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扳手与父亲的掌心</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208班 颜宇轩</p><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是一名汽车修理工。</p><p class="ql-block">高考五天假的第一天早上,阳光斜照进屋里,为父亲沾满油污的工作服镀上金边。我背着书包站在门口,书包里还躺着一张没写完的数学卷子。父亲正将最后一个工具箱扔进皮卡车的车斗。</p><p class="ql-block">“今天跟我去汽车维修厂。”他头也不抬地说,“你妈出差,总不能把你一个人扔在家里。”我撇撇嘴,盯着他指节上凸起的老茧,那上面还沾着昨天挑零件时蹭上的黑渍。</p><p class="ql-block">维修厂里弥漫着机油和铁锈混合的气味,金属撞击声此起彼伏。父亲把我安置在角落的旧沙发上,塞给我一本翻得起毛边的汽车维修手册。“先看两个小时,待会儿帮我递工具。”他说完便转身走向一辆冒黑烟的轿车,蓝色工装很快融入忙碌的人群。</p><p class="ql-block">我百无聊赖地翻着手册,那些复杂的电路图像扭曲的蛛网。不知过了多久,父亲的声音突然在头顶响起:“过来搭把手。”他蹲在一辆红色小轿车旁,额角的汗珠顺着安全帽带子往下淌。我学着他的样子跪在满是油渍的地上,掌心被粗糙的水泥地硌得生疼。</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递给我梅花扳手,17号的。”父亲的声音混着发动机的轰鸣。我在工具箱里翻找,金属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当我把扳手递过去时,他布满老茧的手顿了顿:“拿反了。”他的语气平淡,却让我耳尖发烫。重新调整后,他的手掌覆在我手背上,带着体温的金属扳手仿佛有了重量。</span></p><p class="ql-block">正午的阳光从气窗钻进来,在父亲弯曲的脊背上投下晃动的光斑。他教我辨认火花塞的型号,教我用万用表测量电路。“看见这个指针了吗?超过红线就说明……”他的声音像砂纸,却比课堂上任何讲解都清晰。当我终于能独立找出一辆车的电路故障时,夕阳已经染红了维修厂的铁皮屋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收工时,父亲带我去路边摊吃炒粉。他脱下满是油污的手套,露出掌心纵横的纹路。“明天还想来吗?”他往我碗里夹了个煎蛋。我低头扒拉着粉条,看见自己同样沾着黑渍的指尖,突然想起他教我拧螺丝时说的话:“修车就像解数学题,找准问题,一步步来。”</span></p><p class="ql-block">月光爬上归家的小路时,我打开书包。草稿纸上未完成的几何题旁,不知何时多了道歪歪扭扭的辅助线。晚风裹着机油的味道掠过车窗,父亲握着方向盘的手,和白天握扳手的姿势一模一样。那些在维修厂里度过的时光,像拧紧的螺丝般,悄然嵌入我成长的齿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176, 79, 187);">附记:这篇作文以质朴的语言,通过“扳手”这一具体意象,巧妙联结了父亲的劳作与“我”的成长。细节描写生动传神,如掌心的老茧、歪斜的辅助线,于细微处见真情。比喻贴切自然,如“修车如解题”,将体力劳动与脑力思考相融,深化主题。文字在机油味与书香间自如流转,展现了代际理解与价值传承,情感真挚动人,富有感染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