瞽言浅议(126)):屋檐 能为你遮风挡雨 也会让你不见天日

张聚福

<p class="ql-block">灯下漫笔----1821</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 瞽言浅议(126)):</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屋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能为你遮风挡雨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也会让你不见天日</p><p class="ql-block"> 屋檐,在中式建筑里是屋顶与墙面交接处向外延展的结构,它的主要功能是遮风挡雨、遮阳防晒、排水引流、保护门窗。在文学意象中,屋檐的寓意是庇护与安宁。</p> <p class="ql-block">  人生风雨难料,谁不想渴望一方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屋檐?我们生命中的“屋檐”,便是困顿时有人援手,迷茫时有人指点,危难中有人庇护。然而,屋檐虽好,却也暗藏隐忧,它既能庇护你,也可能遮蔽你;它给予你安全,却也可能让你失去仰望星空的自由。“屋檐,能为你遮风挡雨,也会让你不见天日。”这句充满辩证智慧的箴言,道破了它的辩证意味:那些让我们感到安全的庇护屏障,或许也是隔绝我们联系广阔世界的樊篱。幼时,父母是我们的屋檐,为我们撑起无忧天地;求学时,师长是我们的屋檐,为我们拨开认知的迷雾;成年后,体制、平台、人脉,都成了我们可依附的屋檐。屋檐的可贵,在于它让我们在风雨交加时不至于立刻溃败。但一个人长期躲在屋檐下,便会逐渐习惯低头,忘记抬头。屋檐挡住了雨水,却也让人错失在雨中奔跑的酣畅,屋檐隔绝了烈日,也可能让我们错失了感知天气变化的敏锐。有人依赖家庭背景,虽少经波折,却在顺境中丧失了独立谋生的意志。有人依附于体制的安稳,却在日复一日的循规蹈矩中磨平了棱角。更深处的隐忧是,屋檐终究是别人的,它不属于你,也无法永远依赖。社会在变,关系在变,今天“能为你遮风挡雨, 也许明天“会让你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屋檐,是安逸的栖居,也是精神的囹圄,屋檐之下有安稳的岁月,屋檐之外有广阔的天地。我们既要感恩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屋檐,也要有勇气走出屋檐这个舒适区,去经历风雨拥抱阳光。屋檐的长期庇护,会使我们对屋檐外的风雨怀有天然的恐惧,也会对屋檐内的稳定产生病态的依赖。屋檐应是驿站,而非依赖,真正的智慧,是在享受庇护时不忘自我成长,在安稳中保持向外探索的渴望。</p> <p class="ql-block">  “屋檐,能为你遮风挡雨 也会让你不见天日”,站在当下,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理解屋檐的双重性。在“内卷”与“躺平”交织的当下,有人正在拼命寻找更大的屋檐,有人干脆蜷缩在原有的屋檐下苟且。可现实常常警醒我们:屋檐的庇护从来不是永恒的,能依靠的只有自己生长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  屋檐之下可避风雨,破檐而出能见天光。或许,最理想的状态是与屋檐共处:既不盲目拆毁它而失去了遮护,也不奴颜屈膝于它丢失了自我。让屋檐成为歇脚的驿站而非囚禁的牢笼。当有一天,我们能为自己筑一座屋檐,既能适度遮挡现实风雨,又不遮挡仰望星空的目光,那时便懂得:真正的安稳,不是永远躲在檐下,而是有勇气破檐而出,也有能力为自己撑起一片天。毕竟,屋檐外的天地才是人生的疆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