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药传奇保心丸

金波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医药结合,是祖国医药传承千年的优秀传统。一部中医药发展史,就是一部医药结合、医药相长的历史。明代李时珍更是集医学家、药学家于一身的世界级大师。浩瀚《本草纲目》典籍,不仅收载了1991种药物性状功用,更记录了大量医案医史。</p><p class="ql-block"> 麝香保心丸,同样是医工结合的一大硕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古方联姻现代科技</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上海市药材公司副经理沈惠民出访日本后,不无感触地谈起日本的汉方药物救心丸。救心丸年销售达数亿美元,远高于上海中成药产业年产值总和。</p><p class="ql-block"> “我们能不能开发重量级心血管药物?”沈惠民急切地向公司药厂厂长们发问。</p><p class="ql-block"> 时任中药一厂厂长的许金焕坐不住了。一厂作为全国中成药厂的老大,建厂20多年来开发了不少心血管类药物:冠心苏合丸、苏冰滴丸、心脑静注射液等,但销售规模……</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记载于《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苏合香丸在被奉为“圣药”后,于公元1445年远传朝鲜、日本,对日韩汉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日本汉方药“救心丹”在中国受到追捧,这引起了我国医药界的关注及反思,如何使中药传统经典名方“焕发新春”呢?</p><p class="ql-block"> 许厂长与厂部其他领导研究后,下决心开发具有更大临床空间和更高疗效的心血管药物。任务下达到厂中试室。</p><p class="ql-block"> 事有凑巧,上海华山医院一批有志于中西医结合的医生,也在开展类似的临床研究,学科带头人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华山医院终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戴瑞鸿。戴医生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二医学院,长期从事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他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因心脉不通引起的心绞痛,可能是由“寒邪内犯”引起,即在经脉中流行的人体气血,“得寒则凝,得温则行”,而芳香温通药物温经散寒,芳香透窍,有迅速温寒止痛的效果。1976年他首先在国内报告了冠心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异常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动态变化,阐明“血瘀”本质,1978年获国家科技大会二等奖。</p> <p class="ql-block"> (戴瑞鸿教授)</p> <p class="ql-block">  中药一厂与戴医生一拍即合。在市卫生局牵头下,以戴瑞鸿领衔的产学研三结合专家组成立。专家组精心筛选古代名方,最终择定以宋代名方“苏合香丸”为基础,同时引进现代科技手段,中西结合,大胆创新,设计了组方成分。与此同时,中药一厂充分利用微丸制剂技术优势,提出制成微粒丸剂型,取名“麝香保心丸”。</p><p class="ql-block"> 按照国家规定的药物研制程序,产品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必先进行药效学、药理学、毒理学等多个试验项目。中药一厂中试室朱承伟、高明珠、龚伯祥等技术人员,日以夜继地进行超大量的试验工作。</p><p class="ql-block"> 难点终于出现了。在毒理试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某一具有强心作用的药物成分,其毒性与药效相关联。如何确定最佳配比,既保证药效、又控制毒性,成了项目组前面的拦路虎。研究人员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和量化分析模型,反复测试“药效—毒性”相关数据,终于化解了矛盾。</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i> 携手探寻新功能</i></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麝香保心丸1981年上市之际,戴教授公布了它与日本“救心丸”的双盲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两药临床疗效相近,而麝香保心丸副反应更小;起效时间麝香保心丸最快为30秒,而“救心丸”为3分钟。麝香保心丸让中国中医药界扬眉吐气!</p><p class="ql-block"> 麝香保心丸研制成功,为广大患者提供救命药。</p><p class="ql-block">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阿富根谈生产”栏目的沪语播音员,在美国探亲期间突发心梗,同行者撬开他的嘴,把几颗保心丸塞入他舌下,使病情得以缓解,为实施进一步救治赢得了宝贵时间。“阿富根”回国后,逢人必谈麝香保心丸救了他的命。由于麝香保心丸功效独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其列入“全国中医院急救必备药物目录”。</p><p class="ql-block"> 2001年,中药一厂与香港和记黄埔合资成立“上海和黄药业有限公司”,麝香保心丸转由合资企业生产。戴教授及其团队在深入研究中,确认该药物具有“心脏自身搭桥”新功能,并与和黄药业开展了长达10年的合作。此时麝香保心丸年销售额已近10亿元,成为我国心血管领域经典中成药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循证解码树典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麝香保心丸先后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世界传统药学大会邀请及上海市科学技术博览会金奖等多项殊荣。自2009年起,麝香保心丸开展了多项大型循证医学研究项目及临床注册登记研究项目,其中6项创新研究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支持。</p><p class="ql-block"> 三十多年来,麝香保心丸现代研究成果共发表论文2600余篇,SCI论文70余篇。麝香保心丸还荣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p><p class="ql-block"> 2019年1月8日,麝香保心丸的现代创新研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中医药传承发展迈入快速发展新时期的今天,麝香保心丸成为我国传统中药传承创新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陈可冀教授表示,麝香保心丸是我国心血管治疗领域的著名中成药,始终坚持走循证发展之路,注重学术研究及基础研究,是继承、发展、创新中国传统医药的典范。</p><p class="ql-block"> 2023年4月7日,戴瑞鸿教授病逝。网友们纷纷致哀,感谢他研制出救命良药:“小时候外公兜里的常备药,现在爸爸外公兜里的常备药。”“昨晚含服了两粒麝香保心丸,缓解了病痛。今朝看到了戴老逝世的消息,真正地心痛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