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廿八都古镇,位于浙闽赣三省交界的仙霞岭高山深谷之中,是“超级驴友”徐霞客三次游历的世外桃源,是金庸笔下《笑傲江湖》仙霞山下的“廿八铺”。廿八都曾是边区的军事要地,素有“枫溪锁钥,八闽咽喉”之称。专家誉此为“文化飞地”,学者称其为“一个遗落在大山里的梦”。</p> <p class="ql-block">【边城度假酒店】地理位置优越不到五分钟步行到景区,新中式建筑风格很符合古镇的气质,推开窗便是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江南古镇。 </p> <p class="ql-block">古镇地处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素有“一脚踏三省,鸡鸣九州天”的说法,从建立之初起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北宋时,浙江南部设都44个,廿八都排行第28个,因此有了这个在如今看起来相当有个性的名字。<span style="font-size:18px;">地理位置决定了廿八都历史和文化的绚丽。</span></p> <p class="ql-block">古镇夜景以静谧、古朴为特色,没有过度商业化的装饰,以自然光与灯笼点缀为主。夜晚的灯光主要集中在房檐下的红灯笼和巷灯,搭配青石板路、白墙黛瓦的建筑群,形成淡雅的水墨画风格。</p> <p class="ql-block">关帝庙广场</p> <p class="ql-block">珠坡桥</p> <p class="ql-block">步入古镇,耳边传来溪流轻快的低语,水面如镜,倒映着两岸的绿意。溪边的石板路上,青苔茵茵,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繁华。老街两旁的建筑古朴而庄重,斑驳的木雕与砖雕上,依稀可见昔日匠人的精湛技艺。那些雕花窗棂,或精致,或粗犷,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匠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敬畏。</p> <p class="ql-block">古镇现存36幢明清古建筑,包含文昌宫、德春堂、武官衙门等11处古迹,民居风格融合徽派、浙派、赣派等特色。镇内街道保留了19世纪集镇风貌,被称作“没有围墙的民间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这个衙门门口挂着“浙闽枫岭营总府”的匾额,这可是当时仙霞古道廿八都镇的驻军地哦!民族英雄郑成功曾经在这里领兵驻防。</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筹建于清光绪十四年,始建于清宣统元年,是古镇的一大标志性建筑。整体沿中轴线展开,左右为厢房,壁画尤为著名,现存451幅,主题丰富,艺术价值极高。走在这里,仿佛能穿越到那个文人墨客辈出的时代,感受那份书香气息。</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前庭有两棵桂花树,因“桂”与“贵”谐音,有“金榜高中”“蟾宫折桂”之意。其中一棵桂花树,与文昌宫同龄,至今仍然蓊蓊郁郁,见证了沧海桑田。</p> <p class="ql-block">【文昌宫】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1576平方米,采用三进四天井的院落布局,主体为三层重檐歇山顶楼阁式建筑。其造型独特,为三层三檐九角不等角攒尖顶(底层四方,二、三层九方),顶角划分方式为国内仅存。建筑融合浙式、闽式、赣式风格,木雕工艺精湛,梁枋、藻井均饰以彩绘人物、山水、鸟兽图案。</p> <p class="ql-block">前殿供奉文昌帝君和魁星,后殿(大成殿)供奉孔子,象征科举文化;正殿曾为义塾,是学子读书会文之所。</p> <p class="ql-block">【回音壁】位于古镇的姜家弄,是姜遇诚、姜遇鸿两家豪宅之间的夹巷。巷道两侧为高墙封闭结构,墙面高度达8-9米,鹅卵石路面平整,形成天然的声波反射环境。游客在特定位置轻声说话,声音可通过墙体回音形成远距离传播的独特现象。</p> <p class="ql-block">【方言姓氏名人馆】是探究当地姓氏文化与语言多样性的核心场所,馆内详细记录了古镇142个姓氏的迁徙历史及13种方言的融合特征。</p> <p class="ql-block">【戴笠与女特工陈列馆】以戴笠在廿八都设立的军统电讯训练班为核心内容,展示了军统特工的培养过程及抗战时期的谍报活动。 </p> <p class="ql-block">陈列馆通过11个主题板块介绍军统的成立、运作及戴笠生平,包含大量鲜为人知的史料和实物展示,如电讯设备、训练教材等。馆内还还原了民国时期特工的生活场景,游客可直观感受那段历史。</p> <p class="ql-block">【东升桥】单孔石拱廊桥横跨枫溪河,为中国邮政邮票取景地,桥身雕花与溪水倒影相映成趣。</p> <p class="ql-block">廿八都古镇真的配得上“零差评5A”!没有过度商业化,只有千年沉淀的韵味,原住民依然在檐下编织蓑衣、磨制豆腐,非遗技艺在烟火气中生生不息。在这里,历史不是陈列柜里的标本,而是灶台边的故事、茶碗里的乡音。玩得轻松又尽兴,谁来都会爱上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