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写给微醺</p><p class="ql-block"> 今天同事叫吃饭,喝了点酒,可能不到半斤。因为这个月的工资早就花完了,没办法再去放飞自我,所以早早就回家了。躺在床上刷抖音时,突然想起了征文比赛时张春阳写的一段文字,瞬间记忆就被被拉回了那个躲在被窝里打手电看闲书的童年。她写到“当刘金定,白衣白马大破南唐火牛阵时,我即使出着麻疹发着高烧,依然阻止不了藏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激动得直踹墙,忘记疼痛忘记不适,终于明白‘书,犹药也。’” 那种偷偷沉浸书中的狂喜,跟着人物悲欢起伏的投入,让人感同身受,就像刻进青春的记忆,如今想来依旧清晰真切。</p><p class="ql-block"> 自己从小不爱读正规书,从《哆啦A梦》到《老夫子》再到《七龙珠》,以至于上初中时的《故事会》,没有一本正经书。然而真正入了小书的坑还是从高中时《坏蛋是怎样练成的》再到《遮天》《斗罗大陆》《斗破苍穹》《盘龙》……小书看的一发不可收拾,常常在大学的宿舍里因为等更新而错过同学间的聚会、因为看到起劲而在卫生间蹲到腿麻到起不了身。也曾为了没有记下功课而焦虑,为了没有没有学到本事而遗憾…直到看到春阳写到,读书本就像日常吃饭,无需强求每一口的滋味都铭记于心,每本书的滋养都如滴水穿石,悄然汇聚成我们的三观与审美。那些真正读进去的文字,如同春雨润物细无声,在精神世界留下深刻印记。就像竹篮打水看似徒劳,实则早已将篮子洗涤洁净,那些看似无用和遗忘的文字,早已融入血脉,在某个关键时刻化作应对世界的智慧。正如昨天看到冉局长在朋友圈转发的《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所言:“那些读过的书,终将化作一个人的气质和风骨,让你活成更好的模样。”</p><p class="ql-block"> 说起春阳,思绪飘远,落到了十多年前一同考进民政局的日子。我们一行十多人拖家带口驱车去天池,大家光着膀子吃烧鸡、游泳时的情景历历在目,王主任游泳时冲走了眼镜,我车上那副旧眼镜竟也让他凑合戴了一路。傍晚春阳们同事留我们在桥头吃柴火鸡,孩子们追逐打闹,大人们推杯换盏,唯独我因为要开车,只能看着大家畅饮,那份热闹里的小遗憾,如今想来倒成了最珍贵的注脚。那时我们同时进民政局的十个人建了个微信群叫“青春如歌”,浑身带着满是从乡镇进城的喜悦,怀揣着远大志向,意气风发,无畏无惧。可日子久了,竟也慢慢随波逐流,染上了酒后的豪情壮志与挥金如土,以及那些本不属于我们的浮躁与放肆,竟在不知不觉间就悄悄地淹没了曾经的纯粹。可人生哪有一成不变的轨迹?十八岁有十八岁的青涩,三十岁有三十岁的担当,四十岁也自有四十岁的从容。只要皱纹没长进心里,我们就永远风华正茂。 </p><p class="ql-block"> 关于喝酒,确实让我和家人、妻子闹过不少不愉快,也为此耽误了不少事情,但所有的东西都不可能一味的是好或者是坏,陌生人因酒成友,朋友因酒成知己,在每一个觥筹交错的夜晚,关系的距离被缩短,灵魂的隔阂被打破。我们总不能把一生都耗在忙碌里,只为一副终将衰老的躯体打转,却对那个与自己相伴至死的灵魂视而不见。永远不要责怪,你生命中喜欢的每一样东西和出现的任何一个人。因为好的给了你快乐,坏的给了你经历,最差的给了你教训,最好的给了你回忆。每个事物的出现都有它的原因,每段经历都值得我们去感激……… 只有懂得人生是用来体验而非将就时,属于我们自己的生活才刚刚开始。</p><p class="ql-block"> 夜深了,目光落在身旁熟睡的儿子脸上,心底瞬间被柔软填满。朋友圈里那句“不是大人给了孩子童年,而是孩子在陪大人复习童年”,说得何其真切。儿子是天生的反骨,今天用“好像”造句,结果他造了个“妈妈好像一头生气的野牛,朝我发火。” 笑到流泪的同时,也忍不住反思是不是对他少了些耐心。都说“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这话也说的不无道理,给他的陪伴的确要少一点,耐心也会因为他的淘气而少一点,但是作为父母对他的爱意却始终一成不变。还记得老大上一二年级的时候,老婆忙着帮她写生字、教算数,还要时不时要帮她排练演讲稿,一天到晚忙的不亦乐乎、手忙脚乱,往往等我喝的烂醉回家的时候老婆还在帮她画手抄报,然后涂颜色的事情就交给我了,虽然特别困,特别晕,但是即使涂到天亮也是满心欢喜,总是喜欢她拉着我的手让我看她新学的舞蹈。老二虽是放养,却也争气,今天中午兴奋的对我说他们班上挣到的小星星数他最多,让我去给他买玩具,我满心欢喜的同时还要假装责怪他上一个玩具都被老师没收了。这份酸甜,就像还没有熟透的橘子,让人即想品尝又望而却步,却又愈发的深刻。</p><p class="ql-block"> 说起女儿,给她的陪伴确实要更多一点,还记得那时候她还小,我还在乡镇工作,在家呆的时间比近几年要多一点,工作也不是太忙,只要我在家,她总要拉着我和老婆去坐摇摇车、去打蛋蛋、去捞假鱼、去坐十块钱五分钟的卡通车…每逢节假日我和老婆还总要打着带她看世界的借口去周边城市游玩,结果还没有好好去回忆从前,一晃她就十多岁了,她再也不会让我给她架杠杠领、也不会早起懒床的时候爬到我的肚子上睡…去年的九月一号即是我的生日,也是送她去读书的日子,当天的广元也许是因为女儿节的缘由,人分外的多、车分外的堵、天气分外的热,恰巧我还穿的还是长裤加皮鞋,往返于校园间买被褥、购校服、添文具的我早已汗流浃背。下午看着孩子进去新教室,我和老婆依依不舍的离开校园时,竟像两个无所事事的孩子,不知道何去何从。两个人坐在嘉陵江边喝啤酒、吃烧烤,然后有个卖唱的大叔过来,掏了二十块钱,没让他唱,我自己唱了一首歌,唱的乱七八糟却又撕心裂肺,让我们两个都湿了眼眶,也许是把人生中最珍贵的东西留在了这座城市,总觉得不舍。回家后看着刚装好的女儿房空荡荡的就感觉心也空了,就会突然在某个寻常时刻一阵鼻酸,明明她在学校衣食无忧却总觉得单薄的身影让人放不下心,原来爱真的是“掏空口袋仍觉得亏欠”,其实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我们离不开孩子,那个妈长爸短的孩子总归要离我们渐行渐远…</p><p class="ql-block"> 合上书页,窗外夜色渐浓。那些读过的书,滋养了灵魂;那些走过的路,沉淀了成长;那些遇见的人,教会了珍惜;而一双儿女,让烟火日子有了最暖的底色。人生本就是由这些细碎的感动与牵挂组成,愿我们往后都能守着书香,伴着家人,在体验中从容,在珍惜中前行,活成自己喜欢的模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