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拍摄:孙玉霞</p><p class="ql-block">拍摄时间:2025年10月25日</p><p class="ql-block"> 十八月潭景区位于米仓山国家森林公园西南部,谷内密布着十八个恍若神造仙成的瀑潭,每一个潭都有一个相映的瀑布,故名“十八月潭”。十八月潭是光雾山最动人的一首秋日散文诗。十八盏清泉酿成的美酒,从山顶酣畅淋漓地醉到山脚。金黄的桦叶是它的韵脚,飞漱的银瀑是它的节奏。我循着水声漫步,看潭水将天空与山林拥在怀中,仿佛走进了天地初开的纯净里。</p> <p class="ql-block"> 临近中午,阳光穿过稀疏的云层,在林间投下斑驳的光影。枫树举着金红的叶子,像是举着等待某个约定的信物。</p> <p class="ql-block"> 沿着木栈道缓缓下行,水声便迎面而来。那声音不疾不徐,似远山的低语,又像时光深处的回响。我停下脚步闭眼倾听,忽然觉得这潺潺水声正在洗去我满身的尘嚣。</p> <p class="ql-block"> 在转弯处,潭水清极,能看见水底那些被岁月磨圆了的石头,石头上覆着茸茸的青苔,像给每块石头都穿了件柔软的绿衣裳。</p> <p class="ql-block"> 阳光恰好在这时探出云层,透过树枝的缝隙照在潭面上。那光不是直射的,而是透过枝叶的缝隙,碎成万千金箔,在水面上轻轻跳跃。</p> <p class="ql-block"> 越往深处走,越觉得这山谷像一架古琴。十八个潭是十八个音孔,流水是永不重复的旋律。有时湍急如快板,有时舒缓如慢调,应和着山风的节奏。</p> <p class="ql-block"> 我坐在潭边的石头上小憩。水面平整如镜,将天空、云影、山林都收纳其中。偶尔一片红叶飘落,便在水面写下只有秋天才读得懂的诗行。</p> <p class="ql-block"> 忽然想起柳宗元写小石潭的句子:“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这里的鱼也是如此,在澄澈的水中游动,仿佛游在空气里,那么自在,那么无拘无束。</p> <p class="ql-block"> 阳光再次出现时,我正站在潭边,这时的光景又与方才不同——光线斜斜地穿透水雾,形成一道淡淡的虹,恰如给这方山水戴上了一个七彩的花环。</p> <p class="ql-block"> 木栈道上落满了各种形状的叶子。我小心地走着,不忍惊扰这些秋的精灵。有的叶子金黄如鎏金,有的绯红如胭脂,层层叠叠铺成一条通往秘境的地毯。</p> <p class="ql-block"> 这让我忽然明白,自然永远在变化之中。我们以为的重复,其实都是崭新的相遇。就像今天的十八月潭,永远不会和昨天的完全相同。</p> <p class="ql-block"> 阳光渐渐西斜,光线变得柔和起来。整个山谷笼罩在一片温暖的金色里,连空气都仿佛变成了流淌的蜜。这时才懂得,为什么古人说“夕阳无限好”。</p> <p class="ql-block"> 在“浣纱潭”,水流平缓如匹练。传说仙女曾在此浣纱,我虽未见仙女,却见水中倒映的云朵确如轻纱,在水流中缓缓漂洗,越来越白,越来越薄。</p> <p class="ql-block"> 坐在“听涛亭”里休息,才发现这十八月潭最美的不是眼睛看到的,而是心灵感受到的。那水声、风声、鸟鸣声,共同谱成了一曲天籁,让人忘却时间的流逝。</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细数经过的潭,却发现早已数乱了顺序。不过这又有什么关系呢?美从来不需要编号,它自在每个遇见它的人心里,留下独特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想起苏轼的句子:“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此刻的十八月潭,不就是人间仙境么?有山水的清音,有光影的变幻,更有心灵找到归宿后的安宁。</p> <p class="ql-block"> 掏出手机想拍下这刻的光影,却又放下。有些风景是带不走的,它们只属于相遇的瞬间,只能用心珍藏。就像此刻潭面的粼粼波光,再好的相机也留不住它的灵动。</p> <p class="ql-block"> 回头再看一眼这幽深的山谷,十八个月潭像十八颗散落的珍珠,被流水这条银线串成了一条绝美的项链,佩戴在光雾山的胸前。</p> <p class="ql-block"> 来时带着期待,归时装满回忆。这一路走走停停的四个小时,成了我心中一幅永不褪色的长卷。每一个转角,每一处潭水,都在诉说着秋日的私语。</p> <p class="ql-block"> 穿行十八月潭的四个时辰,像在翻阅光雾山写就的秋日诗集。潭水是清冽的诗行,瀑布是飞扬的韵脚,阳光与云影为每页染上不同的墨色。归来时衣襟沾着水汽,行囊装满水声,而心里那座幽谷永远停在了下午三点的光里——半是斑斓,半是空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