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将 邱清泉 因作战勇猛被日本人称为邱疯子

彭亮文(谢绝献花)

<p class="ql-block"><b>淮海战场的寒雾中,国民党第二兵团司令官邱清泉在张庙堂附近的乱军中倒下。这位曾在昆仑关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邱疯子",最终以兵败身死的结局落幕。蒋介石为其亲书"碧血丹心"的挽词,却难掩其人生的悲剧底色。从黄埔学子到抗日悍将,从装甲先驱到内战败将,邱清泉的一生恰似一面多棱镜,折射出近代中国军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挣扎与迷失。</b></p> <p class="ql-block"><b>1902年,邱清泉生于浙江永嘉的鱼商家庭,年少时即以聪慧闻名,16岁以榜首之位毕业于高等小学,后考入浙江省立第十中学。"五四"运动浪潮中,他下乡宣讲"抵制日货",青春热血初露锋芒。1924年,受"革命的到黄埔去"的感召,他放弃上海大学学业,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工兵科,自此踏上军旅征途。在校期间,他先后参与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第一次东征等战役,以勇猛机敏崭露头角,毕业后历任排长、连长,在北伐战争中参与武昌攻城战与南昌之役,积累了早期实战经验。</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1934年,邱清泉迎来军事生涯的重要转折——被蒋介石选派赴德留学。在柏林陆军大学,他面对外国学生的歧视,连夜抄录被扣留的军事讲义,潜心钻研巴尔克、克劳塞维茨的战争理论,更精准预言"第二次世界大战将是机械化部队出风头的时代"。他深入研习古德里安的装甲战术,翻译"全民战争"理论文章寄回国内,这些积累为其日后指挥机械化部队埋下伏笔。1937年学成归国时,这位兼具中西军事素养的军官,已悄然具备了成为名将的潜质。</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抗战爆发后,邱清泉的军事才华得以充分施展。淞沪会战中,他作为教导总队参谋长率部死守防线;南京保卫战中,在紫金山、孝陵卫一线与日军血战到底,城破后化装难民才得以脱险。1938年,他任第二百师副师长,率机械化部队参加兰封战役,虽初战告捷却因后续失利导致作战计划流产。真正让他名震遐迩的是1939年的昆仑关战役,时任新编第二十二师师长的邱清泉上演了一场经典的奇兵突袭。他率部越过大山迂回至昆仑关以南,一举攻占五塘、六塘截断日军后路,随后以机械化部队发起猛攻,击毙日军少将中村正雄,缴获车辆二百余辆。此役过后,"邱疯子"的绰号传遍军中,他也因战功获四等宝鼎勋章,次年升任第五军副军长。</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1943年,邱清泉接任第五军军长,这支曾远征缅甸的劲旅在他麾下重整旗鼓。他提出"养兵重于训练",设立干部训练班恢复部队战力。1944年滇西反攻战中,他率部增援龙陵,迂回截断日军联络线,会同友军克复龙陵、畹町等要地,为打通中印公路立下功勋,获三级宝鼎勋章与美方自由奖章。此时的邱清泉,既是著作等身的"儒将",写下"壮志手中三尺剑,雄图胸里十万兵"的诗句,著有《教战一集》《教战二集》等军事著作;又是令日寇畏惧的悍将,将德国军事理论与中国战场实践完美结合。</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抗战胜利后,邱清泉的人生轨迹急转直下。1945年10月,他率第五军包围昆明,协助杜聿明解除龙云武装,强行改组云南省政府;同年12月,又参与镇压昆明"一二·一"爱国学生运动,双手染上民众鲜血。解放战争爆发后,他率第五军转战各地,一度骄狂宣称"解放军逢五不战",写下"从来王业归汉有,岂可江山与贼分"的诗句。但这种狂傲很快被现实击碎,豫东战役中,他不顾友军贸然进占开封空城,导致区寿年兵团被歼,遭蒋介石痛斥"不互救,殊堪痛恨"。</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1948年10月,邱清泉升任第二兵团司令官,随即陷入淮海战役的泥潭。此时的他尽显性格缺陷:因商丘谐音"伤邱"执意移防砀山,见杜聿明院内有树便认为构成"困"字要求砍伐,迷信行为与现代军事素养形成荒诞对比。被围陈官庄期间,他情绪反复无常,时而威胁部下"打不下来就杀头",时而醉酒沉睡,甚至推行"营妓制"麻醉士兵。1949年1月9日,亲信师长投降后,邱清泉放弃指挥权仓皇突围,最终在乱战中殒命,时年47岁。关于其死因,或曰战死,或曰自杀,成为历史悬案,但无论如何,这位抗日名将终究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落得兵败身死的结局。</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邱清泉的悲剧,在于他虽有卓越军事才华,却无法认清历史潮流;虽对主忠诚,却选错了追随的方向。他的一生如同一出矛盾的戏剧:留德归来的现代军官却深陷迷信,战功赫赫的抗日英雄却沦为内战工具,文采飞扬的儒将却性格暴躁。蒋介石追赠他陆军二级上将,解放军则以礼厚葬其遗体,两种态度恰是对其复杂一生的最佳注脚。@叨叨狐 @搜搜狐 @画画狐 @心灵米汤 @搜狐话题小助手 #邱清泉#</b></p>

邱清泉

军事

日军

机械化

第五

蒋介石

抗日

部队

战役

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