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额济纳旗黑河流域沙丘 摄影晓予

晓予

<p class="ql-block">  在黑河流域的下游额济纳旗境内,河流渐行渐远,最终隐没于大地的褶皱之中。两岸延展着无边的沙丘,像是被一只无形的手反复抚平又堆叠,高低错落,形态万千,却有着惊人一致的走向——那是风的意志,是时间的笔触,是大自然在荒原上写下的沉默诗行。这些沙丘的根基,来自河流沉积的细沙,是水的馈赠,也是风的收藏。年复一年,日复一日,风把沙粒搬运、堆积、雕琢,勾勒出连绵起伏的曲线,仿佛大地在呼吸。</p> <p class="ql-block">  阳光斜洒下来,沙丘的脊线被镀上一层金边,凹陷处则沉入柔和的阴影。光影交错间,沙丘的轮廓变得柔软而富有韵律,像凝固的波浪,又像沉睡的巨兽。稀疏的灌木蜷伏在背风的洼地,枝干扭曲却根系深扎,它们不争繁茂,只求存活,在这片干燥的疆域里,每一抹绿意都是对生命的倔强回应。风掠过时,沙粒轻跳,灌木微颤,整个画面静得能听见时光滑过沙面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  空中俯瞰,沙海如绸缎般铺展,曲线流畅得像是大地的呼吸节奏。风在沙面上留下的纹理细腻如织,一道道波纹延伸至远方,仿佛记录着无数个昼夜的私语。几株低矮的植物零星散布,它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斜斜地落在沙丘的斜坡上,像是大地不经意间写下的符号。这里没有喧嚣,只有辽阔与寂静交织,仿佛站在时间之外,俯瞰一场永恒的沉睡。</p> <p class="ql-block">  风是这里的主宰,它没有更多的话语,却用沙丘的走向、波纹的深浅、光影的明暗,留下自己的语言。沙粒在阳光下微微发亮,像无数细小的星辰坠落人间。灌木依旧稀疏,却从不缺席,它们的存在不是为了点缀,而是为了证明——哪怕在最荒凉的地方,生命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哪怕只是静静地站着,也是一种抵抗。</p> <p class="ql-block">  沙丘的曲线如波浪般起伏,一重接一重,延伸至地平线尽头。阳光从一侧斜照,让每一座沙丘都显出明暗分明的侧面,仿佛大地的肌肉在光影中微微起伏。低矮的草丛和灌木在风沙中摇曳,它们的根扎得比人想象的更深。这片土地看似死寂,实则每一粒沙、每一株草,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活着,呼吸着,承受着,也坚持着。</p> <p class="ql-block">  这里,没有边界,也没有终点,只有连绵不断的起伏,和一种近乎永恒的宁静。站在这里,人会突然明白,所谓壮丽,未必是喧哗的澎湃,有时,正是这无声的辽阔,最能击中内心最柔软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这里,又是一片被风雕刻的土地,水曾来过,又离去,留下了沙与时间继续对话。作为一个偶然路过的倾听者,站在这里,用心记录下这场旷日持久的低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