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抚州:名人雕塑园

东方

<p class="ql-block">江西抚州名人雕塑园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综合性开放式城市大型主题公园 。 </p><p class="ql-block">其位于抚州市行政中心南面,东临赣东大道,南至安石大道,西靠玉茗大道,北接钟岭大道。</p><p class="ql-block">景区延续市行政中心中轴线,南北长140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1000亩,整体造型呈“如意”形状,布置有东、南、西、北、“天圆地方”“牡丹亲水”六个广场和11座形态各异的桥梁,近300亩的湖面贯穿其中,形成一水连五湖的壮丽景观。</p><p class="ql-block">主要景观:园内有66位抚州名人的雕塑,如王安石、汤显祖、曾巩等,分别坐落在才子园、英烈园、院士园、状元园、宰相园内。此外,还有三元楼、门楼、云岭等景点。门楼为仿明代风格的五孔汉白玉建筑,高13.9米,宽33.9米,“抚州名人雕塑园”七个大字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题写。</p><p class="ql-block">休闲娱乐设施:园内设有亲子游乐园、娱乐码头、水上静吧等休闲娱乐空间,游客可以乘坐游船或观光车游览园区。</p> <p class="ql-block">名人雕塑园导览图。</p> <p class="ql-block">今日小雨,名人雕塑园中枫叶等已红颜,秋意渐浓。</p> <p class="ql-block">三元楼的飞檐挑着千年文脉,城市书房的墨香漫过秋枫。原来“才子之乡”的底蕴,从不是尘封的故事,而是刻在砖瓦间、流淌在时光里的精神回响。</p> <p class="ql-block">在秋风细雨中,福州车友会的群友们与名人雕塑圆的66座雕像凝眸相望——有王安石“天变不足畏”的变法初心,汤显祖“临川四梦”的婉转情长,也有院士们伏案科研的感人过往……</p> <p class="ql-block">邱定蕃是抚州名人雕塑园“院士园”中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也是江西抚州广昌籍的有色金属冶金专家。</p><p class="ql-block">科研贡献:发明矿浆电解新工艺,实现金属一步提取,建成世界首座矿浆电解工厂,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p><p class="ql-block">主持“高冰镍湿法精炼新工艺”,在新疆建成我国首个加压浸出镍精炼厂,让我国镍精炼技术跨入世界先进行列,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早年研发的萃取分离镍、钴技术,是国内首次实现工业化的相关技术,填补当时国内钴资源短缺的缺口。</p><p class="ql-block">作为抚州广昌籍的顶尖科学家,他被纳入抚州名人雕塑园的“院士园”,其雕塑形象体现科研工作者的专注气质,也是抚州“才子之乡”在现代科研领域的代表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朱仙舫是抚州名人雕塑园所纪念的近代纺织工业巨擘,也是江西抚州(原临川,今属进贤)籍的实业家、学者。</p> <p class="ql-block">邓从豪,他是抚州名人雕塑园“院士园”中的中国科学院院士。</p><p class="ql-block">邓从豪是江西临川人,著名量子化学家,长期从事量子化学与分子反应动力学研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重要学术荣誉,也是山东大学化学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雕塑旁的公式(如“Nₐ=6.02×10²³”等),也契合他作为化学家的科研身份特征。</p> <p class="ql-block">程孝刚是抚州名人雕塑园“院士园”所纪念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江西宜黄(属抚州)籍的近代机械工程专家。</p> <p class="ql-block">吴澄是抚州名人雕塑园所纪念的元代理学大家,也是抚州“才子之乡”文脉中的重要代表。</p><p class="ql-block">他是元朝杰出的理学家、经学家、教育家,号“草庐先生”,与许衡并称“北许南吴”,是元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之一,还被追谥“文正”(古代文臣最高谥号),入祀孔庙,在江西仅9人获此殊荣,抚州占3人(含陆九渊)。</p><p class="ql-block">​学术贡献:提出“尊德性而道问学”的治学核心,主张“学必以德性为本”,形成“草庐学派”;著有《五经纂言》(被称为“吴子五经学”)、《吴文正公集》,对儒学经典的整理与流传影响深远,其核定的典籍曾是明代科举必读书目。</p><p class="ql-block">他是抚州崇仁(今属乐安)人,自幼聪慧(7岁通五经、13岁博览百家),一生以讲学著书为主,晚年曾任国子司业(相当于中央最高学府官员),培养众多人才,如今也是抚州“理学之乡”文化符号的核心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余瑞璜是江西宜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物理学家、固体物理学家,在X射线晶体学、金属物理等领域贡献突出,也是中国X射线晶体学研究的先驱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本寂是抚州名人雕塑园所纪念的唐代高僧,也是中国佛教曹洞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欧阳竟无是抚州名人雕塑园所纪念的近代佛学大师,也是江西宜黄(属抚州)籍的佛学家、思想家。</p> <p class="ql-block">李井泉是江西临川(今抚州临川区)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抚州名人雕塑园纪念的重要人物之一。</p> <p class="ql-block">李井泉是江西临川(今抚州临川区)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无产阶级革命家、人民解放军优秀政治工作者。</p> <p class="ql-block">景区假山石阵。</p> <p class="ql-block">三元楼,是抚州名人雕塑园中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建筑。</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三元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兴鲁坊路南侧三元楼巷,当时楼内高悬唐代铜钟一座,因楼高钟大,钟响声远,城郊四应,故称“树声楼”,又称“钟鼓楼”。明天启元年,临川知县曾化龙为祝愿抚州能多出才子,连中“三元”,将其改名为“三元楼”。历史上,三元楼曾多次毁于战火,又多次重修,后来逐渐倒塌。</p><p class="ql-block">重建情况:2013年10月8日,三元楼在名人雕塑园内动工重建,2015年2月19日正式对外开放。重建后的三元楼沿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采用汉白玉以及青铜材质,为明三暗四宝塔式建筑,总高25.9米。</p><p class="ql-block">内部展示:一楼展示主题为“跃龙门 会三元”,厅内展示古代书院文化的简介以及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简介图解等;二楼展现的是抚州近现代教育,介绍抚州从古至今涌现出的历史名人;三楼塑有具抚州本土特色的“魁星点斗”一尊,周边则是王安石、曾巩和汤显祖等名人的轶事,以及抚州近几年的全省高考状元介绍;四楼悬挂一座重达3000公斤的状元钟,钟上分别刻有“一鸣惊人”“双喜临门”“三元及第”。</p><p class="ql-block">开放时间:每周二至周日上午9点到12点和下午2点到5点,周一及特殊布展保养时间休馆。</p> <p class="ql-block">但今日到而无法入内。</p> <p class="ql-block">三元楼基座的四个面都有匾额或文字,并有精美浮雕。</p> <p class="ql-block">谭纶是抚州名人雕塑园“宰相园”所纪念的明代名臣,也是抚州宜黄籍的抗倭名将、军事战略家。</p> <p class="ql-block">抚州名人雕塑园内的球形几何艺术装置。</p> <p class="ql-block">乐史(930-1007),字子正,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地理学家,今江西抚州宜黄人 。</p><p class="ql-block">乐史一生历经两朝,30岁时参加南唐科举考试,高中状元,但未得到重用。入宋后,乐史以50岁的高龄再次参加考试,五年后进士及第。他先后担任过著作郎、太常博士、水部员外郎及舒州、商州等地的地方官 。</p><p class="ql-block">乐史学识渊博,勤于著述,一生著书20余种,共1018卷 。其中,《太平寰宇记》是他影响最大的一部地理著作,全书200卷,约130余万字,详细记载了全国各州县的山川形胜、历史沿革、风俗、物产等,对后世方志著作影响很大 。他创作的《杨太真外传》和《绿珠传》被鲁迅先生收录进《鲁迅全集》,并称是“首创传奇垂戒类” 。</p> <p class="ql-block">祈运坛是抚州名人雕塑园中的重要建筑,于2014年8月投入使用,位于抚州名人雕塑园的中心位置,处于园区中轴线上,是由行政中心中轴线继续向南北延伸而成。</p><p class="ql-block">祈运台为仿古建筑,设计精妙,每一层台阶都是八个台阶。其柱子数量也有讲究,分别为二十八根、十九根和十根。登顶后,从边缘到祈运台的圆心点是十个圈,寓意十全十美。此外,祈运坛还有回音效果,站在最中心点讲话或大喊能听到自己的回音。</p><p class="ql-block">​文化寓意:据说此地乃凤凰栖所,在此筑高台,有引八方才俊之意,同时也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人们希望通过在祈运坛祈愿,让自己的愿望都能实现。</p> <p class="ql-block">抚州名人雕塑园内的“城市书房指引标识牌”,用于引导游客前往“名人雕塑园·城市书房”,同时标注书房周边配套的休闲活动,是园区内的服务导向设施。</p> <p class="ql-block">揭暄(1613-1695),字子宣,号韦纶,一号纬纷,别名半斋,江西广昌旴江镇后塘人 。他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天文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 。</p><p class="ql-block">揭暄早年举义兵在闽赣边境抗击清军,兵败后隐居不仕,致力于著述,并讲学于豫章、青原书院等地 。他与易堂程山、宁化李世熊、桐城方以智等交游 。</p><p class="ql-block">揭暄著述颇丰,其军事著作《揭子兵法》(又名《兵经百篇》)《揭子战书》具有重要军事学术价值,被时人称赞为“异人异书” 。他的天文力作《璇玑遗述》(又名《写天新语》),体现其在天文学方面的惊人创见和渊博的数学知识,天文学家、数学家梅文鼎对其高度评价 。此外,他还著有《揭子性书》《揭子昊书》等,涉及天文、地理、历史、哲学等诸多领域 。</p> <p class="ql-block">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世称“南丰先生”,名列“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 。</p><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曾巩祖上世代为学者,祖父曾致尧作过尚书户部郎中,父亲曾易占为太常博士。他天资聪慧,十二岁时尝试写作《六论》,提笔立成。嘉祐二年(1057年),曾巩与其弟曾牟、曾布及堂弟曾阜一同登进士第。初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等职。熙宁初年起,相继在越州、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等地任知州。元丰三年(1080年),曾巩赴沧州途径京都,受到神宗召见和赏识,判三班院,后迁史馆修撰,擢中书舍人。元丰六年(1083年),曾巩病卒于江宁府。</p><p class="ql-block">为政举措:曾巩任地方官时,政绩显著。在越州通判任上,面对饥荒,他征集富户粮食,以稍高价格卖给百姓,并借给农民种子。在齐州知州任上,他打击豪强,铲除“霸王社”,还修建北水门,解决水患问题。在洪州知州任上,江西瘟疫流行,他命令各县镇储存药物,让百姓暂住官舍,供给饮食衣被,分派医生治病。在福州知州任上,他提出“当官不能与民争利”,取消了官府经营的菜园,保障菜农利益。</p><p class="ql-block">文学成就:曾巩在文学上造诣很深,主张“法以适变,道以立本”“文以明道,文道并重”,反对形式主义,强调文学的社会功用,是北宋古文运动的中坚。他的散文含蓄典重,雍容平易,以议论见长,立论警策,说理曲折尽意,其政论、策论、奏章等大都能切中时弊,剖析深微。他还对古籍整理做出重要贡献,著有《元丰类稿》《隆平集》等。</p> <p class="ql-block">陆九渊(1139年-1193年),字子静,江西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 。</p><p class="ql-block">生平经历:陆九渊出生于没落官僚地主家庭,祖上曾为宰相。他自幼聪颖,十六岁时因靖康之变立志习武以复“二圣”之仇。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及第,历任靖安主簿、国子正等职。曾遍访勇士商议恢复中原大略,但上奏的五事遭到驳斥。后在象山书院讲学,绍熙二年(1191年),升任荆门军知军,政绩显著,绍熙三年十二月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被追谥为文安。</p><p class="ql-block">主要思想:陆九渊主张“心即理”,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强调“本心”是宇宙本体,建立以“心即理”为核心的心学哲学体系。在修养论上,提出“发明本心”,认为“本心”为人自身所固有且完满自足,修养的要点在于教人解去物欲,方法是“减”而不是“添”。其学术思想为明代王守仁所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派”。</p><p class="ql-block">著作:著有《象山先生全集》,经整理出版为《陆九渊集》。</p> <p class="ql-block">罗汝芳(1515年-1588年),字惟德,号近溪,江西南城(今属抚州)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泰州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著有《近溪子全集》《明儒学案·泰州学案》收录其思想言论,其学说对晚明思想解放、文学革新产生深远影响,李贽、汤显祖等均受其思想启发,是抚州地域文化中“心学传承”的重要代表人物。</p> <p class="ql-block">汤显祖(1550年9月24日—1616年7月29日),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江西临川人,明代戏曲家、文学家。</p><p class="ql-block">汤显祖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5岁进家塾读书,12岁能诗,14岁补为县诸生,21岁中举人。但因拒绝张居正的招揽,两次会试落第,直到34岁才中进士。他在南京任太常寺博士等职,后因上《论辅臣科臣疏》,被贬为徐闻典史,调任浙江遂昌知县后,又因压制豪强等举措,遭地方势力反对,最终于万历二十六年弃官归里。</p><p class="ql-block">汤显祖的戏剧作品《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 。这些剧作不仅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还传播到多个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此外,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等。</p> <p class="ql-block">这是抚州名人雕塑园的主入口牌坊。</p><p class="ql-block">建筑特征:形制,采用多开间、多楼的传统石牌坊样式,为五门六柱结构,搭配中式飞檐翘角的屋顶设计,整体以白色石材建造,雕刻装饰精美,体现了传统建筑的庄重与典雅。</p><p class="ql-block">标识:牌坊正中央题有“抚州名人雕塑园”字样,是园区的标志性入口景观。</p><p class="ql-block">功能与意义:作为园区的主入口标识,承担着引导游客、展示园区文化定位的作用;建筑风格与园区“人文纪念”的主题相契合,既彰显抚州的历史文化底蕴,也强化园区的景观辨识度。</p><p class="ql-block">环境关联:牌坊前的开阔广场与周边的城市建筑、自然植被相融合,形成“城市文化地标”的空间氛围,是进入园区前的视觉核心节点。</p> <p class="ql-block">抚州名人雕塑园内的景观桥,是与市行政中心呼应的配套桥梁,采用多跨连拱的中式桥梁设计,搭配白色石质栏杆,整体风格简洁庄重,与园区的传统建筑调性一致。</p><p class="ql-block">其位于园区中轴线区域,连接广场与后方建筑,是园区景观轴线的重要节点。</p><p class="ql-block">桥梁的对称造型与后方现代建筑形成“传统与现代”的视觉对话,强化园区作为城市文化空间的融合感。</p> <p class="ql-block">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核心信息如下:</p><p class="ql-block">生平与仕途:出身临川书香世家,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及第,历任鄞县知县、舒州通判、参知政事等职,熙宁二年(1069年)拜相,主持“熙宁变法”,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次年复相,熙宁九年(1076年)再次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病逝,追赠太傅,谥号“文”,世称“王文公”。</p><p class="ql-block">为官期间,他早年在地方推行青苗法试点,积累理政经验;拜相后以“富国强兵”为目标推行全面改革,虽因触动旧势力利益最终失败,但对北宋财政、军事体系产生深远影响。</p><p class="ql-block">核心成就:</p><p class="ql-block">政治变革:主导“熙宁变法”,推出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举措,旨在抑制土地兼并、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提升军队战斗力,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改革运动之一。</p><p class="ql-block">文学贡献:散文简洁峻切、论点鲜明,议论文多针砭时弊,代表作《答司马谏议书》《游褒禅山记》成为千古名篇;诗歌风格“瘦硬刚劲”,晚年诗作意境含蓄,世称“王荆公体”;词作虽传世不多,但《桂枝香·金陵怀古》被誉为“千古绝唱”,是北宋文学革新的重要推动者。</p><p class="ql-block">思想与影响:</p><p class="ql-block">主张“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打破传统保守思想束缚,其“新学”思想成为变法的理论基础,对宋代学术发展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作为抚州籍顶尖历史人物,他是“临川文化”的核心代表之一,其改革精神与文学成就至今仍是抚州地域文化的重要符号,抚州名人雕塑园亦将其列为重点纪念人物。</p> <p class="ql-block">临川四才子指的是明朝末年抚州府临川县的陈际泰、罗万藻、章世纯、艾南英。文昌桥是抚州城区一座有着八百多年历史的古老桥梁,位于汝水上。临川四才子与文昌桥之间流传着一个著名的对联轶事 。</p><p class="ql-block">相传明朝万历年间,一位新知府到任抚州,欲过文昌桥进城,只见临川四才子袒胸露腹,横卧桥上挡道,身边还放着一只装有几根艾条的陈旧箩筐,暗喻他们的姓氏“陈、罗、章、艾” 。知府猜到他们的意图,便让衙役让对方出对 。四才子随即吟出上联:“上文章下文章,文章桥上晒文章” 。此上联构思巧妙,“上文章”暗指四人才华横溢,“下文章”则借抚州方言中“昌”与“章”的谐音,指文昌桥,同时以阳光直晒肚皮的场景,形成了“文章桥上晒文章”的绝妙意境 。知府苦思冥想,始终对不出下联,只好原路退回 。后来,知府在黄昏时到达一个渡口,得知此地名为“黄昏渡”,渡口前后的村子分别叫“前黄昏”和“后黄昏”,他由此获得灵感,想出了下联:“前黄昏后黄昏,黄昏渡前渡黄昏” 。然而,当他回到文昌桥时,四才子已差书童送来纸条,上面写着的下联与他所想的一字不差。这则故事展现临川四才子的才华,也让文昌桥增添几分文化韵味 。</p> <p class="ql-block">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北宋倚声家初祖”。</p><p class="ql-block">其出身普通士人家庭,7岁能文,14岁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太常寺奉礼郎、翰林学士、参知政事、枢密使等职,最终官至同平章事兼枢密使(宰相),封临淄公,谥号“元献”,世称“晏元献”。</p><p class="ql-block">为官期间以“知人善任”著称,提拔范仲淹、韩琦、欧阳修等大批名臣,是北宋仁宗朝政治格局的重要奠基者之一。</p><p class="ql-block">文学成就</p><p class="ql-block">词作:是北宋婉约词派的开创者之一,词风温润秀洁、闲雅有情思,多写士大夫的闲情雅致与离情别绪,代表作《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等,被奉为婉约词经典,有《珠玉词》传世。</p><p class="ql-block">诗文:散文简洁典雅,诗歌多应制、酬赠之作,风格雍容闲雅,与其词风一脉相承,有《晏元献遗文》存世。</p><p class="ql-block">文化影响</p><p class="ql-block">作为北宋早期文坛领袖,他推动了词体的成熟与文人词的发展,其“语淡情深”的词风影响了后世欧阳修、秦观等词人。</p><p class="ql-block">作为抚州籍的宰相级文臣,他是“临川文化”早期崛起的标志性人物之一,抚州名人雕塑园亦将其列为重点纪念的文化名人。</p> <p class="ql-block">舒同(1905年11月25日—1998年5月27日),原名文藻,字宜禄,江西抚州东乡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同时也是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红军书法家”“党内一支笔”。</p> <p class="ql-block">邓茂七(?-1449年),原名邓云,是江西南城人,明代中叶农民起义军首领。</p> <p class="ql-block">揭重熙(?-1651年12月15日),字祝万,又字万年,号蒿庵,江西临川湖南乡揭家坊人,是南明著名大臣、明末诗人。</p> <p class="ql-block">仙驭亭。</p> <p class="ql-block">黄爵滋(1793年-1853年),字德成,号树斋,江西宜黄人,是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积极倡导禁烟的先驱者之一。</p> <p class="ql-block">周建屏(1892年-1938年),原名宗尧,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是江西金溪人,生于云南宣威,是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p> <p class="ql-block">黄火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与军事检察事业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艾兴(1924年8月24日-2018年4月7日),江西东乡人,是中国切削加工研究领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山东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p> <p class="ql-block">抚州名人雕塑园是抚州地域文化的“集中展示窗口”与城市精神的“具象化载体”。</p><p class="ql-block">其集中纪念抚州从古代(王安石、汤显祖)到近现代(舒同、艾兴)的多领域杰出人物,系统梳理“临川文化”的脉络,让地域文脉以具象化形式传承延续。</p><p class="ql-block">其以名人成就(如王安石的改革、汤显祖的创作、艾兴的科研)凝练“崇文尚智、创新奋进”的城市精神,成为抚州的文化标识之一。</p><p class="ql-block">同时,它既是市民休闲、研学的场所,也是外地游客了解抚州文化的“第一课堂”,兼具观赏性与科普性。</p><p class="ql-block">它也是文旅融合节点:串联文昌桥、王安石故里等周边文旅资源,丰富抚州的文化旅游体验维度,助力城市文旅品牌建设。</p><p class="ql-block">整体氛围庄重而亲和:雕塑群既有历史名人的典雅厚重(如王安石、晏殊的传统造型),也有近现代人物的生活化呈现(如艾兴的学者形象)。</p><p class="ql-block">园区以自然植被搭配人文雕塑,空间开阔且细节精致,既能感受到抚州“才子之乡”的文化底气,也能在休闲漫步中体会到历史与现代的融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