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近日召开的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再次向全党全社会传递出明确信号:必须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这项深得人心的工程持续推向深入。这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更是激发基层活力、确保国家发展蓝图顺利实施的坚强保障。</p><p class="ql-block">形式主义如同生长在肌体上的“冗余脂肪”,看似忙碌,实则消耗能量、降低效率。它使政策执行在“文山会海”中空转,让干部精力在过度留痕和迎检备考中虚耗,最终导致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梗阻。此次会议精准定位了当前亟需纠治的几大顽疾,展现了中央直击痛点、破解难题的决心。</p><p class="ql-block">一是聚焦决策源头,严防“跑偏走样”。会议特别指出,在谋划“十五五”时期工作时,要坚决纠正急功近利、盲目决策的倾向。这意味着各地区、各部门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杜绝脱离实际的“拍脑袋”工程和层层加码的“高压”指标,确保发展目标科学可行,从规划源头为基层卸下不合理的负担。</p><p class="ql-block">二是紧盯数据真实,拧紧统计“水分”。统计造假是形式主义衍生出的毒瘤,严重干扰判断决策。会议强调要查找深层次原因,增强制度刚性,正是要铲除滋生造假行为的土壤,确保信息的真实性与准确性,让各项决策建立在坚实的数据基石之上。</p><p class="ql-block">三是清理规范创建,斩断额外“枷锁”。各类违规变相开展的评比表彰和创建示范活动,是基层的隐形负担。会议明确要求对此进行清理规范,旨在为基层干部拆除不必要的“舞台”和“花架”,让他们能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主责主业。</p><p class="ql-block">四是赋能技术手段,提升运转效能。推广运用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和“一表通”建设,是现代信息技术赋能基层减负的生动实践。通过厘清权责边界、优化数据共享,能够有效解决报表繁多、重复填报等问题,让基层工作更加精准高效。</p><p class="ql-block">五是弘扬务实文风,优化工作方法。大力倡导“短实新”的文风,并对“文山会海”、督查检查考核中的形式主义问题进行纠治,体现了向质效要动力的工作导向。这要求上级机关转变工作方式,将更多的支持资源下沉,而非将任务压力简单地“平移”给基层。</p><p class="ql-block">归根结底,检验减负成效的试金石是基层的感知度和群众的满意度。基层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也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当前,中央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这不仅是对基层关切的积极回应,更是提升国家治理效能、优化治理体系的重要战略举措。卸下形式主义的重负,方能轻装上阵,阔步前行。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工作,就是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清障赋能,必将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澎湃热情,为迎接“十四五”圆满收官和“十五五”良好开局凝聚起更加磅礴而务实的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