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初秋的家乡,总被连绵阴雨缠绕。雨丝织就的微凉里,连心绪也染了层淡淡的烦闷——即便不是易感之人,看窗外秋雨打落枯叶,任远山青黛渐褪成青黄,心底也难免翻涌几分躁动。或许,是时候奔赴一场新的旅程了:让东蒙的草原风、东北的林海色,漫过灵魂;让山河的壮阔,洗去心头的尘嚣。</p> <p class="ql-block">从家乡启程,沿国道往南江县而去,一上银昆高速,雨又淅淅沥沥落了下来,且越下越急。雨幕中的高速公路,像一条素白的绸带,蜿蜒着缠绕过光雾山。山脚下的溪流失了往日澄澈,裹着泥沙变得浑浊;山腰处云雾蒸腾,将错落的峰峦晕成了仙境。汽车在雨中疾驰,车轮溅起的水花与雨丝共舞,窗外险峻的山野如泼墨山水,一幅接一幅在眼前铺展。路上少见车辆,雨雾中的长路孤零零地伸向天际,倒添了几分独属于旅途的静谧。</p> <p class="ql-block">翻越过光雾山,经南郑驶入汉中平原,在洋县偶见几只朱鹮掠过,那抹灵动的白尚未细赏,汽车已一头扎进秦岭的怀抱。</p> <p class="ql-block">勉县风光</p> <p class="ql-block">雨雾中的洋县</p> <p class="ql-block">洋县县城</p> <p class="ql-block">这横亘中国中部的秦岭,是地理与文化的双重丰碑。它东西绵延约1600公里,南北宽达200公里,与淮河一道划出中国南北的界碑——此线之南,是湿润的水乡与常绿的植被;此线之北,是干爽的平原与落叶的林木。它不仅是自然的瑰宝,更是生态的屏障、文化的根脉,被称作中华民族的“中央山脉”,承载着数千年的文明记忆。</p> <p class="ql-block">身为川北人,虽地处四川边缘,却因秦岭的阻隔,仍是地地道道的南方客。也正是这秦岭,曾让出川之路满是艰辛,翻山越岭的颠簸,是旧时旅人的噩梦。京昆高速通车以后,天堑变了通途,可那137座穿山隧道,仍让每个司机不敢有半分懈怠——每一次穿洞而过,都是与秦岭的一次郑重对话。</p> <p class="ql-block">汉江远眺</p> <p class="ql-block">行至秦岭服务区,便撞见了“华夏龙脉雕塑群”这方震撼的景致。这里恰是秦岭分水岭的所在,一侧是汇入黄河的渭河水系,一侧是奔入长江的汉江水系,站在此地,便等于站在了“中国脊梁”的顶端。</p> <p class="ql-block">巨幅浮雕沿着山势铺开,以秦岭为轴,将从远古到盛唐的文明片段一一镌刻:有先民耕作的质朴,有诸子百家的争鸣,有丝路驼铃的悠扬,有盛唐气象的繁华。这被誉为“中国最大浮雕”“高速公路露天博物馆”的景观,把数千年历史凝于一墙,让每个途经者都能触摸到中华文明的脉搏,油然而生的,是穿越地理分界的奇妙,更是扎根民族血脉的自豪。</p> <p class="ql-block">我在此驻足良久,指尖轻触冰凉的石壁,仿佛在翻阅一本立体的史书,崇山峻岭间,民族的厚重与壮阔,瞬间填满了心房。</p> <p class="ql-block">从银昆高速转向蓝田时,误打误撞驶入了“子午”服务区,竟撞见了另一番天地。这里满是“长安”的雅致韵味,青砖黛瓦间透着古意,内里的游乐设施却又充满活力——卡丁车的引擎声、保龄球的撞击声、陶艺坊的窸窣声交织在一起,活像一座藏在高速旁的大型游乐城,让人恍惚间以为走错了地方。曾听闻南方服务区早已“卷”出了新高度,如今看来,这股精致之风,已然吹到了北方。</p> <p class="ql-block">雨还未停,天色已暗淡下来,我终于抵达白鹿原影视城。</p> <p class="ql-block">站在田小娥的窑洞前,秋雨打湿了我的肩头。这座远离村落的孤窑,在暮色中显得格外凄凉。洞口的蛛网在风中颤动,仿佛还在诉说着那个女子无处安放的魂魄。我忽然明白,这不是一个虚构人物的悲剧,而是千千万万旧时代关中女子命运的写照。</p> <p class="ql-block">踏进白鹿村的那一刻,时光仿佛倒流。青石板路被秋雨洗得发亮,两旁的老屋默然伫立,瓦当滴雨,如泣如诉。</p> <p class="ql-block">走进白嘉轩家的院落,抚过那些被岁月磨得光滑的门环,仿佛能听见一个家族兴衰的叹息。在鹿子霖家的堂屋里,太师椅静静摆放着,似乎还在等待主人的归来。</p> <p class="ql-block">祠堂的香火气息若有若无,戏台上仿佛还回响着华阴老腔的嘶吼。我忽然想起《白鹿原》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戏文,那些在戏台上演绎的悲欢离合,何尝不是这片土地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滋水县城里,饸饹的香气从老店里飘出。坐在八仙桌旁,看着窗外细雨中的酒旗,恍惚间仿佛看见了白嘉轩、鹿子霖们曾在这里饮酒畅谈的身影。这片土地上的爱恨情仇,都化作了一碗醇厚的稠酒,醉了时光,也醉了过客。</p> <p class="ql-block">雨雾中的影视城游客稀少,昏黄的灯光映着古旧的建筑,仿佛时光倒回数十年前,关中乡村的烟火气、民俗味,一点点漫过周身,让人沉浸式地走进了《白鹿原》的故事里。</p> <p class="ql-block">于我而言,这里不只是影视拍摄的旧址,更是一座活态的关中文化博物馆。作为《白鹿原》的书迷、影视的追更者,亦是关中民俗的好奇者,这场雨中的邂逅,成了旅途里最难忘的注脚。</p> <p class="ql-block">离开时,秋雨依旧。回望暮色中的白鹿原,它静默如初,像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继续守护着关中的秘密。这一程,我不只是游览了一个景点,更是与一段历史、一片土地进行了一场深刻的对谈。那些散落在时光里的关中往事,都在这潇潇秋雨中,化作永恒的诗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