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沙师备章——北师大李壮鹰八十叟小楷(更新)

北师大遁翁

<p class="ql-block">书案前的灯光斜斜地铺在纸上,像秋日午后的一缕暖阳。我翻开那页泛黄的讲义,繁体字一行行静默着,却仿佛有声——这是李壮鹰先生讲《玄沙师备章》的手稿影印,字里行间皆是八十年学问沉淀的呼吸。他不疾不徐地讲禅与文的关系,说“言语道断”处,正是诗意生发时。我读着,竟觉纸上有风,吹动了心底久未拂拭的角落。</p> <p class="ql-block">那幅竖排小楷突然浮现在眼前,墨迹如丝,牵出一段古诗:“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字字清瘦却不失筋骨,像极了先生讲课时的语调——轻缓,却字字落地有声。右下角一方朱印,不张扬,却稳稳压住了全篇的气韵。这哪里是写字?分明是以笔为禅杖,在纸上一步步走着修行的路。我忽然明白,他写《玄沙师备章》,不是为了还原一段公案,而是借古僧之语,照见今人之心。</p> <p class="ql-block">另一幅装裱好的条幅静静悬于墙,内容出自玄沙师备的语录:“云林入清禅房,生翠奕澄泉涤余,雪山鸟啼林暮。”李壮鹰先生以小楷书之,笔意连绵如溪水绕石,不争不躁。那“涤余”二字尤其耐人寻味——洗去尘劳,余下的才是真我。我站在这幅字前,仿佛听见了山中鸟鸣,也听见了自己内心久违的安静。八十岁的人,还能写出这般清透的字,大概是因为心一直住在山林深处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