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一阶段:轻度听不清(悄悄开始的预警)</p><p class="ql-block">这个阶段最容易被忽略。具体表现是:能听见声音,但开始听不清细节。比如别人小声说话觉得像嘟囔,看电视需要调高音量(比别人高5-10分贝),在嘈杂环境里听不清对话。很多患者把这个归结为"对方说话不清楚",其实这是内耳毛细胞最早发出的求救信号。此时来做听力检查,会发现听力损失在26-40分贝之间。这个阶段是治疗黄金期,通过改善微循环、营养神经的药物,配合生活方式调整,完全有机会逆转或稳住病情。</p><p class="ql-block">第二阶段:中度交流难(生活开始受影响)</p><p class="ql-block">到了这个阶段,问题就藏不住了。日常交流经常需要别人重复,打电话开始费力,开会时远处同事的发言完全听不清。听力检查显示损失达到41-60分贝。我最心疼的是,这个阶段的患者开始回避社交,性格变得沉默。现在需要的是积极干预:部分患者仍可通过强化治疗改善,但更多人需要开始考虑助听器了。记住:及时佩戴合适的助听器,能有效延缓听力进一步下降。</p><p class="ql-block">第三阶段:重度需助听(必须依靠辅助)</p><p class="ql-block">当听力损失超过61分贝,就进入了重度阶段。不戴助听器时,连大声说话都听不清,电话铃声、敲门声经常错过,基本无法正常交流。这个阶段我接诊的患者,往往都伴随着严重的沟通障碍和社交孤立。这时助听器是必需品,而且需要专业的验配和康复训练。如果是中耳炎、胆脂瘤等传导性问题,我的耳外科微创手术还能帮上忙;但如果是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助听器效果不佳时,就要考虑人工耳蜗了。#乾耳听力#听力下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