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第五组 跟岗实践(六)</p><p class="ql-block">2025“国培计划”——旗(县)级中学紧缺学科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初中音乐)由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承办,立足自治区实际,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充分发挥音乐课程的美育功能。项目汇聚优质专家资源,课程设计注重理论引领与实践突破相结合,着力解决一线教学中的痛点难点问题。助力自治区骨干教师成为推动基层音乐教育发展的中坚力量。</p> <p class="ql-block">组长:兴安盟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第四中学 刘卓拉</p><p class="ql-block"> 总而言之,这次观摩让我深刻体会到,这五节成功的音乐课,是教师精心设计与学生积极投入的完美结合。当学生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无论是感受古典舞曲的优雅,还是体验民族音乐的韵味,都能展现出惊人的学习热情和能力。这不仅是一次教学展示,更是一次对音乐教育魅力的生动诠释——只要我们用心播撒音乐的种子,孩子们就能在多元的音乐世界里,收获属于自己的美好与成长。</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扎赉诺尔区第二中学 王琦老师</p><p class="ql-block"> 此次跟岗实践围绕多首经典音乐作品展开,从西方古典舞曲到中国民族音乐,让我对音乐课的教学设计与学生审美引导有了全新认知。</p><p class="ql-block"> 在《雷鸣电闪波尔卡》和《溜冰圆舞曲》的欣赏课中,我看到授课老师巧妙运用“情境代入法”——通过播放舞会视频、让学生模仿溜冰动作,将抽象的旋律节奏转化为具象体验,学生能快速捕捉到波尔卡的欢快跳跃与圆舞曲的优雅流畅,课堂参与感远超单纯的“听音乐”。这让我意识到,西方古典音乐教学的关键,在于搭建“听觉”与“体验”的桥梁,帮助学生打破对经典作品的距离感。</p><p class="ql-block"> 而《映山红》《汉族民歌》及《中国戏曲》的教学,则更注重文化背景的渗透。老师在教《映山红》时,结合电影片段讲述红色故事,学生在演唱时情感更真挚;介绍汉族民歌时,通过对比陕北信天游的高亢与江南小调的委婉,让学生直观感受“一方水土养一方歌”;讲解戏曲时,更是让学生上台模仿京剧的手眼身法步,亲身感受程式化表演的魅力。这启示我,中国民族音乐教学不仅是教旋律,更是传递文化根脉,需让学生在理解背后的文化故事后,真正实现“以音传情、以乐载道”。</p><p class="ql-block"> 整个跟岗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是:优秀的音乐欣赏课,既要“听得懂”,也要“玩得会”,更要“悟得到”。教师需根据作品特点灵活设计活动,让学生在互动中感受音乐之美,在体验中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p> <p class="ql-block">组员:内蒙古大学附属中学金河校区 齐鸿艳老师</p><p class="ql-block"> 聆听包乌日汗老师的《映山红》,不仅是一次音乐审美体验,更是一场与历史的对话。</p><p class="ql-block">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我读懂了歌曲背后的深意:作为《闪闪的红星》插曲,它以江西民歌的韵味,将革命年代百姓“盼红军”的急切心声藏进旋律里,那句反复出现的“盼”字,道尽了黑暗中对光明的渴求。教师通过分段聆听与背景解读,让我明白“岭上开遍映山红”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更象征着革命火种的传承与烈士精神的不朽。</p><p class="ql-block"> 这节课让我懂得,经典红歌从不只是音符的组合,更是鲜活的历史记忆。它用音乐的力量连接过去与当下,让红色精神在聆听中悄然扎根。</p> <p class="ql-block">组员:锡林郭勒盟第一中学 王冬冬老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跟岗聆听五节音乐课,收获颇丰。西方作品赏析中,《雷鸣电闪波尔卡》用打击乐生动描摹自然现象,充满趣味;《溜冰圆舞曲》的旋律流畅优美,令人仿佛身临其境。</p><p class="ql-block"> 最触动我的是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全新认识。《澧水船夫号子》的铿锵节奏展现了劳动的力量,《小河淌水》的婉转旋律流淌着质朴深情,《无锡景》的江南韵味沁人心脾。当《映山红》的红色经典响起,特别是越剧唱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柔美声腔,让我深刻感受到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这次学习让我体会到,音乐教学的真谛在于用作品说话。无论是西方经典还是民族瑰宝,能够打动学生心灵的就是好教材。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更注重选取这样富有感染力的作品,通过生动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美的体验中真正爱上音乐。</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新右旗第一中学 宝音陶格陶老师</p><p class="ql-block"> 此次跟岗实践围绕多首经典乐曲展开,让我收获颇丰。从《雷鸣电闪波尔卡》的激昂节奏到《溜冰圆舞曲》的灵动旋律,我领略了西洋乐曲的独特魅力;《沙滩号子》与《赶牲灵》则展现了中国民间音乐的质朴生命力,《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戏曲选段更让我感受到传统艺术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实践中,我学会了精准把握不同乐曲的风格特点,提升了音乐鉴赏与演绎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传统与西洋音乐的文化差异与共通之处。未来,我将继续深耕音乐领域,融合所学所长,更好地传递音乐的魅力。</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锡尼河学校 呼斯楞老师</p><p class="ql-block"> 11月3日,在呼市6中的跟岗实践之旅,以多元经典乐曲为纽带,为我开启了一场兼具深度与广度的音乐教育探索。此次实践围绕多首风格迥异的乐曲展开,从西洋经典到中国传统,从民间歌谣到戏曲选段,每一段旋律都承载着独特的文化内涵,让我在沉浸式学习中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西洋乐曲的魅力令人沉醉。《雷鸣电闪波尔卡》以明快激昂的节奏模拟风雨交加的场景,强弱交替的旋律中尽显西洋管弦乐的丰富表现力;《溜冰圆舞曲》则用灵动轻盈的曲调,勾勒出冰上起舞的惬意画面,让我领略到西洋音乐对场景与情感的精准诠释。而中国本土音乐更让我感受到文化根脉的力量:《沙滩号子》里,质朴粗犷的唱腔藏着劳动人民的坚韧与智慧;《赶牲灵》的悠扬曲调中,满是黄土高原的苍凉与豪迈;《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等戏曲选段,则以婉转的唱腔、细腻的情感,展现出传统艺术历经岁月沉淀的深厚底蕴。</p><p class="ql-block"> 这段实践经历,不仅让我学会精准捕捉不同乐曲的风格精髓,在音乐鉴赏与演绎技巧上实现了显著提升,更让我对音乐的文化属性有了深刻认知。我清晰感受到传统与西洋音乐在表达形式、文化背景上的差异,也读懂了它们在传递情感、寄托情怀上的共通之处。未来,我将以此次实践为起点,继续深耕音乐领域,积极融合中西音乐的精华与民间、传统艺术的养分,在教学与创作中更好地传递音乐的多元魅力,让更多人感受不同文化语境下音乐的独特价值。</p> <p class="ql-block">组员: 呼和浩特市武川县第二中学 魏晓菲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聆听了五位老师不同风格的音乐课,分别是《雷鸣电闪波尔卡》《溜冰圆舞曲》《映山红》《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民歌》《戏曲--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几位老师的示范课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反响热烈。尤其是学唱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同学们跟着老师的指导学习的非常认真,唱的也有模有样。其实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学习能力真的很强,老师只要用心设计,内容充实,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好以后他们非常愿意尝试不同的风格的音乐。</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光明学校 吴志强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在呼市六中听了五节精彩的音乐课程,老师们都精心准备,从课上都能一一体现。</p><p class="ql-block"> 《雷鸣电闪波尔卡》授课老师从歌曲中曲式结构和乐器运用上进行刨析,让学生们能够更加直观感受歌曲。《溜冰圆舞曲》表现了歌曲的三拍子风格特点,教师从滑冰的感觉展开,让学生感受音乐,又从曲式结构进行了讲解,让学生更加了解歌曲的创作风格。《沙滩号子》表达了歌曲的劳动号子曲风,让学生们沉浸在劳动号子的艺术魅力之中。《赶牲灵》老师从西北各种曲风展开,让学生从中发现西北民族曲风,了解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戏曲曲风朗朗上口,表达了我国的戏曲文化的博大精深。</p><p class="ql-block"> 总之,五节课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老师们精心准备的音乐课非常好值得我去学习。</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七中学 特日棍老师</p><p class="ql-block"> 跟岗实践今日赴呼市第六中学聆听五节音乐公开课,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五位教师各展所长,以精湛的教学技艺和饱满的热情,为学生们打造了生动有趣的音乐课堂,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现了新时代音乐教育的活力与魅力。</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王静波老师的《雷鸣电闪波尔卡》、乌日汗老师的歌唱课《映山红》、宁波老师对劳动号子、山歌、小调的细致解读,以及贺晓琳老师对中国戏曲的精彩讲授,均体现了老师们深厚的专业功底和对教材的精准把握。其中,王丽老师的《溜冰圆舞曲》一课给我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她巧妙运用黑管现场吹奏乐曲,悠扬的旋律瞬间点燃课堂氛围,再配以通俗易懂的讲解,将抽象的音乐知识变得直观易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音乐之美。</p><p class="ql-block"> 此次听评课让我深刻认识到,优秀的音乐课堂不仅需要教师扎实的专业能力,更需要创新的教学方法。未来,我将借鉴各位老师的教学智慧,优化自身教学模式,让音乐课堂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二十二中学 韩缘奇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国培聆听了五节音乐课,多元的音乐风貌,独特的体验,让我深刻感受到了音乐丰富的表现力。《雷鸣电闪波尔卡》以明快的节奏与模拟雷雨的音效,描绘了风雨交加的生动场景,尽显西洋古典乐的活力;《溜冰圆舞曲》旋律优美,如冰上起舞,富有律动,感受到了圆舞曲的优雅;《映山红》的深情曲调满含红色记忆,动人心弦,展现了浓厚的革命情怀;地方民歌质朴自然,充满浓郁的地域特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越剧《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唱腔婉转,人物形象鲜明,彰显了传统戏曲的魅力。这五节课的学习拓宽了我的音乐视野,让我读懂了不同音乐背后的情感与文化,也为我今后的教学融入多元音乐元素提供了思路。</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第三十二校 李娜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日在呼市六中的五节音乐跟岗课,是一场跨越中西、贯通传统与民间的视听盛宴。《雷鸣电闪波尔卡》与《溜冰圆舞曲》尽显西洋音乐的节奏巧思与场景刻画力,让我领略到西洋乐曲的精准表达;《沙滩号子》《赶牲灵》的质朴唱腔与《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婉转戏曲韵味,则传递出中国本土音乐的文化底蕴与生命力。</p><p class="ql-block"> 一天的学习不仅提升了我的音乐鉴赏与教学技巧,更让我明晰中西音乐的差异与共通。未来,我将融合所学,在教学中传递音乐多元魅力,助力学生感受不同文化的音乐价值。</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光华校区 白闻雪老师</p><p class="ql-block"> 今天观摩学习的五节音乐课涵盖不同风格、不同民族的音乐作品,既让学生接触了世界经典舞曲,也深入了解了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实现了“中西融合、经典与民俗并重”的教学目标,整体课堂兼具趣味性与知识性。</p><p class="ql-block"> 《雷鸣电闪波尔卡》与《溜冰圆舞曲》课堂中通过“听节奏辨场景”(如模拟雷声、感受溜冰的流畅感)的互动,让学生直观体会波尔卡的欢快跳跃、圆舞曲的优雅流畅;《沙滩号子》与《赶牲灵》 这两首作品是中国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通过对比聆听,学生能发现“民间音乐源于生活”的核心特点,有助于建立对民族音乐的亲近感;《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作为越剧经典选段,任课教师充分引导学生体会戏曲的“韵味美”,触发学生思考“传统音乐的当代价值”,培养文化传承意识!</p> <p class="ql-block">组员: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启东校区 蒯路阳老师</p><p class="ql-block"> 本次跟岗聆听五节音乐课,收获颇丰。西方经典作品中,《雷鸣电闪波尔卡》以打击乐生动再现自然景象,《溜冰圆舞曲》旋律流畅,尽显艺术魅力;中国民族音乐更令人触动,《澧水船夫号子》的铿锵节奏、《小河淌水》的婉转深情、《无锡景》的江南韵味,以及《映山红》《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独特风采,让我对传统音乐有了全新认知。</p><p class="ql-block"> 此次学习让我领悟到,音乐教学的真谛在于用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打动学生。未来,我将兼顾西方经典与民族瑰宝,通过生动教学,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爱上音乐、传承文化。</p> <p class="ql-block">审阅、编辑:刘卓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