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不语,爱有回声 ——那些日子的苦与乐

春天

<p class="ql-block">美篇号:72346528</p><p class="ql-block">文字/图片/编辑:春天</p> <p class="ql-block">  那天带妈妈去医院检查,空腹血糖12.6,糖化蛋白也格外高,还伴有糖尿病并发症脑梗与脑萎缩。医生建议立刻住院治疗,妈妈一时没准备好,不愿留下。我和侄女耐心劝说许久,她才松口同意,我们跟医生约好先回家收拾,转天再来办理住院。 </p> <p class="ql-block">  苦:病房里的数字与牵挂</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我和侄子陪着妈妈来到住院部。办好手续后,我们先到护士台。护士耐心地交代了住院的注意事项,还特别提醒我们要给妈妈准备一些预防低血糖的食物。随后,她带着我们熟悉了病房,又引着去见医生。医生耐心询问,从妈妈的日常饮食、作息规律,到曾经吃过的降糖药,甚至剂量和服用频率都一一记录下来。边问边叮嘱:“以后有任何不舒服,一定要及时说,咱们慢慢调整治疗方案。”回到病房时,我一回头,发现侄子不见了,这时护士正推着治疗车进来,在妈妈腹部贴上了血糖监测泵的贴片,轻声说:“这个泵会慢慢释放药物,不疼的,就是要记得别碰掉管子。如果医生开单子到门诊去检查,记得跟我们说,这个要先摘掉。”这时,侄子拎着一袋吃的回来了,原来他是去给奶奶买预防低血糖的食物了。</p><p class="ql-block"> 从那天起,妈妈的住院生活,被这个小小的监测泵和频繁的血糖监测串联起来。每天从早上7点到凌晨3点,餐前餐后要测8次血糖,每餐还要根据数值调整泵的参数。我在手机记事本上认真地记着:10月15日早上7:00餐前9.2,B超检查早饭未吃; 中午11:35餐前8.8、1:35餐后12.4; 晚上5:45餐前6.1、8:15餐后15.4……10月18日早上7:00餐前9.1、9:00餐后11.9;中午11:12餐前6.9、2:00餐后13.4;晚上5:33餐前9.5、8:11餐后10.5……10月22日早上7:10餐前9.4、9:05餐后18.6;中午1:35餐后13.8;晚上8:04餐后9.0…… 每次测完,我都迫不及待地凑过去看结果,心也跟着揪起来,既怕数值飙高,又担心低了让妈妈难受。</p> <p class="ql-block">  乐:饭桌上的暖香与心思</p><p class="ql-block"> 住院这些天,“吃什么”成了我们每天最上心的事。我们问得最多的一句就是“妈(奶奶),您明天想吃点啥?”而她的回答,也永远都是那句“都行”。可即便她不说,我们也会提前列好食谱,既要考虑控糖,又要保证荤素搭配、营养均衡。我和弟弟两家人,谁有空谁就下厨。10月18日中午,孩子他爸蒸了软乎乎的米饭,做了猪肉炖粉条、凉拌芹菜、肉沫豆腐和海米油菜;10月19日晚上,侄女送来了荠菜鸡蛋菜团子,还准备了清蒸巴沙鱼、凉拌豆腐丝、苜蓿肉,又切了些妈妈爱吃的牛肉;10月20日晚上弟妹又包了饺子送过来……每次把饭端到妈妈面前,她总会念叨“又做这么多”,可看着她小口小口吃得香,我们觉得费点心思、受点累也是值得的。</p><p class="ql-block"> 妈妈住院的这十几天里,我们两家人只要一有空就会往医院跑,儿子远在外地上大学,也给姥姥打来视频电话,问姥姥怎么样了,妈妈的病房永远是最热闹的。我们每天变着法的给她做可口的饭菜,尽量让她吃得香、吃得舒心。医院要求每天病人称体重,我开玩笑的说:“妈,我的目标就是您出院后体重不减轻一两。隔壁床的阿姨紧接着说:“就老太太这伙食标准,体重能减轻吗?每天吃的好不说,闺女常陪着,儿子媳妇、孙子孙女儿、女婿有空还都来,一大家子人围着……”妈妈听了心里可美了,笑呵呵的说:“孩子们可孝顺啦!”原来父母的乐这么简单,一顿合口味的饭、儿女在身边的陪伴,就足以让他们开心好久。</p> <p class="ql-block">  爱:病床边的陪伴与安心</p><p class="ql-block"> 这些天守在病房,我第一次清晰地看见妈妈的脆弱——做有些检查时会紧张,看见高血糖数值时会焦虑,但是妈妈还是很听话的,特别配合医生。虽然她生活能自理,病房里很多老人子女也不在身边,但我们还是选择寸步不离地守着她——因为我们知道,这个时候,老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病区里的很多叔叔阿姨都特别羡慕妈妈,有时只是在楼道里和我擦肩而过,也会笑着对我说:“这闺女真好啊,天天陪着妈妈。”小时候,我和弟弟生病时,妈妈也是这样整夜守着我们,喂药、擦汗,给我们买好吃的,轻声哄我们睡觉。父母年轻时,总把生活的苦藏在心里,把最好的都留给我们;如今他们老了,轮到我们把苦悄悄分担,把乐加倍给他们。</p><p class="ql-block"> 10月25日妈妈出院那天,阳光特别好,我和弟弟拎着行李,她走在我俩身边,可能是回家心情好了,妈妈的脚步比住院时轻快了不少。路上她还说:“回家我就把血糖仪找出来,接着监测”。我说:“您要记不住,测完记在那个血糖监测本上,下周我再带您来复查”。到家后我按照医嘱在药盒上标注了用法用量,标注完又告诉妈妈一遍,妈妈说:“原来打胰岛素再吃一种药,这回可好,连胰岛素在内一共八种药,太麻烦了……”侄女儿笑着说:“奶奶,我在网上给您买了分药盒,明天就到,等到了我帮您把药一格一格装好,您每次只要吃一格就不用这么麻烦啦!”妈妈开心的说:“好啊,谢谢我大孙女儿!”</p> <p class="ql-block">  原来最好的时光从不是轰轰烈烈,而是父母陪我们长大,我们陪父母变老。苦也好,乐也罢,只要一家人在一起,互相牵挂、彼此守护,就是最踏实、最温暖的日子。时光不语,爱有回声,把苦与乐都酿成了温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