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唐·杜牧《山行》</p><p class="ql-block">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p><p class="ql-block">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既是丹桂飘香的时候,又是红叶漫天的季节。北方的红叶,以枫树、槭树和黄栌居多,而嵩山的红叶,又以黄栌为尊,“霜降”节气过后,寒霜落在叶片之上,由暖变寒,叶片逐渐变为红叶,故而有“霜叶红于二月花”之说。 周末驾车来到嵩山五乳峰下,准备登山观赏红叶。</p><p class="ql-block"> 入口处一块巨大的“佛”字石,说明了这里佛教圣胜的身份,身后的小广场上耸立着三尊石像,嵩山本为“儒释道”三教合一圣地,有三家塑像也不为过,推测大概是“化胡为佛”的老子,老子出函谷关后不再有记载,传说他教化西方,化胡为佛了;由道教转为佛教四大菩萨之一的观音,《西游记》中称为“五方五老”之一;相传关羽死后,怨气冲天,不愿轮回,被佛教天台宗高僧点化,化身佛教伽蓝。不知谁给关羽塞了一把横握青龙偃月刀,多了一份煞气,少了些许秉灯夜读的文化气息。</p> <p class="ql-block"> 周六还是小雨,周日放晴,驴友的大队人马、本地人带着孩子的悠闲之旅、三五成群的朋友兄弟,都来赏红叶了,农家门前的水泥路上,已汇聚成了滚滚人流,紧走几步,过了小广场,进入红叶林观赏区。路边已经出现一棵棵黄栌,红黄相间,正是观赏红叶的最佳季节。</p> <p class="ql-block"> 一路拔高,绕过一个山头,远远望见达摩像,稳稳地坐在山顶,似乎还放着金光。</p> <p class="ql-block"> 林间小道上,先后有两处铁栅栏,大概是为了围堵不让驴友进入景区吧,但是绕行的小道说明了一切,直接堵是堵不住的,“堵不如疏”,现在又恢复了本地人可以免费游览景区,原来通往达摩洞的土路也修成了台阶路,这下格局打开了,自然人气也是爆发式的增长。</p> <p class="ql-block"> 来到达摩像前,远处看到的金色,原来是为达摩像重塑了金身,连座位下的力士也涂了金身,旭日东升,阳光灿烂,达摩像光彩照人。其实此地本无达摩像,1995年,辽宁沈阳的数百信众捐资修建了达摩像,自此以后,此地便成为了一处景点,游客纷纷来此观光旅游,打卡禅宗初祖达摩。</p> <p class="ql-block"> 站在达摩像前平台上,望向东方,台阶中段的休息平台上的小卖部,出露在红叶绿树之间,台阶尽头的一片建筑,应该是初祖庵,里面建于北宋以及宋元时期的建筑,已成为文物,院内的大银杏树,为少林一景。</p> <p class="ql-block"> 看完达摩像,向南行到小亭子前,当年的亭子金碧辉煌,黄色的琉璃瓦代表了寺院的地位,如今六道小脊,只剩不到一半了,更不用说瓦片的掉落了,虽然旁边竖了一块牌子,“瓦片脱落,请勿通过”,但这里是观赏红叶的必经之路,建议景区修缮一下,五A景区,佛教禅宗祖庭,安全第一。</p> <p class="ql-block"> 过了亭子,顺着步道来到达摩洞。牌坊已经有了岁月沧桑的痕迹,右上角缺损了一块,旁边的石碑记述了达摩洞的来历以及竖碑的由来,周边有初祖达摩和禅宗六祖的画像。</p><p class="ql-block"> 恰逢几位外地游客也来到这里,说这里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其实来这里游览,要了解禅宗的历史:相传达摩为佛祖二十八代弟子,乘船从印度来到广州,当时国内处在南北朝时期,达摩见到了南朝梁武帝萧衍,萧衍信佛,“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说的就是当时南朝佛教兴盛的景象,但梁武帝不认可达摩的佛法,于是达摩北上,这才有了“一苇渡江”的故事,来到洛阳以及少林寺,仍不被认可,于是在少林寺后山的一个山洞里,面壁九年,身影都印在了洞里石头上,称为达摩影像石,顿悟后出洞开创了禅宗一脉。当时南朝高僧神光和尚听其传法,便追随达摩来到嵩山,但迟迟不传其衣钵,问达摩,答天降红雪可传衣钵。神光于是拔出戒刀,斩断左臂,断臂立志,血染白雪,于是达摩传衣钵于神光,改名慧可,是为禅宗二祖,慧可养伤的地方为二祖庵,少林寺内断臂明志的亭子称为“立雪亭”。佛教弟子行礼一般都是双手合十,只有少林寺弟子可以单手行礼,也是为了纪念二祖慧可。游客们纷纷说,比导游讲得好。</p> <p class="ql-block"> 达摩洞也进行了改造,洞口的空地也加了天棚,游客来了可以有个遮风挡雨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与游客们道了别,他们走右侧顺着台阶往少林寺方向进发,我则是走左侧台阶,居然又来到了来时达摩像的入口岔道,刚才看到有人从这里出来,本着好奇一路走来,居然也是红叶观赏区域,只是这里的红叶似乎还没有做好准备,红的还不够纯粹。</p> <p class="ql-block"> 树荫下的红叶黄叶竞相灿烂,忽然有了一种进入桃花源的感觉,整条道路安静的掉下一根针都能听到,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的。</p> <p class="ql-block"> 草地上几株带有铃铛型紫色小花,应该是桔梗科沙参属的植物石沙参,多年生草本植物,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主治: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主阴虚久咳;痨嗽痰血;燥咳痰少;虚热喉痹;津伤口渴。(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p> <p class="ql-block"> 顺着小路越走越远,有个小的三岔路口,西北方向应该是主路,向东路迹略小,向南似乎是一个观景平台,回望达摩像,红叶之上,金光灿烂,不知道是佛像庄严衬托了红叶的美丽,还是红叶的颜色衬托了佛像的高大。</p> <p class="ql-block"> 小路口有人用树枝遮挡着,一般意味着小路荒废了或者不是常规路线,但是仍不住红叶的诱惑,还是边走边拍照,不知不觉走入了很深的树林。</p> <p class="ql-block"> 红叶还是一样的漂亮,路径却是越来越小,甚至还要扒开草丛才能看到小路,想起罗大佑的一首歌:“仿佛如同一场梦,我们如此短暂的相逢……就算你留恋开放水里娇艳的水仙,也不要忘记寂寞山谷角落里,野百合也有春天。”而这里的红叶,仿佛就是角落里孤独寂寞的野百合。</p> <p class="ql-block"> 一心贪看红叶,不知不觉走入小道深处,看看光天化日之下,朗朗乾坤之中,耳边不时传来山下游客说话的声音,于是决定,来一次探险之旅,走完这条荒废已久的小路。初期小道还可以看到,后来就需要拨开树枝才能看到,下到树林中,连个路迹都没有,只能凭借长期户外活动的经验,自行寻找道路,周围静得出奇,随手拍张照片,记住走过的所谓道路……</p> <p class="ql-block"> 最后的落叶早已掩盖了小路的痕迹,辨别好方向,一路披荆斩棘,走出树林,哈哈,我成功了。出口居然是初祖庵上行的台阶口,旁边的大树下曾经在这里休息午餐过,<span style="font-size:18px;">树林中曾有的一丝孤独寂寞都没有了,</span>霎时间觉得自己很高大威猛了。略作休息,做了一个决定,原路返回,再熟悉一次,起个名字叫“修心之路”吧。</p> <p class="ql-block"> 回到山顶,偶遇了一群有信仰的人,提着很多东西,大概是烧香的吧,在树林里边吃边唱,我也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吃点路餐。餐后看看时间还早,来到新密县衙。</p> <p class="ql-block"> 新密市的密县县衙,是中原地区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封建县衙,始建于隋朝的大业十二年(616年)。可惜的是,县衙几经战火,如今保存的建筑大体都是明清时期的建筑。</p><p class="ql-block"> 我国的郡县制度,起始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秦国吞并了六国,把天下划分为了36个郡,郡的下面再设置县,这就是古老的郡县制。而2000多年过去了,如今中国保存比较完好的县衙,我去过的除了南阳内乡县衙、叶县县衙、平遥县署之外,密县县衙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了。</p> <p class="ql-block"> 密县县衙面积很大,分东、中、西三大块,其中中间部分,进了大门为仪门、牌坊、大堂,大堂也是县官审理案件的地方,明镜高悬牌匾之下,惊堂木一拍,威武庄严。大堂后面是二堂、三堂,家属居住的地方,再往后是后花园,其实就是一个不宽的通道,角落里居然还有一个避险地道,看来在密县当县官还是一个危险职业啊。东西两侧有几个独立的院落,有书房、勤政园等等。</p> <p class="ql-block"> 西南角是一座监狱,据说一直使用到2003年,除了一座高高的瞭望塔,其它建筑都是砖瓦房,布置的有狱神庙、监房、地牢等,还有展示的古代刑罚刑具,看着就糁得慌。</p> <p class="ql-block"> 本次五乳峰观赏红叶,本来定于周六,因下雨推迟到周日。今年雨水较多,红叶不如往年纯粹,依然挡不住观赏红叶的人流如织,景区继续组织了“日出嵩山,红叶漫天”的第二(?)季红叶节观赏红叶活动,去年主景区人头攒动,摩肩接踵的景象,仍记忆犹新,于是今年选了一条人少的路线观赏红叶。“一群人的汇聚,是红叶🍁的狂欢,一个人的行走,是内心平静的沉淀。”</p><p class="ql-block"> 下午游览了密县县衙,规模很大,配置齐全,可惜全是新建的(这该死的习惯,遇到古建就要分析新旧),少了点古色古香的古建韵味,多了点商业布展气息。</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本是秋风送爽的季节,却被一场连阴雨,弄得支离破碎,好在红叶、银杏给美好的生活带来一些色彩,五彩斑斓的世界,时不我待,今天,您看红叶(银杏)了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