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库车,古称“龟兹”,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辖县级市,位于天山南麓中部、塔里木盆地北缘。龟兹是丝绸之路新疆段塔克拉玛干沙漠北道的重镇,宗教、文化、经济等极为发达,龟兹拥有比莫高窟历史更加久远的石窟艺术,它被现代石窟艺术家称作“第二个敦煌莫高窟”。龟兹人擅长音乐,龟兹乐舞发源于此。此外尚有冶铁业,名闻遐迩,西域许多国家的铁器多仰给于龟兹。龟兹是古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其“管弦伎乐,特善诸国”,这一描述被《西游记》借鉴为女儿国的文化背景。</p><p class="ql-block"> ——题记</p> <p class="ql-block">2025年7月18日,早10点左右,我们将收拾好的行李寄存在丽晶酒店,我与如昔往事结伴前往库车老街,克孜尔千佛洞此次终究是无缘了,库车大寺总是要去看看的。我们打车到热斯坦路,在帕哈塔巴扎路口的一家饭店先吃过早饭(不得不说,这里的烤包子堪比惠远古城的),之后按路牌指引,先奔库车大寺。</p> <p class="ql-block">穿行在帕哈塔巴扎路,这里同伊宁一般蓝天的颜色是它的主色调,你会在纯朴宁静的街道两侧偶遇一个又一个被精心打造的特色主题巷道,譬如:热斯坦服饰小巷、门巴扎、花帽巷等等等等。</p> <p class="ql-block">花帽巷,位于库车市热斯坦街道历史文化街区,是以展示维吾尔族花帽(“朵帕”)为核心的主题巷道。这里曾是历史上花帽工匠的聚集地,长约200-300米的小巷两侧的墙面上悬挂着各色花帽(如维吾尔族石榴花纹样、哈萨克族白毡帽),与蓝天下随风摇曳的艾得莱斯绸的彩灯花饰交相辉映,将不长的小巷妆点的既热闹又雅致,难怪会成为新晋的网红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街道深处还是会保留有普通的民巷,如繁华落尽的平淡归真,岁月如梭,唯余那份坚持……</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帕哈塔巴扎路转入清城巷,没走多远就邂逅击鼓巷。击鼓巷,原名“纳尔汗巷”(意为“打鼓的地方”),其名称源于历史上作为民间艺人和文艺爱好者聚集地,常年鼓乐不断。巷道全长1300米,巷口设有鼓架、乐器展示区及浮雕墙。小巷两侧有击鼓巷以及龟兹乐舞的历史介绍。因为赶时间我们只在鼓架前打卡后就继续沿清城巷前行。</p> <p class="ql-block">十一点五十,我们来到库车大寺巍峨的大门前。入寺前如昔买了个西瓜,三块五的西瓜我们吃不了,真的吃不了,呵呵!</p> <p class="ql-block">库车大寺,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始建于1559年,该寺主要由礼拜厅,宣礼楼,宗教法庭三大部分组成。大寺建筑雄伟挺拔,美丽壮观,外表纹饰绚丽,均用火砖砌就,极富民族特色。</p> <p class="ql-block">礼拜大厅,面积2793平方米,内有12个小窗,外殿有84根木头圆柱。大殿极为宽敞宏大,四周的窗棂是中国传统窗根纹(盘长);雀替有类似于祥云造型的装饰,这种装饰在中国内地的古建筑中时常见到,即使得梁与柱之间的空白得到很好的美化 也有非常吉祥的寓意;柱子表面刻有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等图案装饰,柱头都刻有不同的装饰和涂以不同的色调。据说礼拜大厅内的立柱都是上千年的胡杨木。</p> <p class="ql-block">窗棂上的中国传统纹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盘长,又称吉祥结。因为盘长代表了绵延不断,民间由此引申出对家族兴旺、子孙延续、富贵吉祥世代相传的美好祈愿,我们熟悉的中国结,正是盘长纹的演化,寓意家族兴旺、子孙延续、富贵吉祥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盘长的绳结的形状连绵不断,没有开头和结尾,象征贯彻天地万物的本质,能够达到心物合一。盘长俗称"八吉",为佛门八宝即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中的第八品,在民间常以此图案排在各种器物上面,象征庄严吉祥。</p><p class="ql-block">"亚"字形,古称"亜",与古人祭祀有关,起源于远祖对太阳的崇拜,曾是极崇高的建筑形象。门窗格心图案中的"亚"字形,寓意着尊贵高贵。亚字纹,由"亚"字组成。"亚"由两个相背的"弓"字构成。据说,在古代"亚"有杀伐或权力的意思,这从"亚"字的构成中可以考证,两"弓"相背,有相背、对峙之意,后延伸为君臣离合之意。也有人认为"亚"是古"弗"字,取"拂弼"的意思。还有人认为"亚"是明辨是非的意思。"亚"虽是古代一个简单的文字,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深的含义。</p><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窗根纹(盘长)</p> <p class="ql-block">小礼拜堂,此礼拜厅面积共244平方米,顶棚由木板拼接而成,同时由4根木头园柱支撑,顶棚刻有彩色花卉图素,地面用木质地板拼接。正中部墙上开凿一个深龛,由阿洪(主持)席地而坐宣讲经文。</p> <p class="ql-block">净身房,做礼拜前有很多注意事项,净身就是一种必要的仪式。穆斯林的沐浴有三种,即大净、小净、和土净。大净比较细致,洗遍周身。小净比较简单,只洗四肢和下身。土净更简单,只洗面和手。净身既是身体的清洗,也是心灵的清洗。</p> <p class="ql-block">宣礼楼面积为148平方米,高18.3米。正面朝南,由两扇绿色大门进入。另有一门向西开,在门上有石膏书写的文字作为装饰。大门上凹形槽内布满各色各样的石膏浅浮雕。门楼顶筑有三个直插云天的木纳(尖塔)。楼内两角有可供上顶部的旋转式楼梯,楼梯全用桑木做成。门楼穹顶四周开八扇小窗户。顶部两个木纳间的中部是买增(伊斯兰教中一种宗教职位)召唤穆斯林礼拜的地方。靠近木纳处则是节庆时敲鼓和吹唢呐的位置。大寺高峻,又处老城最高处,所以在门楼顶上尽可鸟瞰整个库车城美丽的街景。宣礼楼最令我们惊艳的就是我们楼内塔尖砖砌的纹饰,并没有上楼。</p> <p class="ql-block">自宣礼楼步出大寺,穿过一片火红的灯笼继续沿清城巷前行,不远就看到了克黑墩烽火台。</p> <p class="ql-block">克黑墩烽火台,为唐代所筑,是距离龟兹故城西面最近的一座烽火台(仅千米)。与空巴孜烽火台、伊西哈拉吐尔烽火台、沙卡乌烽火台一起构成龟兹故城四周的防御体系。烽火台呈方形,底边长约7米,顶边长约6米,下部是夯土,上面用土坯垒砌,现仅残存下部。</p> <p class="ql-block">绕过烽燧和那些兵马战车的烽火岁月和《龟兹万象》(<span style="font-size:18px;">墙体雕塑)中的</span>张骞、商贾、工匠我们继续漫步在巷道的青石板路上。</p> <p class="ql-block">小巷两侧的墙体除了浮雕还镶嵌有各式各样的老物件,那些熟悉又陌生的“老古董”将我带入久远的回忆……</p> <p class="ql-block">没错,这一路走来我已经很喜欢库车了。</p> <p class="ql-block">随着清城巷转折便看到了清代城墙遗址,清城巷之名就是得自于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城巷的</span>历史可追溯至明清时期,它位于库车市龟兹明清古城核心区,毗邻库车清代城墙南门遗址(当地称“阔纳协海尔”,意为“老城”),曾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驿站,见证了丝路商贸与民族融合的沧桑变迁。看到城墙下的雕塑,我仿佛听见了古老的驼铃声……</p> <p class="ql-block">在古城墙尽头转过去,巷道的另一侧墙体上居然挂有克孜尔石窟的影像,这让我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p> <p class="ql-block">在“龟兹从这里开始”的清城巷口与迎面而来的其他队友重逢,短暂的交流后就又各奔东西了。我们仨与南门遥遥相望一眼便转到库车王府。</p> <p class="ql-block">据史书记载,对龟兹还曾有“屈支”、“丘兹”、“屈茨”、“曲先”、“苦先”等不同的记述,至清代方定名“"库车”。</p> <p class="ql-block">库车王府前人潮汹涌,往事和如昔都不想进去,我实在不想错过,就独自进入王府。</p> <p class="ql-block">库车王府,全称为库车世袭回部亲王府,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库车市林基路,是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朝乾隆皇帝为表彰当地维吾尔族首领鄂对协助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功绩,专门派遣内地汉族工匠建造而成。仰望着库车王府大门绿色的圆顶、雕饰着精美花纹的墙壁,我走进西域往事……</p> <p class="ql-block">王府面积不小,绕过广场上的王府沙盘和我最先进入的是龟兹博物馆展区。博物馆内包括龟兹历史典故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龟兹石窟壁画展</span>、龟兹民俗陈列馆和龟兹钱博览币馆四个展厅,围绕在花坛两侧。</p> <p class="ql-block">我最喜欢的还是龟兹石窟壁画展,那里有库车各大千佛洞里的彩绘残片、临摹画、泥塑佛像,尤以龟兹的石窟壁画为最,实在是精美绝伦。</p> <p class="ql-block">从博物馆的南口出来,从射箭体验馆转折到王爷家访区,那里正在“大宴宾客”,我只探了探头就被载歌载舞的架势吓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从“王爷的家宴”退出来,自葡萄长廊一直穿到了城墙下(连片葡萄叶都没看到)。据城墙下石碑上的介绍,这断王府残垣长300米,高4米,基宽3米,顶部1米。骄阳下的土城墙透露出苍凉悲壮意境,我不便多呆,随着城墙急转至“王爷官邸”。</p> <p class="ql-block">王爷官邸是末代库车王居住与会客的地方,现在他的王妃还居住在这里。据说可以与王妃合影留念,我赶时间就没往人群前凑。</p> <p class="ql-block">除了龟兹博物馆外,这里还有多个展厅,来介绍龟兹的文化、艺术、民俗以及生产工具、工艺品等,还有一些展厅是介绍历代库车王的,展厅里多是他们的资料与生平,还有一些生活家具。非常适合带孩子来看展览,有利于增长见识。府内还有一座清真寺,是库车王府标志性建筑之一,也是众多游客打卡的地方,始建于1828年,是王氏家族做礼拜之地,毁于1937年,2004年修复。王爷官邸是末代库车王居住与会客的地方,现在末代王妃就居住在这里,这里也是游客最多的地方,络绎不绝的游客都会来这里与王妃合影留念,合影一张30元</p> <p class="ql-block">官邸里的观景台我也没时间上去了,</p> <p class="ql-block">怕两位姐姐久等,我走马观花的转了一圈就匆匆忙忙的出了王府。</p> <p class="ql-block">电话联系两位姐姐,汇合之后,我们仨沿着摩肩擦踵的库车老街游荡,在一个个琳琅满目的摊位前穿行,最终一人拎了个车轮大的馕,与好人缘带领的其他队友再次重逢,之后各找饭辙,我们仨又晃进来时的那家餐馆,一人吃了份缸子肉。看看我的大馕,呵呵!</p> <p class="ql-block">看看我的大馕,呵呵!</p> <p class="ql-block">吃饱喝足,我们出了老街,徒步至团结新桥。据桥头简介称,团结大桥位于库车人民路西端库车河上。始建于1928年,是一座6孔5 、全长30米的简支梁木桥,题匾额:“龟兹古都”,“龙口之源”。该桥因年久失修坍塌坠毁,两岸车马,行人只能下河道涉水通行,交通极为不便。1939年,共产党员林基路任库车县长时亲自组织设计和指导改建旧桥,1940 年 4 月集资建成了坚固、美观具有民族风格的1孔30米桁架结构木桥。该桥有5米宽行车道,两侧设2米宽人行道。并改匾额:“龟兹古渡”、“团结新桥”。1958年8月13日,团结新桥被库车河特大洪水冲毁。洪水后,在旧址修建10孔5米,全长52米简支梁单车道木桥维持河两岸交通。1984年9月库车县人民政府重建团结大桥,1985年10月剪彩通车。新桥为钢筋混泥土结构,5孔15米,全长82.5米,桥面宽9米,两侧各设1.5米人行道。边置栏杆、灯柱。两岸桥头设坊,题额仍用“龟兹古渡”“团结新桥"。2007年6月,库车县委、县人民政府再次对大桥进行美化、亮化修缮维护,如今的团结大桥,已成为库车市各族人民的“连心桥”、“友谊桥”,它不仅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工程,更是一种艺术品和文化符号!</p> <p class="ql-block">过了桥,我们沿人民路往前走,准备前往萨克萨克街道库其艾日克社区的龟兹小巷,据说那是库车老城区晚清和民国初期街巷格局保存最完整的街区。天太热了,太阳照的人头晕脑胀,眼前白花花一片,这下算是找回了夏天的感觉。还是往事请我们坐在冷饮店一人吃了个冰激凌才缓解了暑气。不得不说,这里的冰激凌比伊宁六星街的更好吃!</p> <p class="ql-block">十五点三十五分,我们终于看到了龟兹小巷(人民路九巷)。这条全长1.2公里的小巷经过改造后,已从破旧“泥巴巷”转型为集龟兹文化、民族风情、特色餐饮和非遗展陈于一文旅综合体。</p> <p class="ql-block">库车似乎很喜欢将各种色彩斑斓的器物镶嵌在墙上,这种杂乱无章的色彩却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享受。</p> <p class="ql-block">走累了,在这充满民族艺术气息的路边坐下来,打卡、休息两不误。</p> <p class="ql-block">身边时不时会有不深的巷道向两侧探进去,所表达的主题各不相同,譬如这蓝色的小巷就会将你载上蓝天与白云做伴……</p> <p class="ql-block">小巷中的古民居和老树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小巷伴着人流曲曲折折的向前延伸,每一个转折都会带给我们不同程度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我把最美的库车姑娘寄给你!</p> <p class="ql-block">在龟兹小巷整整转了一圈后,四点四十五分,我们终于转了出来。估算着时间,我们商量决定先去参观龟兹博物馆,之后再奔大馕城。</p> <p class="ql-block">出了小巷,我们打车到位于库车市友谊路的龟兹博物馆,这是国内首家以龟兹文化为核心的综合博物馆,建筑面积达16201平方米,主要设置龟兹历史文化陈列展厅、龟兹故城专题展厅、龟兹佛教文化艺术专题展厅及两个临展厅。</p> <p class="ql-block">与博物馆毗邻的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我们只在馆外打卡,没有进入。网查:龟兹魏晋遗址博物馆,是新疆首座地下古墓遗址博物馆,建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库车友谊路墓群原址,2024年7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该馆通过保留古墓群原貌,结合数字化手段还原古龟兹地区文化习俗,展出陶器、骨器、钱币等文物,实证魏晋时期中原与西域的紧密联系。</p> <p class="ql-block">临进博物馆,如昔要去医院看看腿上被防水袜摩破的伤口,只我和往事进入博物馆。谁知最先入目的居然是“甘肃出土汉简精品展”,这也算是“故友”重逢了,我在兰州可是参观过甘肃汉简博物馆哦。</p> <p class="ql-block">龟兹历史文化展,此展览通过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及文献记载,系统阐明了历代中央政权对龟兹的管辖和治理,揭示各民族在龟兹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内涵,全方位、立体式揭秘了中国新疆龟兹历史文化。</p> <p class="ql-block">李崇之印(新莽),新河县乌什克特古城遗址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为新莽时期私印,铜质,鼻钮,印面阴刻篆书“李崇之印信”。李崇曾任西域都护。此印印文可证中原文化以印为信观念的传播。</p> <p class="ql-block">狮钮“常宜之印”(汉),新河县兰合曼古城出土,藏于新河县博物馆。铜质,钮高1.8厘米,狮子呈卧状,印呈方形,印底阴刻篆书的“常宜之印”中“常宜”二字,可能为官职的名称,推测为汉朝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官印。</p> <p class="ql-block">驼钮“常宜之印”(汉),新河县羊达克协尔古城出土,藏于阿克苏地区博物馆。铜质,钮为卧驼,驼峰高低平齐,钮中空,印底阴刻篆书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宜之印”</span>中<span style="font-size:18px;">“常宜”</span>二字,可能为官职的名称,推测为汉朝颁赐给西北地区的官印。</p> <p class="ql-block">汉归义羌长印(汉),新和县乌什克特古城出土,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是汉朝政府发给羌族首领的官印,是汉朝在西域行使国家主权的见证。铜质,高3.5厘米,印面每边长2.3厘米,印面篆刻“汉归义羌长”,“汉”为国号,西汉朝廷对王以下的,西域官员贵族颁授官印,全部以汉作为第一个字,强调西域与中原一样,同在中央政权的行政管理系统之内。“归义”是次域边疆部族,归顺首领的封号,“羌长”则意味着执掌印信的人是羌族的首领。</p> <p class="ql-block">鸠摩罗什舍利塔,现藏于陕西省西安市草堂寺内。上层云台之上即“帝释天宫”,正八边体四角攒尖形建筑式样,玉色墨黑。建筑墙体高54厘米,单边长26.5厘米,正南侧浮雕古典中式泡钉大门,门上有锁;正北侧双排竖刻“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舍利塔”正书塔铭;正东侧为南宋参知政事权邦彦题偈,题款为“鸠摩罗什舍利之塔,权邦彦亲耒礼而作偈言,丁酉仲秋晦”;偈文为“大士入东土,姚秦喜服膺,当年罗八俊,尽是诘三乘,翻经明佛旨,圆通并祖灯,如何生派别,南北强分明。”</p> <p class="ql-block">唐代彩绘陶罐。</p> <p class="ql-block">唐代三耳彩绘陶罐。</p> <p class="ql-block">刻划纹陶罐(唐)与肖形铜画押。</p> <p class="ql-block">椭圆形人像肖形印(魏晋南北朝),库车市羊塔先古城采集。</p> <p class="ql-block">唐代泥塑彩绘供养人头像,库车市库木吐喇石窟采集。供养人神态安详,面部彩绘保存完好,展现唐代雕塑技艺与宗教虔诚。</p> <p class="ql-block">唐代人面陶模,库车市出土。</p> <p class="ql-block">唐石刻华吉祥佛,库车市苏巴佛寺出土。</p> <p class="ql-block">苏幕遮舍利盒,龟兹博物馆镇馆之宝之一,它以龟兹乐舞“苏幕遮”为主题,雕刻乐师演奏场景,印证龟兹乐舞“特善诸国”的历史盛况。</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一二楼展厅简单的浏览了一遍,便坐在走廊等待如昔的到来。之后打车前往大馕城。</p> <p class="ql-block">十八点四十五分,我们走进坐落于新疆库车市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的库车大馕城。这里原是库车大馕的发源地,如今发展成集馕生产、文化展示、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库车大馕为核心,被誉为新疆民俗文化旅游的重要名片。库车大馕作为“馕中之王”,于2010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被评为国家金牌旅游小吃。</p> <p class="ql-block">在馕王前打卡后,我们进入馕文化展厅。展厅以多种多样的方式介绍了库车大馕从起源到制作,再到发展的历史进程。库车大馕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又称比加克馕,起源于库车市伊西哈拉镇比加克村。其直径约60厘米,以“大、薄、脆”为特征,采用本地小麦粉配以鸡蛋、芝麻等辅料,经杏树木材烤制而成,带有独特杏香味,2012年获评国家金牌旅游小吃,该非遗项目于2010年3月获批,第五代传承人热西提·依米提同年被命名为代表性传承人。据说热西提·依米提的馕店就开在库车市大馕城对面的马路边,可惜我们没看到。</p> <p class="ql-block">这库车大馕宴看着就诱人,呵呵!</p> <p class="ql-block">从展厅出来,大馕城对面的夜市冷冷清清的还没开张,“城”内除了照片雕塑也没见到一个可以入口的馕,我们便兴致缺缺的离开,返回酒店。</p> <p class="ql-block">到酒店已经八点多了,在旁边的小饭馆简单的解决掉晚餐,晚上九点多与往事如昔结伴打车前往库车火车站(库车安检比乌鲁木齐还严),坐19日0点火车到乌鲁木齐,19日下午1点23分踏上Z180次列车返回家园!乌孙行至此落下帷幕!再次感谢大咖猫、满堂、好人缘三位领队,是你们的丰富的经验和辛苦付出让我们的乌孙行平安圆满,感谢集广客大哥和各位姐妹们的相携相伴,在乌孙留下一路欢声笑语,有缘再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