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p> <p class="ql-block"> 上个周末,两天前,是我自六年前最后一次出游以来,第一次走出家门,走向远处。去时路也没有多兴致高昂,归来时也没有多失望,出游么,也就是那么回事。等过了两三天,再细细回味,方得最真实最冷静的感受来。</p><p class="ql-block"> 景致没有多好,但说实话也不赖,事先没有多期待,事后也没有多感慨。这不是我六年以前每回出游应有的心境。毕竟,六年前尚在而立,如今已为不惑。变了的,又岂止年轻不再。</p> <p class="ql-block"> 年轻那会儿,特别期待出游。每年节假日前早早计划,购买出游物品,规划出游路线,邀约出游同伴。出游前一周,便开始收拾行李,有时收拾好的又拿出来,再收进去,再拿出来,反反复复,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 如今对于出游一事尤为懒怠,随口说句打算出游的话,但很少有成行的时候。说走就走的冲动,是不存在。家人催促安排起来,然而我是一动不动,起先三年借口是小女尚在初中,学业紧张,没得白白浪费光阴,后来三年理由便是小女高考乃天大的事,浪费一分一秒都是罪过。就这样,终于熬到小女读大学了。</p><p class="ql-block"> 这个国庆是真心想安排起来,然而,人多车堵,把那刚冒出头的心又给摁了回去。我想,景致总在那里,你去或者不去,它不会消失。必须得天时地利人和,才会给自己带来最好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这又是给现在的自己找到的最好借口。我大约是变宅了,喜欢静静呆在家里看别人出游,然后默默在朋友圈里点个赞,评价一句,就算对自己交代了。</p> <p class="ql-block"> 但首先感觉到不同于六年前的,是人的身体,随后是心灵,再者,还有许多经不住时间考验的东西吧。</p><p class="ql-block"> 脚步走着走着,就慢了。</p><p class="ql-block"> 上周末是个难得的好天气。春夏冬三季节尚且没有“金”字之说,唯秋有“金”字一说。秋日的黄金时节,就在这样的时候。漫长的秋雨期结束,迎来阳光正好微风不燥的黄金时节。天蓝得澄澈如海,空明得洁净无尘,风在轻轻吹送,云外缓缓飘动。我们选登“万佛之山”也是商榷已久的决定,就想着全了之前重阳节登高的心愿。</p><p class="ql-block"> 可是,我们没有正确估算自己的承受能力。路途中小女因为晕车,我们差点儿动了打道回府的念头,一度想改道去近处“东石笋”或者去不远处的乡下老家,但最终咬牙且不情不愿继续出发了。</p><p class="ql-block"> 行至万佛之山,也算渐至佳境。人果然同期待中的一样稀少,毕竟是不节不年的当下,这也正合我意。我向来不喜人声喧闹,清静悄然是出游的真谛。山道寂寂,才能静心感受虫鸣鸟语,才能耳听松涛竹浪。</p><p class="ql-block"> 我们坐缆车上行,由此可能错失山回路转的幽趣,无法领略人在云中走的体验,我们以为徒步下山,一样可以欣赏到美好景致。于是,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山,就这样“登”上去了,与重阳登高习俗完全违背。缆车将我们一路载至山顶,在千米高台之上,我忽然感觉自己眩晕与恐高起来。</p><p class="ql-block"> 明明六年前去哪里都不曾这样,怎么六年之后,不惑如同耄耋,还不如孩童与老者。孩童健步如飞,爬高上低,看着那些孩童,我看到自己当年的勇猛,而那些老者,又让我自惭形秽起来。我分明想咬牙闭眼往前冲突,然而眩晕与恐惧,最终支配了身体与意志,罢了,不要强行调动自己,否则就是逞能了。</p> <p class="ql-block"> 不能往风光最奇险佳绝处去,就在平台上看景也可以吧。然后再次发现自己的退化,不能瞅更高处的台阶和峰峦,一望过去,觉得自己仿佛要掉下山的感觉。也不能眺望远处,那里千峰起伏,绿意莽苍,片片白云点缀湛蓝天空,缓缓移动,然而我不能看,依旧眩晕。那往下方瞅瞅总是可以吧,那里又让我感觉如临深渊,惧怕至极。我是彻底死心,发誓再不登高山,再不临深海。</p><p class="ql-block"> 下山去吧。山路木头栈道修整很好,我尽量往里边靠近,不去看远处低处。栈道边松树枝叶时时伸开,碰到行人,偶有红树绚烂,春花秋绽,果粒垂垂,都无法让我释下心中的恐惧。两股战战,几欲先走。闷头往下奔去,所幸道路宽阔通畅,行人稀少。直至下山过半,才终于有种人落在地上的踏实,心也不跳了,头也不晕了,高处尽可仰望,低处尽可俯瞰。</p><p class="ql-block"> 那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处处可见标识名称的苍翠古木,声音渐渐从不远处传来,这是九龙潭的流水声,潭水清澈见底,瀑布是秀气的,不急不缓,从光滑的石壁泻出,尚可一观。</p> <p class="ql-block"> 下山归来,看到那样的一句:如果没有人疼你,你就爬山吧,爬了山哪哪都疼。当是时并没有在意,回来第二日,才惊觉这句话的高明之处:可不是么,现在我是哪哪都疼,不是一般的疼,是肌肉酸胀,血液不畅,上楼腿迈不动,下楼脚站不稳的那种。</p><p class="ql-block"> 回家以后,哼吆嘿哟地叫,且不住地抱怨,何苦来哉。就是纳闷,人啊,时间把一切东西撕开给你👀,你看到了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我是感觉到了,脚走着走着就慢了,心走着走着就淡了,人走着走着就散了。</p><p class="ql-block"> 曾经脚步永远如飞,行万里路也不觉得劳累,怀念起永远精力充沛的自己。曾经一颗心永远怀着对远方的向往,蠢蠢欲动,不同于现在的心如止水。曾经也是结伴出游三五成群,笑声多于抱怨,满足多于遗憾,如今茕茕独行更合心意,那些人也分开,各行其道了。</p><p class="ql-block"> 然而,既然是不惑,也就懂得不必纠结于过去。人总要老,身体总不如以前,年老体弱是自然规律,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心归于沉寂,是把自己归置于另一重境界,无所谓好坏。既然能走散的人,也没有必要可惜,更不必刻意挽留,走散是必然,相聚是偶然,不是么。</p> <p class="ql-block"> 我开始思考今后的日子,这时候恰巧看到蒙曼老师的“曼行中国”来,蒙曼老师这样说到:“我们一行四人,两个四十多,两个五十多,我们一路自驾,一年半载,行至十四个省份,走边道,走古道,走城道。</p><p class="ql-block"> 身体越走越棒,心灵越走越宽。我想既然不能让自己的生命延长,那就多走,走下去,把自己的生命拓宽。”</p><p class="ql-block"> 忽然有所领域,这次出游,尽管“终不似,少年游”,那就从此开始,有何不可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