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元二零二五年十月三十日,我们专车走访了海口市骑楼老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历史背景与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建筑群初步形成于19世纪20-40年代,最早可追溯至1849年博爱北路的四牌楼建筑。其发展得益于《天津条约》(1858年)后海口成为通商口岸,以及华侨“下南洋”带回的南洋建筑风格。建筑群以“前店后居”或“下店上居”的布局为主,高2-4层,立面分三段(骑楼列柱、楼层、女儿墙),融合巴洛克、哥特式等欧洲元素与海南本土装饰(如灰塑、砖雕),兼具遮阳避雨功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博爱路</b>是海口市老城区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南北主干道,北起长堤路,南至海秀东路三角池,全长约1295.5米。其前身为明代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形成的城内大街,1924年拓建后为纪念孙中山"博爱"精神更名[3][5][8]。街道两侧保存有254栋南洋风格骑楼建筑,其中北段保留传统"前店后坊"商业格局,南段集中经营日用百货及海鲜干货。作为海口骑楼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该路于2009年获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2023年启动的博爱路保护修缮项目总投资6375.64万元,计划2025年6月竣工后转型为限时步行街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山路</b>是海口老城区保持历史原貌最完好的骑楼老街,形成于1924年海口设市后的城市改造。该路全长207米,东起博爱北路西至新华北路,现存81间完整骑楼建筑,采用欧亚混合风格,融合南洋建筑技艺与本土传统。作为海南最早商业中心,有民国时期集聚中央银行、交通银行、布庄、侨居民宿等商号,至今保留传统门牌号体系。2010年获评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现设有非遗文化展示馆等重要文化地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口市龙华区新华北路114号位于海口市龙华区,靠近博爱北路、中山路、人民大桥和人民大道。周边交通便捷,途径多条公交线路,包括17路、G43路(特殊班次)、G43路、G37路等,公交站有西溪里二期西门、水巷口、新华南、解放西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海口骑楼老街,作为海南省海口市一处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承载着这座城市丰富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南洋风情。走进骑楼老街,仿佛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那个繁华的南洋时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独具一格,融合了中式与西洋元素,展现出别样的美学魅力。这里的骑楼建筑以其独特的“廊式”结构著称,一楼廊道宽敞,既可遮阳避雨,又可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沿着街道两旁,琳琅满目的商铺、传统的海南粉、海南馄饨等小吃摊点、古色古香的茶馆一应俱全,让人流连忘返。在一间“海南粉汤馆”里,我们喝了海南粉;到骑楼老街解放路口吃了椰奶清补凉。这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大到家电家具,小到灯具灯泡。佛系用品、茶叶茶具茶社不少,购买品尝者居多。金银首饰店、美食美品与骑楼并行林立。我踏入一家日杂百货店,还购买了两包蟑螂药。向商家咨询:除灭一家蟑螂需要购买几包?店家小伙竟说,只需一包。一语成谶,可见海南民风淳朴善良。对金钱看的很淡。走了许多商家店里,商家对顾客买卖与否均可。不像内地,一味招揽顾客购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骑楼老街,游客可以领略到浓厚的文化氛围。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庙宇、祠堂等文化遗迹,如西天庙、天后宫等,见证了海口的历史变迁。此外,老街上的民间手工艺品海南布鞋、传承传统艺能。朴实无华的黎族民风淳朴善良可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里还记载着六十年前的厚重历史。哪些骑楼老街墙上“毛主席是我们心中的红太阳”、“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万岁”等标语依稀可见。让我们这些经历过那个火红年代洗礼的人,倍感亲切。犹如回到了青春勃发的无私无畏奉献的岁月里,在火红的年代,建设共和国大厦,挥汗如雨,添砖加瓦,共图国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