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 为 相 长 鉴 赏 传 承——老年大学古玩欣赏班随记(七)

燕姿飞翔

<p class="ql-block">  2025年10月31日上午,如东县老年大学古玩欣赏班如期开课。姜老师以“格古知行,知行合一”为引,娓娓道来其深远意蕴。学以明道,行为立身,唯有将知识与实践相融,方能在鉴赏中传承文明之光。此番开讲,不仅是一堂课的启程,更是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师生共同观看专家讲述“知行合一”的视频。画面中,学者语重心长地指出:知而不行,只是未知;行而不知,则易妄动。唯有将认知付诸实践,又在实践中深化认知,才能真正走进古物背后的精神世界。</p> <p class="ql-block">  专家进一步阐释,“合理”是思维的尺度,“合法”是行为的底线,而“知行合一”则是将二者贯通于心、践之于行的修养境界。在古玩鉴赏中,既要有科学理性的判断,也要有敬畏历史的情怀,如此方能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谈及秦始皇,专家评价其功过分明: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奠定中华大一统之基;然严刑峻法、焚书坑儒,亦留下历史之憾。鉴古当求公允,不溢美,不掩过,方显学者风骨。</p> <p class="ql-block">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不腐女尸,震惊世人。二千余年肌肤犹存,毛发可辨,不仅展现古人高超的防腐技艺,更揭示了汉代医学、丧葬文化的精深。此乃科技与信仰交织的奇迹,亦是文明延续的实证。</p> <p class="ql-block">  青铜器的发现,每揭开一段尘封的历史。从礼器到兵器,纹饰庄重,铭文隽永,承载着先民的信仰与制度。每一件青铜重器,都是一部无言的史书,静待后人解读其间的智慧与精神。</p> <p class="ql-block">  古人视金银器为富贵之表,然更重其工艺之美与礼制之用。锤揲、錾刻、掐丝,技艺精湛;宴饮、祭祀、赏赐,用途有序。金银不仅是财富象征,更是艺术与礼乐交融的文化载体。</p> <p class="ql-block">  上世纪重建北京天安门城楼时,工人在屋脊中发现一密封宝匣,内藏金银元宝、五谷、经卷等物,乃古建筑“镇宅祈福”之制。这一发现,不仅印证了传统营造智慧,也为今人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匠人精神的门扉。</p> <p class="ql-block">  古人收藏字画,非仅为赏玩,更寓教化与修身之意。米芾拜石,苏轼题跋,文人以书画养性情、寄理想。一幅丹青,既是艺术珍品,亦是一段心史的流传。</p> <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纪念碑巍然矗立于天安门广场,碑身浮雕铭刻百年抗争史,从虎门销烟到解放战争,英雄气概跃然石上。它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民族记忆的丰碑,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砥砺前行。</p> <p class="ql-block">  苏州潘祖年毕生收藏古董,珍品无数,由潘达于传承。其后人恪守家训,将藏品陆续捐赠博物馆,化私藏为公器。一脉书香,数代守护,正是“鉴赏传家”的生动写照。</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曾亲笔写给警卫员张仙明一张便条,寥寥数字,见其终身好学,亦见其平易近人。伟人之风,不在威仪,而在点滴之间。</p> <p class="ql-block">  故宫建院100周年纪念章设计精美,融合紫禁城建筑元素与百年文脉符号,限量发行,极具收藏价值。它不仅是一枚徽章,更是一份对中华文化遗产的敬意与守护。</p> <p class="ql-block">  毛泽东与警卫员之间,常有谈心交流。他关心战士学习,鼓励读书明理。他曾说:“你们年轻,要多学些历史,懂得来路,才知去处。”言近旨远,尽显领袖育人之情怀。</p> <p class="ql-block">  海螺,古人谓之“法螺”,蕴藏着古人对自然与宇宙的哲思。</p> <p class="ql-block">  “格古知行,知行合一”,是本次课程的核心理念。格物致知,方能明古器之源;身体力行,方可传文化之魂。鉴赏不止于眼,更在于心;传承不拘于物,更在于道。</p> <p class="ql-block">  社会主义时期的收藏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激情与理想。粮票、像章、宣传画、劳动奖状……这些看似平凡的物件,承载着集体记忆与家国情怀,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文化印记。</p> <p class="ql-block"> 谢谢欣赏!</p><p class="ql-block"> 学员陈志良整理制作</p><p class="ql-block"> 2025年11月3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