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井冈山,不是观景,而是朝圣

闲云野鹤

<p class="ql-block">文/居安</p> <p class="ql-block">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个向往,到井冈山去寻觅那峥嵘岁月里的点滴痕迹,体验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我一直的向往。今天,这个向往成为了现实。</p><p class="ql-block">按这次的旅游规划,今天的游览规划是井冈山景区。</p><p class="ql-block">实际上,到井冈山不能说是旅游,应该是朝圣。因为,井冈山不是普通的山水,那是用鲜血浸染、用信仰浇铸的精神图腾。</p><p class="ql-block">当1927年秋收起义的星火在此点燃,八角楼昏暗的油下写成《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诞生,注定了中国革命从这里出发,在曲折中走向胜利!</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在井冈山十万大山里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就有100多处。短时间不可能走遍这些遗迹,于是,我们选择了几处代表性遗址参观拜谒。</p><p class="ql-block">我们是11月2号晚赶到井冈山茨坪镇的,根据当地热心居民介绍,如果时间有限的话,朱毛会师广场、茅坪八角楼、黄洋界、百竹园红军造币厂、茨坪镇毛主席旧居等最具代表性。并且特别提醒,如果我们旅程的下一站还从茨坪出发的话,最好是由远及近参观。</p> <p class="ql-block">根据热心人的建议,今天参观的第一站,茅坪八角楼。</p><p class="ql-block">茅坪八角楼距茨坪32公里,是1927年10月起,毛泽东,朱德等在此领导井冈山革命斗争的根据地,也是湘赣边界工农武装割据的指挥中心。为解决工农革命运动初起的一系列问题,毛主席在此撰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重要著作,系统分析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初步形成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奠定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基础。 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现存有中共湘赣边界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址、‌红军医院、被服厂、修械所等革命旧址群20余处,以八角楼为核心景点。 ‌</p> <p class="ql-block">第二站,参观朱毛会师广场。</p><p class="ql-block"> 朱毛会师广场位于吉安市龙市镇。</p><p class="ql-block">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了“工农武装割据”‌斗争。</p><p class="ql-block">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为保存革命力量,朱德部队于1928年4月向井冈山转移,毛泽东率部接应。两军于4月28日在宁冈砻市会师,奠定了“朱毛红军”的基础,<span style="font-size:18px;">壮大了红军队伍。</span></p><p class="ql-block">“会师广场”高台上屹立朱德毛泽东的“握手”铜像,就是纪念这次会师的历史事件‌而建。高大的铜像两双大手紧紧握在胸前,凝聚着无穷的力量。成为龙市镇当地重要的红色地标。</p> <p class="ql-block">第三站,参观黄洋界保卫战遗址。</p><p class="ql-block">黄洋界遗址位于井冈山市茨坪西北面15公里处。是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发生地。1928年8月30日,著名的黄洋界保卫战在此发生。遗址上残存的战壕与炮台仍在诉说“黄界上炮声隆”的传奇。</p><p class="ql-block">遗址建有横碑竖碑各一尊,横碑正面刻有毛泽东手书《西江月·井冈山》,背面为朱德题写的“黄洋界”三字;竖碑正面为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题词,背面为朱德题词‌。</p><p class="ql-block">下山左转是哨所遗址,哨所右前方有一隐蔽山道,那是红军挑粮小道。我们试着下行一段,山道陡峭,见证了革命先辈等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坚定信念。 也留下了“朱德扁担”的佳话。</p> <p class="ql-block">第四站,百竹园红军造币厂旧址。</p><p class="ql-block">井冈山红军造币厂旧址位于冈山市上井村,在距离茨坪镇6公里一处隐蔽山坳处。</p><p class="ql-block">1928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经济封锁,中国红军第四军因陋就简创办了第一个造币厂‌,在此铸造了“工”字银元,这是红色政权在革命根据地内流通的第一批金属货币,为后续造币事业积累了经验‌。</p><p class="ql-block">景区内有四方竹、龟背纹竹等稀有竹种,印证“井冈之美,美在竹子”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第五站,茨坪毛主席旧居。</p><p class="ql-block">茨坪革命旧址群位于茨坪镇东山脚下,包含毛泽东、朱德、陈毅等领导的旧居、红四军军部等七处革命遗址。</p><p class="ql-block">茨坪是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进驻井冈山后,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7年,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茨坪时,当地的一位盐商李利昌腾出自己部分房屋给毛泽东和红军居住、办公。从此,茨坪成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也成为整个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和后方单位的所在地。</p><p class="ql-block">1928年11月至次年1月,就是在这里,在幽暗的油灯下,毛泽东起草《井冈山的斗争》与《红四军布告》等著作,不仅回答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的历史之问,更奠定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基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从这里点燃,逐渐蔓延至整个中华大地。</p> <p class="ql-block">1965年5月,毛主席重上井冈山写下《念奴娇·井冈山》 中有诗句“故地重来何所见,多了楼台亭阁。”今天的井冈山,何止多了亭台楼阁?在参观途中,我们与当地居民、商贩交流,大家异口同声:现在百姓的日子就是人间天堂。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祥和,十八大以来的脱贫攻坚战,让老百姓的生活更加富裕。当今的社会生活如先辈们所愿。大家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未来的日子一定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11月2号于井冈山茨坪镇</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文中图片均为现场手机拍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