提灯巡街,将一盏盏灯笼点亮,如同为城市披上星光织就的披风。2009年,这座饱经沧桑的城市决定重启这一古老仪式,让它成为城市记忆的延续,也成为献给今人的一封情书。维克多,这位曾守护城市灯火数十载的资深电工,以沉稳的性格与娴熟的手艺,在七十多人的选拔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一温柔使命的继承者。</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自那年起,他便在这条步行街上,日复一日地点亮17盏油灯。每天,他都依照日落的时间准时出现,将铁梯轻轻挂上灯杆,缓缓攀爬而上。他打开灯罩,点燃灯芯,再轻轻合上——动作轻柔得如同为孩子掖好被角,庄重得仿佛在举行一场静谧的仪式。点灯的时间随季节流转,大约每十天微调一次,早早便在街角的古钟上标好,像是城市悄悄为人们写下的温柔提醒。清晨,他也会准时归来,将一盏盏灯火轻轻熄灭,仿佛为夜梦画上一个圆满的句点。</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在这个电力无处不在的时代,路灯早已能自动明灭。可布列斯特依然选择让一位老人亲手点燃灯火,不是为了照明,而是为了守护那份即将被遗忘的温情。维克多的存在,让黄昏多了一段诗意的停顿,让匆匆的行人愿意驻足,看一盏灯如何在暮色中缓缓亮起,听风如何在灯影下低语,感受生活原本应有的节奏与温度。</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更动人的,是这盏灯下悄然生长的传说。人们说,若能轻轻触碰燃灯人制服上的第二颗纽扣,便能收获好运。于是,每当维克多点亮一盏灯,总有游客和孩子围上前,带着羞涩的笑意,指尖轻轻拂过那颗铜扣,许下一个心愿。维克多从不拒绝,总是微笑着低头,任他们触碰,哪怕那颗纽扣太高,够不着——他说:“善意本身就是一种好运,而我,只是传递它的信使。”</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他曾说,自己不过是在认真完成一份工作。可正是这份朴素的坚持,让整座城市的夜晚变得柔软而明亮。在十多年的点灯岁月里,他只缺席过一次——因去明斯克领奖。那天,街道上竟有市民默默守候,直到他归来,重新点燃灯火,人们才安心散去。那一刻,他点亮的不只是灯,更是人心深处对温暖的渴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如今,布列斯特已成为欧洲极少数仍保留“燃灯人”这一职业的城市。维克多或许会是最后一位点灯人,因为年轻一代更向往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但在这座经历过战火与变迁的城市里,那一盏盏被亲手点燃的灯火,依然在诉说着和平、坚守与希望。</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它们不只照亮了街道,更温暖了人心。在布列斯特的夜色中,每一盏灯都像一颗小小的星辰,缓缓升起,将浪漫与温情,洒向每一个愿意抬头仰望的人。而维克多,就是那个在暮色中点亮星光的人,用一盏灯,一杆梯,一生的温柔,守护着一座城的梦。</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