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纸一故事之十三

老曲新唱

<p class="ql-block">近日整理故纸,找出几张与电报有关的故纸。这一张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人民电信电报纸,加盖有"青岛 内燃机厂111"图章,凭此纸去邮局发电报先不必交费。当时的邮电局为节约单位每次发电报的排队缴费的时间,规定只要凭加盖单位约定邮政专用章的电报纸,营业员可以直接受理发电报,不需要排队等候。待月底由单位会计携带支票去邮电局结算即可。</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是1983年9月22日广州市电信局收到从郑州发出的明码电报,电报内容是: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招待所405室胡翔,广州23日接15次。分析从郑州发出的该份电报内容是,通知住在广州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招待所的胡翔,于次日(23日)去广州火车站接15次列车。至于是什么人乘坐这趟列车去广州,这位叫胡翔的人应该知道.,所以为了节省电报费用而省略了。记得当时发电报的费用为每个字七分钱人民币,八十年代后期调整为每个字一角四分钱。</p> <p class="ql-block">这一张是中国人民保险公司青岛市分公司的发电抄纸。</p> <p class="ql-block">故纸一故事,这几张故纸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几乎可以说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而电报发明以后,是百余年来世界上人类的一种主要通讯手段,电报在两次世界大战和其他领域,曾经发挥过的作用是无可比拟的,甚至是改写历史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