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先是被历史的深沉填满,继而又被山水的温柔轻轻托起。昨日在红军广场与革命博物馆里呼吸的凝重空气,仍在心中回荡;今晨梅山水库已展开它宽阔的胸怀,将岁月翻向和平建设的新篇章。那座长虹卧波般的连拱坝,是人与自然共同谱写的雄浑乐章;一湖碧水悠悠荡漾,将峥嵘往昔化作滋养大地的宁静。</b></p> <p class="ql-block"><b> 踏上自驾“马丁线”的旅程,最关键的一步,莫过于将路线准确导入导航。查阅攻略后得知,从金寨县出发,只需将目的地设为“花石乡”,便能确保方向基本无误。当车轮终于驶上那条心心念念的“马丁公路”时,天地的节奏,才真正为之一新。</b></p> <p class="ql-block"><b> 穿过529国道隧道中泛着幽蓝的光,仿佛越过一道无形的界限。右转驶入013乡道,城市的喧嚣被彻底隔绝。山路在这一刻被赋予了灵魂——这真是传说中的“马丁线”吗?疑虑在见到各地自驾车队时逐渐消散。停下车询问路人,才知这条因网红自驾路线而延伸的大环线,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马丁线”。</b></p> <p class="ql-block"><b> 这个名字本身就如诗一般精妙:“马鬃岭”是群山昂首时风中波动的万木鬃毛,“丁埠村”是立夏节起义星火燎原的红色起点。两个地名化作一缕轻烟,将山的雄浑与历史的炽热悄然相连。</b></p> <p class="ql-block"><b> 最初的考验不期而至。导航屏幕上刺眼的红色警示着山体滑坡,所有车辆——无论皖A、鄂A还是豫A——此刻都成了同路人,在红岭脚下静静等候。一刻钟的等待不像阻碍,反倒像一段精心安排的序曲。道路畅通后,一连串“之”字形弯道如天梯般将我们引向山巅。</b></p> <p class="ql-block"><b> 当终于抵达观景平台,方才所有的盘旋都化作了值得。俯瞰整座山谷,秋色虽未至浓烈,却已足够斑斓。对面山坡上,红、黄、绿随意点染;我们刚刚攀爬的013乡道,如一条细软飘带缠绕在巨人的腰间。平台上车流不息,我放飞无人机,让它代替我的眼睛,将这人与山共创的热闹与壮丽,收进行程中,如同一枚动态的书签。</b></p> <p class="ql-block"><b> 翻过红岭便是莲花湾。山势在此变得温柔,环抱着静谧的莲花村。白墙黑瓦的民宿散落山间,想来夏日定是清凉胜地。</b></p> <p class="ql-block"><b> 槐树岭则呈现另一番景致——不见成片槐树,唯有漫山竹海。路旁晾晒着成千上万捆竹签,后来了解到全国的烧烤摊上烤串用的竹签,十根有九根出自于这里。空气里飘荡着淡淡的竹香与烟火气。这朴实的产业,让壮美山水顿时有了亲切的生活温度。</b></p> <p class="ql-block"><b> 行至槐树湾半坡,新建的滑雪场勾勒出山区未来的崭新图景。我再次放飞无人机,将层叠起伏的曲线之美一一收录。路旁民居前,晾晒着一种细如牙签、绕在竹竿上的手工面,瞬间吸引了我的目光——那质朴的模样格外特别。打听得知,他们在发面中加入盐,反复揉搓以增劲道,再手工一根根缠绕成型。据说这做法全国仅此一地,或许,这正是大别山独有的风味印记。我买了几斤,仿佛也将这片山间的淳朴气息,一并打包珍藏。</b></p> <p class="ql-block"><b> 当车驶入花石乡后才发现,我已错过了最初定义“马丁线”的起点丁埠村。为完整感受“马丁线”的魂魄,我特意折回十八公里,从真正的起点再次出发。这个安卧在历史怀抱中的美丽村庄,游客中心标志着它的新生。</b></p> <p class="ql-block"><b> 驶上447县道,景色豁然开朗。平整的柏油路面点缀着红黄蓝三色彩线,如一道绚丽彩虹延伸向马鬃岭,直至天堂寨。</b></p> <p class="ql-block"><b> 过花石乡后,道路开始真正攀升。途经习主席曾经视察过的大湾村,白墙黑瓦与青山相映,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b></p> <p class="ql-block"><b> 而马鬃岭段无疑是此行的华彩乐章:山路在陡坡与急弯间尽情舞动,两侧密林被秋色染成斑斓画卷。车行其中,人便完全融入这无边美景——每个转弯都是与风景的意外邂逅,每次爬升都是与天空的亲密对话。</b></p> <p class="ql-block"><b> 当车辆最终翻越马鬃岭,缓缓降入山谷,天堂寨的灯火已在暮色中温暖等候。入住民宿时,这一日的行程在引擎的余温和满心的收获中圆满落幕。这条飘带般的公路,缠绕的不仅是山脊,更是一段关于自由、探索与发现的完整旅程。</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