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寿县古城

一鸣惊人

<p class="ql-block">  安徽寿县古城:位于安徽省淮南市寿县,是中国现存保存最完好的七座古城之一,也是宋代古城墙中保存最完好的一座。</p><p class="ql-block"> 魅力楚都,寿州古城。千年老时光,一城揽风华。</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称寿春、寿州,始建于春秋,地处层峦叠嶂的八公山下、千里奔腾的淮河之畔,历史上曾为“五国”之都,是兵家必争之地。</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现在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被列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p> <p class="ql-block">  现存寿县古城为棋盘式布局的一座宋城,城平面略成方形,城池面积3.65平方公里,有东、南、西、北四座城门,除地势较高的南门以外,其余三门皆有瓮城。</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城东、南、西三面均为濠河,北依肥河,城内四隅有河,东、北、西北隅有涵,古城墙保存完好,整个古城墙周长为7147米,城墙墙体以粘土夯筑,外壁由砖石用糯米汁、石灰等物弥合包砌,固若金汤,有“铁打的寿州城”之美誉。</p> <p class="ql-block">  游览寿县古城,不得不说一下楚文化:</p><p class="ql-block"> 楚文化,起源于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今湖北、湖南及周边地区),是由楚国人创造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古代文化。</p><p class="ql-block"> 楚文化也是整个华夏文明的组成部分,是中国诸候国文化中独具一格的存在,与中原文化并驾齐驱。</p><p class="ql-block"> 图为“楚鼎”。</p><p class="ql-block"> 鼎,在古代是权力和等级的象征。楚鼎,在继承中原鼎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革新和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成为楚国王权意识和文化自信的物化体现。</p><p class="ql-block"> 图片展示的这个鼎,位于寿县古城游客中心广场上,名为“楚王禽肯鼎”,出土于安徽省寿县李三孤堆楚幽王墓。</p><p class="ql-block"> 该出土的鼎上刻有铭文:标明是楚王“禽肯”(即楚考烈王)所铸。</p><p class="ql-block"> 该鼎器形具大,是战国晚期楚鼎的代表。</p> <p class="ql-block">  楚国考烈王(?-公元前238年),是战国时期楚国第39任君主,名熊元,公元前262-238年,在位25年,他通过迁都“寿春”(即今天寿县)重用“春申君”黄歇,消灭了鲁国,延缓了楚国衰落,并在“邯郸之战”中,联合诸候国抗秦,是楚国对抗秦国东出的关键人物。</p><p class="ql-block"> 图为列于寿县古城东门外河边的四驾马车及春申君雕像。</p><p class="ql-block"> 春申君黄歇:楚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大臣,在楚考烈王元年拜为宰相,赐其淮河以北十二县,赐封为“春申君”。</p><p class="ql-block"> 黄歇,博学多才,曾上书劝秦昭王与楚结盟,后又设计帮助楚国在秦国的人质(楚太子熊元,后来的楚考烈王)回归楚国即位。</p><p class="ql-block"> 黄歇任宰相期间灭鲁国,并参与合纵攻秦,其门客达三千余人。</p><p class="ql-block"> 春申君黄歇与魏国信陵君魏无忌、赵国平原君赵胜、齐国孟尝君田文并称为“战国四公子”。</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它不仅仅是一道墙,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军事防御和水利智慧的杰出典范。</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历史悠久,始建于宋代</p><p class="ql-block">1068-1077年,至南宋嘉定十二年</p><p class="ql-block">(1219年),历时150余年建成,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是全国唯一一座由皇帝御批修建的州级城墙,规格极高。</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保存完好,城墙、城门楼、瓮城、护城河等防御体系完整,至今仍环绕着寿县古城,可供人在城墙上行走游览。</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周长为7147米,高约</p><p class="ql-block">9.7米,顶宽6-10米,底宽18-20米,结构精巧,功能多样。</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除南门外,有瓮城三座,即城中之城,敌人攻破第一道城门后,会陷入一个封闭的空间,守城军队可以从四周城墙上万箭齐发,形成“瓮中捉鳖”之势。</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四座城门的名称分别是:</p><p class="ql-block"> 东门——宾阳门,迎接朝阳之意;</p><p class="ql-block"> 南门——通淝门,面向淝河之水,历史上著名的“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片土地上;</p><p class="ql-block"> 西门——定湖门,震慑瓦埠湖洪水之意;</p><p class="ql-block"> 北门——靖淮门,平定淮河水患之意。</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城门,分内外两重,公元1550年时,四处城门的内外门都还处在一条中轴线上,即直通式,后来随着防洪功能的需要,只有地势较高的南门继续保持直通式,地势较低的东、西、北三处城门,发生了有趣的变化:</p><p class="ql-block"> 东门:迎水外门向北偏离中轴线4米;</p><p class="ql-block"> 北门:外城门改向西移;</p><p class="ql-block"> 西门:外城门改向北移。</p> <p class="ql-block">  这是寿县古城墙城门内地上的车轱辘印,历经近千年的磨砺,凹凸不平,中间那条印痕,是独轮车留下的轱辘痕迹。</p> <p class="ql-block">  这是城墙上通向瓮城的小门,我们游览那天,正遇上中央电视台在拍纪录片,小门紧闭,未能让我们进去游览。</p> <p class="ql-block">  中国历史上的寿县(古称寿春、寿州),曾经作为五国之都城,这“五国”,指的是以此作为都城的四个政权(其中一个政权两次建都于此),所以称之为“五国之都”:</p><p class="ql-block"> 1,楚国——最后的国都(公元前241-前223年)</p><p class="ql-block"> 战国后期,在秦国强大军事压力下,楚国不断东迁。公元前241年,楚国与各诸侯国合纵攻秦失败,为避秦军锋芒,将国都从陈郢(今河南淮阳)迁至寿春,后秦军攻破城池,俘虏楚王负刍,楚国在此亡国。</p><p class="ql-block"> 2,西汉——淮南国都城 </p><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刘邦先是封英布为淮南王,建都安徽六安,后英布谋反被杀。</p><p class="ql-block"> 刘邦后封儿子刘长继淮南王,将都城迁至寿县;刘长死后封其儿子刘安继任淮南王,仍以此为都。</p><p class="ql-block"> 刘安好读书鼓琴,广招门客,在此和门客主持编撰了集道家思想大成的名著《淮南子》,该书是在历史上留下的浓重一笔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后来,因谋反罪事发,刘安自杀,淮南国被废为九江郡。</p><p class="ql-block"> 所以,寿县是刘长、刘安二个政权在此建都。</p> <p class="ql-block">  3,东汉——袁术称帝(世称“仲家”政权)</p><p class="ql-block"> 公元197年,军阀袁术在寿县称帝,国号“仲家”,(或称“成家”)这是一个短暂的割据政权,并未得到天下承认,公元199年,袁术病死于寿县。</p><p class="ql-block"> 4,南朝宋——刘裕家族的兴起之地。</p><p class="ql-block"> 东晋末年,北府兵将领刘裕(即后来的宋武帝)平叛后,掌握了东晋大权,公元417年,刘裕被封为宋公,随后建立了“宋国”,定都于寿县,属藩国。</p><p class="ql-block"> 次年,刘裕被封为宋王,将宋国都城从寿县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虽然时间短暂,但寿县作为“宋国”的第一个都城,是刘裕篡晋建宋的法理基础,从此,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南北朝时期。</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不仅具有坚固的军事防御功能,还具有卓越的水利防洪功能,这是寿县古城墙最独特、最令人称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清乾隆二十年,知州刘焕1755年重修寿县城墙,在城墙的东北角与西北角,各增加了一个巨大的排水涵闸,又称“月坝”。</p><p class="ql-block"> “月坝”——其实是一个巧妙的排水系统:月坝与城墙等高,内设石阶,可拾级而下,坝底涵沟上砌砖旋,设闸数道,具有保护涵闸,控流自如,防止外水倒灌等功能。其工作原理是:</p><p class="ql-block"> 城内积水通过城墙下的涵洞(“水关”)排向城外。当城外的淮河、淝河水位高于城内时,巨大的水压会倒灌入城。</p><p class="ql-block"> 月坝的设计像一个倒“U”形管,利用水位差压强原理,使得城内污水可以排出,而城外洪水却无法涌入,实现了单向排水,这在古代是世界级的水利工程智慧。</p><p class="ql-block"> 月坝的四个功能:</p><p class="ql-block">1,从整体上保护涵闸,使之与外隔离,避免了内河积水的淹没;</p><p class="ql-block">2,可以随时进坝启闭闸门,控流自如;</p><p class="ql-block">3,可及时比较内、外水位;</p><p class="ql-block">4,可以彻底消除外水倒灌成灾的隐患。</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防洪实例:1991年和2003年,淮河流域发生了特大洪水,寿县县城被洪水围困,成为一片孤岛;幸亏得益于坚固的古城墙,城内人民生命财产得以保全,创造了“城外人看海,城内人逛街”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护城石堤:公元1538年,御史杨瞻创建,即于城墙外侧壁脚处,加筑一周高3米、宽约8米的护城御水石岸,其内口与城墙根基联为一体,外口则以条石叠彻壁立护城河沿,它排除了洪水浪涛对城墙根基的直接啮咬,堪称城外之城。</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至今保留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保存了许多古代石刻,记录着城墙历次修葺的历史和捐资者姓名;东西月坝分别刻有“崇墉障流”和“金汤巩固”两楷书石刻。</p><p class="ql-block"> “舐犊情深”的铁牛:在北门的瓮城内,有一尊清代铸造的铁牛,它象征着镇水之物,也是寿县的标志之一,寿县民间有“大水冲了龙王庙,铁牛舐犊保平安”的说法。</p><p class="ql-block"> 在寿县古城墙与护城河之间,现已建成环境优美的环城公园,城墙内外,古今交融,是寿县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p> <p class="ql-block">  那天游览寿县古城,天公不作美,从开始的阴天,渐渐地下起了小雨,且越下越大,我们从宾阳门出来后往游客中心回头走,再次来到春申君四驾马车雕像前,雨已经很大很大……</p><p class="ql-block"> 难道是老天还在哭泣,哭这位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干了二十多年楚国宰相,天天梦想着让楚国再次伟大的春申君黄歇,晚年因政治阴谋,落得凄惨下场:</p><p class="ql-block"> 公元前238年,楚考烈王病逝后,黄歇遭自己的门客李园伏击身亡,全家被诛。(因考烈王无子,黄歇将李园之妹献给考烈王,其妹所生之子立为太子,后为楚幽王)</p><p class="ql-block"> 政治无情,楚国悲哀,前有屈原,后有黄歇。</p><p class="ql-block"> 以史为鉴!</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山河如画,它以斑驳的脊梁雕刻着古远的记忆,成为喜欢历史的人访古追梦的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外还有一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芍陂:它与都江堰、障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p><p class="ql-block"> 这里还有“安徽楚文化博物馆”,馆内珍藏有国家一级文物230件(套)、国家三级以上文物6000余件。</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其他景点有:孔庙、报恩寺、清真寺、城墙博物馆等。</p> <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垣,古城仿佛是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徜徉其中,方能感受它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墙,不仅仅是一处冰凉的古迹,它是一座仍在履行职能的活着的遗产,徒步古城墙一周,大约需1.5-2小时,走在宽阔的古城墙上,俯瞰古城内外的不同风光,是体验古城墙魅力的最佳方式。</p><p class="ql-block"> 寿县古城、寿县古城墙,是一处不容错过、充满智慧和无限魅力的游览胜地。</p><p class="ql-block"> 楚韵寿州,常来长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