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赋能成长|中山一中教育集团横栏中学举行新教师教学设计校本培训活动

中山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横栏中学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为引导新教师跳出“自我授课”的局限,真正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2025年11月3日下午,横栏中学举办了一场聚焦教学核心、赋能新教师成长的校本培训活动。本次培训由王欣副校长亲自主持,面向全体新教师,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方法与艺术》展开深度分享,为初登讲台的教育从业者们搭建了学习交流、夯实教学根基的优质平台。将育人目标融入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终身学习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p> <p class="ql-block"><b>一、教学设计的核心原则:锚定方向,筑牢根基</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设计的起点,始于科学原则的引领。王欣副校长在培训中强调,新时代教学设计需坚守四大核心原则,确保教学不偏航、不脱节。</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坚持核心素养导向,避免单纯知识灌输,可通过PBL项目式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等方式,将核心素养融入教学设计,为教学实践和案例撰写提供理论支撑;二是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兼顾社会需求与学生个体差异,设计教学活动时考虑提问方式、小组形式等,通过分层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需求,同时重视学生特长发展,处理课堂冲突时学会换位思考;三是充分考虑教学因素,围绕 “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效果怎么样” 四个核心问题,注重教师活动与学生活动的合理搭配,关注学生学习变化;四是遵循相关教学理论,以建构主义理论为重要依据,基于学生已有认知设计教学,避免超出学生认知范围,让学生实现主动学习建构而非被动接受知识。</p> <p class="ql-block"><b>二、教学设计的方法:精雕细琢,凸显匠心</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分析教材、分析学情、教学目标、重难点、设计教学过程、流程图、板书设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王欣副校长强调,教材分析需紧扣2022年新课标,梳理教材脉络、补充优质资源,避免知识碎片化;学情分析可采用KWL法,梳理学生已知、未知与最近发展区,或使用SWOT法,分析学生强项、弱势、机会与威胁,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学目标的设定需遵循SMART原则,采用ABCD法进行表述。王欣副校长以实际案例特别提醒各位教师,教学目标需以学生为主体,避免泛化、疑问句、“万金油”式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重难点与流程设计是关键。教师需明确教学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可通过表格或流程图清晰呈现教学逻辑,如WPS智能图形辅助设计;教学活动设计需紧扣目标,兼顾可行性与挑战性,注重环节过渡的“丝滑性”,每个活动都要追问“设计目的是什么”“学生能否操作”“是否契合学生层次”,避免形式化、牵强的创新。</p> <p class="ql-block"><b>三、教学设计的实施要点:知行合一,落地生根</b></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再好的设计,也需通过高效实施才能发挥价值。王欣副校长结合自身8年教学经验,为新教师分享了教学设计落地的核心要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先,要善用磨课与反思。新教师可利用多班级授课的机会,在第一节课后及时反思不足、优化设计,在第二节课中实践改进,通过反复打磨提升课堂效果。同时,要主动向风格契合、思路严谨的优秀教师听课学习,吸收借鉴先进教学经验,快速形成自身教学风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次,强化互动与评价。课堂中要减少单向讲授,多给予学生表达与参与的机会,通过作业批改、一对一沟通等方式搭建师生互动桥梁——作业不仅是检测工具,更是“传纸条”式的沟通契机,个性化的反馈能让学生感受到关注;成绩分析不仅要关注分数,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肯定与鼓励,建立良好的师生信任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兼顾规范与灵活。实施过程中需严格遵循教学设计的核心逻辑,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要关注课堂生成,针对学生的反应灵活调整教学节奏与方法。遇到课堂冲突时,要换位思考、合理引导,既要维护课堂秩序,也要保护学生的积极性。</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本次培训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温度,为新教师提供了一套系统、可操作的教学设计方法论。相信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指引下,新教师们将把培训所学转化为教学实践,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用心对待每一位学生,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稳步前行,为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