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第二天的早餐,点的外卖。</p> <p class="ql-block">打车到南锣鼓巷南门下车,路边的景物都是古香古色。</p> <p class="ql-block">东不压桥胡同,明朝属昭回靖恭坊,称布粮桥,桥在胡同东南端。据传此地曾为交易布匹、粮食的集市,故胡同以桥得名。旧时,什刹海之水经此桥流入皇城内玉河,泄入护城河。1955年,将河道改为暗沟,东不压桥亦被拆除,但留下桥拱,埋入地下。1998年修平安大道,重新挖掘出来,不久又回埋。所以叫东不压桥与皇城及北海后门的西压桥有关。西压桥那里的皇城城墙从桥上而过,故曰“压”。东不压桥胡同,清朝属镶黄旗,乾隆时称马尾胡同。所以称“马尾”或“马尾巴”,均是取其形状弯曲而谓之。民国三十六年(1947)此巷又改称东不压桥东胡同。具体的起始是,从今帽儿胡同西口,至今东不压桥胡同南口。因位于东不压桥之东,故称东不压桥“东”胡同,特加“东”。其西为河道,再西为河道的西侧,称“河沿”。1965年将河沿、口袋胡同并入,称今名。</p> <p class="ql-block">东不压桥桥头</p> <p class="ql-block">透过门缝看里面</p> <p class="ql-block">雨儿胡同牌楼</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人家,看两个顶上的圆木头叫门簪。是连接连楹与上槛,簪头雕刻四季花卉或吉祥文字,数量2-4个,大户人家是4个。</p> <p class="ql-block">齐白石故居</p> <p class="ql-block">里面是卖手串等纪念品</p> <p class="ql-block">雨儿胡同出来是南锣鼓巷,在南锣鼓巷周边都是胡同,四通八达。</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附近是中国戏剧院的小剧场</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曾叫罗锅巷,是北京古老的街区之一,位于北京市,全长786米,宽8米,与元大都(1267年)同期建成,是中国完整保存的元代胡同院落棋盘式传统民居区。</p><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北起鼓楼东大街,南至平安大街,西边是地安门外大街,东边是交道口南大街,长787米,宽8米,南北走向,东西两面共有16条胡同整齐排列,呈鱼骨状[9]。</p><p class="ql-block">从南向北,西面的8条胡同是福祥胡同、蓑衣胡同、雨儿胡同、帽儿胡同、南下洼子胡同、沙井胡同、黑芝麻胡同、前鼓楼苑胡同;东边的8条胡同是炒豆胡同、板厂胡同、东棉花胡同、北兵马司胡同、秦老胡同、前圆恩寺胡同、后圆恩寺胡同、菊儿胡同。</p> <p class="ql-block">这家店带露台,买点东西可以上露台看风景。</p> <p class="ql-block">三禾牌老字号稻香村店</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因其地势中间高、南北低,如一驼背人,故名罗锅巷。到了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绘制的《京城全图》改称南锣鼓巷。元代,以南锣鼓巷为轴线,东侧地区属昭回坊,西侧地区属靖恭坊。民国时期街区东西呈“鱼骨状”,又如同一条“蜈蚣”。因此,被称为蜈蚣巷,著名景点有僧格林沁王府、末代皇后婉容故居、可园,景区特色小吃文宇奶酪店,原味奶酪、双皮奶和酸梅汤。</p> <p class="ql-block">南锣鼓巷周边有胡同指示牌</p> <p class="ql-block">这是个大户人家</p> <p class="ql-block">原来大户变成大杂院了!一个个的小房子。</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的小店物价不高,北京主要是房价高。</p> <p class="ql-block">胡同里新装修的门</p> <p class="ql-block">出胡同就是地安门商城</p> <p class="ql-block">马凯餐厅 1953年,13名湖南同乡集资,接收了地安门外、后门桥路西的老字号马凯冷饮店,并将其改建为经营湖南风味菜肴的餐馆,其名定为马凯餐厅。</p><p class="ql-block">开张之时,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为其剪彩,1958年迁至地安门大街三号的地址,易为湖南风味饭馆,现营业面积已达500平方米,八个大小餐厅,可同进容纳四百人就餐。1985年恢复了马凯餐厅老字号,该餐厅经营三百余种菜肴。</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本身就宛如一只烟袋,细长的街道好似烟袋杆儿,东头入口像烟袋嘴儿,西头入口折向南边,通往银锭桥,看上去活象烟袋锅儿,由此以“烟袋”命名斜街。烟袋斜街在清朝时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贩卖古玩玉器。烟袋斜街位于鼓楼大街与后海之间,周边还有银锭桥、荷花市场、景山公园等有名景点以及姚记炒肝、馄饨侯、南门涮肉等众多名气的特色美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牌楼下边的垫脚石</p> <p class="ql-block">广福观位于烟袋斜街37、51号,大石碑胡同6、8号。明代天顺三年(1459年)建,明广福观。明代管理天下道教的“道录司”曾设于此观,清雍正年间重修,改名孚佑宫。光绪九年(1883年)改建山门,民国后又复称广福观。观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前殿、后殿及西跨院(名白云仙院)。清朝雍正年间重修,改名为孚佑宫,到中华民国时期又改回原名,一度曾设有“安庆水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福观被改为民居。2008年获得重修,此后作为文化展览场所对外开放。观内有明朝天顺四年(1460年)《重修广福观碑》。明朝文人李东阳有诗“飞楼凌倒影,下照清澈底”,咏广福观景致。</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穿小胡同,出来就是后海,离酒吧一条街不远。</p> <p class="ql-block">在清朝时主要经营烟具,装裱字画和贩卖古玩玉器,是一条繁华的商业街。想想看,当年也就只有八旗子弟和富甲商人才会吸鼻烟,才有钱玩古玩字画,由于烟草是快消品,便成为大家来烟袋斜街的主要目的,于是在《光绪顺天府志》中就将这条街命名为烟袋斜街。</p> <p class="ql-block">烟袋斜街大牌楼不远就是鼓楼,鼓楼后面是钟楼,钟楼正在施工重建,后面还有不少胡同。</p> <p class="ql-block">鼓楼</p> <p class="ql-block">地上中间的那排石头是北京中轴线标志</p> <p class="ql-block">北京鼓楼东大街街景</p> <p class="ql-block">中午吃个炸酱面</p> <p class="ql-block">面有点粘,现煮出来的,口感一般,尝尝味道就行了。</p> <p class="ql-block">北京名牌北冰洋</p> <p class="ql-block">晚饭吃南门涮肉</p> <p class="ql-block">锅子挺有特点</p> <p class="ql-block">这个是桌子</p> <p class="ql-block">人不多</p> <p class="ql-block">喝当地二锅头,今天日程结束。明天去北京故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