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曲水--莫尔格勒河

David Wei

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第三大草原,她也是众多古代文明、游牧民族的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摇篮“。<div><br><div>莫尔格勒河,系蒙古语音译,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河长319公里,流域面积4987平方公里。<br></div></div> 仿蒙古包造型的莫尔格勒河景区游客中心,非常富有民族特色。<div>莫尔格勒河景区有二个大:一是被誉为天下第一曲水,二是总面积达51.42平方千米。</div><div><br></div><div>三个观景台长达几十公里,我们只是欣赏其中精彩的几段而已。</div> 莫尔根观景台,“莫尔根”在蒙古语中,译为“聪慧、高明”的意思。驿站为纯木质结构,呈“品”字造型。<div><br></div><div>蓝天白云之下,一条清透的河流如蓝色丝带般蜿蜒穿行于草原中央,在平坦的地势上自由舒展,非常具有韵律感。</div> 阳光、流水、马儿共同编织出一种静谧而充满生命力的氛围,仿佛时间在此刻放缓,唯有自然的呼吸在天地间缓缓流淌。<br> 广袤的草原,河水尽情地舒展它的身姿。 呼伦贝尔大草原,放牧,悠长的牧歌在草原回响。 河边的蒙古包,小住一下,骑着马儿驰骋在草原那该是怎样的美感? 这可是现代蒙古包哦,每个蒙古包都配有空调设备。 简单就是美的最好享受。 景区蒙古包旅店。 沿着河边还在继续施工呢。 这就是典型的肥沃草原景像,牛羊成群,河流蜿蜒地流淌。 山丘,草原,蒙古包犹如一枚宝石。 走出观景台,这幅景象让我们好奇。右边拖拉机行进中割草,拢草。弯弯的一圈又一圈。前方一台卷草机沿着拢好的草将草打成一卷卷。这样冬天的牛羊马可以有充足的粮草过冬! 它是牛羊马的粮仓,随机的堆放在草原上。这也是丰收的一景。 蓝天白云下,金色的草原,牛羊马的"瑞士卷"散放着幽幽的青草香。 来到第二观景台--阿吉奈”,在蒙古语中有“骏马”之意。从空中观看它的造型是蒙族传统乐器-马头琴。 莫日格勒河又有“碰头河”之称。河水在草原尽情流淌,碰头后又蜿蜒向前。 水是顺势而为的典型代表,这就是莫日格勒河。 蜿蜒,舒展的河流。 河流是草原的血脉,牛羊马奶汁。 金色的草原,蓝绸般的河流,一派秋天美景。 光影的变化,河流又呈银色的绸带。 莫日格勒河在呼伦贝尔大草原上肆意扭转它的身姿吧,大草原就是你的舞台。 牧民有时也骑着摩托车驰骋在草原。 牧歌美,草原美。 河流有它的韵律,人类有她的欣赏,这是大自然的和谐。 大草原的广袤,人类的目视有了更好伸展。 金色是富贵的象征,秋天是丰收季节。 日落时分,我们赶到了第三个观景台--“浩林温都日”,其源于蒙古语,为“高、远”的意思。观景台以“日月围绕”为造型,寓意民族团结。该观景台直径约40余米,纯木质结构。<div>观景台是高差最大的观景台,视野极为开阔,可完整欣赏莫尔格勒河风光,对面为景区著名的马背山景观,是景区最高观景平台。</div><div>登高才能望远,近900个台阶考验着我们的体力。为了欣赏日落美景,边登山边拍摄。</div> 一时一景,河水,牧草随着阳光而变化着色光。 黄昏的色调真美! 牧民的追求,信仰无处不在,感恩是人类的初心,谢天谢地丰衣足食。 对面的马背山挡住了低处的河流,但把金光铺满高处的草地。 羊儿在金色的草滩吃着草儿。 蓝天白云,绿色草原还有那太阳公公的金光照耀着草原。 上下二张尽显光影杰作。 下面一组照片我将太阳揽入画面中。<div><br></div> 蜿蜒河流边那两汪水滩好似俏皮的眼睛。<div><br></div><div>太阳缓缓下落了!</div> 记录这美好时光。 天边的云彩变化着来起舞。 河流更蓝。 草地金色灿烂。 太阳的光芒更美。 等待日落时分。 太阳下山了! 彩云舞动着身子。 美丽时光,我的呼伦贝尔大草原! 彩云在舞,莫日格勒河唱。 手机超广角来留存这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景像。 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美景。 日落时分,莫日格勒河的蓝绸般的身姿更美丽。 有光就有美景。 莫日格勒河,这就是你的夜色美吗? 金色丝带,那是牧民的套马杆吗? 这是草原的如意吗? 莫日格勒河,你又变成大雁飞翔的姿态了吗? 莫日格勒河,这是焰火彩花吗? 再见!莫日格勒河!你将最后的光芒引导我们下山! 拍摄于2025年9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