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曦社】第六讲“在细节中安放自我--与生活和解”

晨曦文学社

<p class="ql-block">  阳光斜照,把影子拉得很长,仿佛时间也放慢脚步,不愿惊扰这一室安宁。于是在一百年后的今天,在光与影的协奏曲中,我们再一次看到那个肥胖的身躯和攀爬月台时的那个背影,似乎也看到了“儿子”簌簌留下的眼泪……</p><p class="ql-block"> 原来与生活和解,并非要逃离琐碎,而是学会在细节里安放自己——像一粒尘埃,也能在光中起舞。</p> <p class="ql-block">本课重点:借助朱自清《背影》里动作描写的相关内容,重点剖析“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也希望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描写去刻画身边人,书写身边事。</p> <p class="ql-block">  关键词是“和解”,那么朱自清父子间又有着哪些矛盾纠葛,使彼此之间存在心灵的距离呢?想深入的理解课文和情感,必须从文章的背景入手。</p> <p class="ql-block">  阳光轻叩窗棂时,书页翻动如风拂林。黑板上方,“文学是永不落幕的盛宴” 静静的悬挂,像一句誓言,也像一声轻唤。</p><p class="ql-block"> 我站在这里,不是讲授者,而是共读者——在字句的缝隙里,寻找生活的回音。</p> <p class="ql-block">  “昏黄的月台下,那个穿着黑布马褂、肥胖的背影,正艰难地攀爬着。他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到这里,忽然泪流满面。而近百年后的我们,读至此处,心头为何也会为之一颤?</p> <p class="ql-block">  观看攀爬月台的视频,再次领悟动作描写对于刻画人物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总结写法:</p><p class="ql-block">1.慢镜头,把瞬间拉长。</p><p class="ql-block">将一秒钟的动作分解成三个步骤。不说“他很尴尬”,而写: “他的笑容僵在脸上,像一幅没挂牢的画。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衣角,目光在地面上寻找一个并不存在的答案。”</p><p class="ql-block">2.反差镜,在矛盾中和解。</p><p class="ql-block">父亲艰难的动作配坚硬的心事,热闹的场合配孤独的内心。父亲消失的身影与穿梭的来来往往的人群,这种张力本身就是和解的开始。</p><p class="ql-block">3.留白镜,留有想象余地。</p><p class="ql-block"> “母亲什么都没说,只是把菜往我的方向推了推。”“父亲把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所有的爱与无奈,都在这一推一放之中释怀。</p> <p class="ql-block">  年少时,我们很难真正理解那个背影。就像朱自清当年,会在心里暗笑父亲的迂,觉得他与脚夫讲价钱“不大漂亮”。青春的视角总是向上的、向外的,渴望远方与传奇,自然看不见近处那些被烟火熏染的、朴素的深情,直到自己也开始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  那个笨拙的、不美的、甚至有些狼狈的背影里,藏着的或许正是“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它不够优雅,充满挣扎,却因那份毫无保留的真挚的爱,拥有了直抵人心的力量。</p><p class="ql-block"> 聆听海来阿木为仅来到世界67天,就夭折的女儿写的歌曲《阿果吉曲》和筷子兄弟演唱的《父亲》。感悟生活的不同喜悲,学会与父母和解,珍惜当下;与生活和解,相互理解。</p> <p class="ql-block">情感互动:上节课,我发现一个小女孩在她的文字里想念远在内蒙打工的爸爸了。于是拜托班主任黄老师帮忙联系,让这位父亲给女儿录视频排解相思之苦。这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父亲,也是全天下为爱、为家、为儿女默默付出的父亲的缩影!</p> <p class="ql-block">这是孩子理解、感恩爸爸回馈的文章。爱在不经意间缓缓流淌——我可以装作还小,只希望你不要变老!</p> <p class="ql-block">  生活从不曾完美,但当我们愿意低下头,去看一眼鞋带是否系紧,去听一句家人随口的叮嘱,去写下一段无人问津的回忆——我们就在这些细节里,悄悄地,与自己、与生活达成了最安静的和解。那些说不出口的困惑、委屈、欢喜,最终都落在纸上,变成了一种温柔的释放。</p> <p class="ql-block"> 作品展示</p> <p class="ql-block">用动作描写细致刻画姥姥为自己做饭的场景——学会了慢镜头回放。</p> <p class="ql-block">那碗永远等待着的,父亲亲手做的热气腾腾的面条——学会了在结尾留白!</p> <p class="ql-block">在父亲心理矛盾反差中,父女一起学会了成长!</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学会在粗粝的现实中,为一片光影驻足,为一朵花开欣喜,为一句寻常的问候感动,我们便已在生活的褶皱里,为自己寻到了一处安宁的所在。</p><p class="ql-block"> 生命的意义,从不寄于宏大叙事,而藏于每一处被你真心对待的细节里。当你学会在具体的事物中安顿自己,生活本身——便成了最深的慰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