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韵美育:小学音乐实践之路

心静如水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今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走进了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第一附属小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我们首先参观了毛泽东和杨开慧当年的婚房。当我们踏入那间婚房时,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房间里的陈设十分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条桌,仅此而已,很难想象当年毛泽东和杨开慧就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中,开启了他们的婚姻生活,同时也为革命事业而奋斗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老师为我们开启了一段别开生面的戏曲文化之旅。这堂38分钟的戏曲课堂,以花鼓戏与湘剧《白兔记》为主题,不仅让学生们领略了湖南戏曲的独特魅力,更通过亲身体验让传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这堂课巧妙整合了视频、音频、实物、互动游戏等多种教学资源。通过播放《白兔记》舞台录像,让学生直观感受戏曲表演;通过听辨竹笛与高胡的音色差异,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通过角色扮演和剧情讨论,连接古代故事与现代生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彭教师设计“帮帮团”活动,让学生分组模仿不同乐器参与帮腔。学生可选择竹笛(“yu”音)、高胡(“en”音)、月琴(“噔噔噔”节奏)等,在演员唱句末尾加入伴奏。例如在“将军在上勇猛”唱段中,学生用拍手模拟扬琴节奏,与李三娘的唱腔形成呼应。这种互动使学生直观感受高腔“无伴奏合唱”的特点,理解帮腔如何填补旋律空白、烘托情绪。</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堂戏曲课的意义远不止于知识传授,它让学生们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互动参与中建立文化自信。正如老师所说:"戏曲进校园不是复古,而是让传统艺术在年轻的身体里重新呼吸。"</p> <p class="ql-block">音乐教研组的陈洁组长,围绕民歌教学实践展开,强调从音乐要素精准剖析民歌,结合历史、宗教等文化深挖底蕴,采用大单元主题教学和跨学科融合,因材施教并强化师生互动。还通过湘江边老人演唱案例,倡导回归以美育人,培养生活艺术家,让美育影响学生一生。</p> <p class="ql-block">最后方校长为我们本次的研修活动做了总结,讲述了本校将红色文化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依托高校资源优势,开展多元化的研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文化魅力,培养家国情怀。同时,该校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兴趣小组、社团活动等形式,激发学生潜能,助力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时代少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通过此次研修,教师进一步明确了美育使命,将以音乐为媒介,点燃学生艺术火种,助力学生在生活中感受美、创造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