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见怪不怪:【成语释义】指遇见怪异现象而不惊异。【故事出处】宋代洪迈的《夷坚三志·姜七家猪》</p> <p class="ql-block"> 【成语故事】宋朝的时候,某城有个叫姜七的人,开了一家旅店,接待过往客商,也代销一些货物。一年春天,姜七常常听见后院那边隐隐传来悲切的声音,但到那里去张望,又一无所见。次数多了,他也不以为然。过了两个月,有五个客商来到他的店里居住。当天夜里,五个客人都听到了悲切的哭声。他们一起起来,到了后园,发现哭声是从附近的猪圈里发出来的。走到那里,见是一头老母猪流泪哭泣。便争相问道:“你这畜生,为何半夜里在此作怪?”说来也怪,那老母猪竟然口出人言道:“列位不知,我本是姜七的祖母啊!我生前以养母猪为业,等产下猪仔后便卖掉,一年卖掉的多达数百头,靠此撑起了家业。我死之后受到了惩罚,被投生为猪,如今真的是懊悔啊!”第二天一早,客商们把这件怪事告诉了姜七,并规劝他好生养那老母猪。姜七不以为然地说:“畜生的话怎能相信?两个月前我就觉察到这件事了。见到怪异的事不惊怪,这个怪便会自己败坏,你们不必大惊小怪。就算它是我祖母投生的,又怎么样?随它去吧!”客商们还是劝他好生奉养那头老母猪,姜七不屑再听,反跟其中一位客商争吵起来,闹得大家不欢而散。过了两天,姜七突然患病。他怀疑是那头老母猪在作怪,便叫屠夫把它杀了卖掉。不料,姜七的病越生越重,到了不可救药的程度。临死时,他发出猪被杀一样的叫声。</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常听到大人说“见怪不怪”,那时候还小,不知道这句话是一个成语。长大了也常听到,依旧不知道是成语。现在年纪大了,昨天读书时偶然翻到这个成语“见怪不怪”,不读不知道,读了真的感到奇怪了。原来成语背后隐藏着一个因果定律,说到因果定律,大部分人不相信,都把成语当作故事来看看而已。有善根的人,绝对相信这个故事里面的内容;没有善根的人,跟他怎么说他也不相信,甚至把这个成语当做是迷信。相信这个成语故事内容的人,往往心地特别善良,在这个世界上,他根本不做什么坏事,所以他能相信。有些人你看他很老实,他也没做什么坏事,但是他也不相信这个故事内容,因为他心里面善根很薄,没有什么大的善的根本,善的根本很少很少、很浅很浅。他现在为什么不做坏事、连不好的事也不想呢?因为现在有国家的法律,他不敢违法乱纪;如果社会有变动变化,他就会做坏事。</p> <p class="ql-block"> 我从这个成语“见怪不怪”的角度来理解和解读,就从成语的主人翁姜七入手展开。姜七家里后园养母猪,后来常常有一种怪音传到人的耳朵里,这种怪音是从母猪身上发出来的。刚开始的时候,姜七感到奇怪,后来那种怪音听多了之后,就感觉不奇怪了,习以为常、习惯了,便不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姜七是开旅馆的,有一天突然来了五个客人。五个客人休息的时候,也听到后园里面有怪怪的声音,他们就一起过去看。不看不要紧,看了吓一跳——怪音同样是老母猪发出来的,更奇怪的是母猪会说人话。老母猪说:“我本是姜七的祖母,前生是专门养母猪的,母猪生仔,断奶之后就把猪仔卖掉换钱,以此作为维持家庭生活的经济来源。我前生死了之后,投胎成了母猪。”住旅馆的客人把看到的情况,跟旅店主人姜七一一讲清楚,包括后园母猪怪声和母猪说人话的事,还好心劝姜七好好养这头老母猪。可是姜七听不进好言相劝,还跟其中一名住店客人争吵起来,最后搞得客人和主人不欢而散。</p> <p class="ql-block"> 过后,姜七突然生病,他以为是老母猪在作怪,把生病的责任推到老母猪身上,立马请了屠夫把老母猪杀掉卖肉换钱。不料,杀了老母猪之后,姜七的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加重,重到了无药可救的程度。姜七临死之前,家里人和身边的人都听到他发出猪被杀时的尖叫声,那种声音听起来十分可悲可怜,是人生最悲惨的声音。实际上,这个历史成语典故讲的就是因果报应。我们回头再看成语内容就明白了:姜七的祖母生前养母猪、卖猪仔,赚钱过生活,而这些猪仔卖出去之后养大了,也同样会被人杀掉换钱,作为别人家庭的经济支撑。姜七祖母造下这样的因,死后投胎成猪,这就是果。祖母投胎没有投到别人家,偏偏投胎到自己家里,本以为能得到家里人的善待,殊不知不但没得到善待,反而被姜七请屠夫杀掉,这个后果更严重。之前客人已经把姜七祖母(老母猪)说的话跟姜七讲清楚了,可姜七不相信;即便相信了,他还是狠下心杀了自己的祖母。最后他自己得病死了,临死前还发出猪被杀时的惨叫声,这难道不是因果报应吗?实际上这就是因果报应——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定要报。因果报应丝毫不爽。</p> <p class="ql-block"> 通过这个故事,我就回想到农村的养殖。中国有14亿人口,大部分人都吃肉,肉类来源于农村养殖场。农村有很多养殖场,都是养母猪生猪仔,然后把猪仔养大卖掉让人杀,或者等母猪生崽断奶后就卖给人家养大杀来吃肉,吃肉的人就依靠农村养殖场供应肉类。认真观察一下就会发现,那些专门经营养殖场的人,往往过得都不太顺利。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观察得到的。成语本身虽然没明讲因果报应,但实际上就是警示世人因果报应的成语。通过学习这个成语,我觉得最好不要再养猪;实际上吃肉的人身体也容易生病,为什么人家提倡素食?道理就在这里。通过学习这个故事,我想告诉所有人:要善待动物、爱护动物,不要随便弱肉强食。以上是我个人对学习这个成语的感悟和解读,只代表我本人,不代表任何人。因为关于这个成语的解读,历史上都没有人这么说,就算是官方释义,也不是这么解释的。这只是我比较个人的观点,绝对和别人的想法不一样,我也绝对不敢说自己的解读一定对。你们可以赞同,也可以反对,反对也好、赞同也好,对我来说都没关系,这也是由你们本命中的善恶来决定自己的观点和见解。</p> <p class="ql-block"> 与“见怪不怪”中姜七祖母投生为猪的典故相似,古代有一户人家孩子结婚,用猪头供奉先祖,猪头刚摆上桌就突然变成结婚孙子奶奶的头像,众人这才知奶奶死后已投胎成猪,而这户人家办酒席时,客人与主人吃的正是奶奶投生成猪后的肉,有智慧的人不吃肉,正因分不清哪头猪、哪块肉是自己的亲人,所以不敢也不愿吃;还有一个现代故事,一对父子以屠宰为业、靠杀猪卖肉为生,一天早上父子俩到屠宰场杀猪,儿子按住猪身,父亲一手抓屠刀、一手摁猪头准备下刀,猪拼命反抗,父亲怕猪挣脱便加快下刀速度,猪被杀后父亲突然晕倒,儿子送他到医院,父亲还能说话时叮嘱儿子回去割猪头,儿子只好留父亲在医院独自返回,可就在他割下猪头时,医院打来电话说父亲脑出血,要救命需开颅手术且成功率很低,儿子安排好屠宰场的事赶去医院,几小时后父亲还是命绝归天,这边刚割下猪头,那边就要给父亲开颅,这并非巧合,背后其实是因果报应定律在起作用。</p> <p class="ql-block"> 每天不断学习,也不断进步。对“见怪不怪”的成语,自然而然不断扩展视野,不断地延伸到方方面面,这不是刻意去做,是智慧的流露。“见怪不怪”成语中姜七故事的延伸,都离不开因果的报应和生命的敬畏,姜七所作所为实在是失孝漠视因果定律,最终逃不脱厄运还是自食其果。生前造的因,死后受果报。无论婚礼办酒席的“猪头奶奶”,还是“屠宰场割猪头和医院开头颅”,这些故事都是古往今来,是成语典故“见怪不怪”的深度扩展给予后世的警示,千万不能把“怪异”当作“平常”来看待,频频的“怪异”,本来是一种不好的预兆,也不能把“怪异”忽略,当作迷信而论。各种各样的“怪异”,引起人们高度重视,采取相应措施,挽救不必要的损失。每个生命都有存在的价值意义。老祖宗留下来的成语“见怪不怪”是对后人的一种警示,教育后人“面对反常要冷静”,要善待万物生命。把万物生命始终摆在第一,才能够实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作者:黄勇哲</p> <p class="ql-block">时间:2025年11月4日(星期二)</p> <p class="ql-block">作品创作地点:中国广州市</p> <p class="ql-block">作品全文共计:3455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