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踏入南苑森林湿地公园,我并未急于奔赴那片葱郁的绿意,而是悄然踏上了“大红门御道”的青石板路。岁月早已磨平了石面的棱角,留下温润如玉的光泽,仿佛时光在此沉淀成河。这条曾专属于帝王行猎的古老通道,如今静卧于城市肌理之中,宛如一道深邃的掌纹,悄然串联起历史的回响与当下的呼吸。而此刻,一场以木为言、以大地为纸的地景艺术,正沿着御道的脉络徐徐铺展,与我开启一段无声却深沉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御道庄重而笔直,带着不容置疑的秩序感,如一条凝固的时间轴线,指引方向,也划定界限。然而,就在这严谨的轴线两侧,一簇簇由枯枝断木构筑的雕塑却以野性勃发的姿态破土而出。它们不立于基座之上,也不受围栏所限,仿佛是从土地深处自然生长出的灵魂,与秋风低语,与光影共舞,与草木同息,在规整与自由之间,划开一道诗意的裂痕。</p> <p class="ql-block">大红门御道北起永定门,经南郊,过凉水河永胜桥,穿大红门,终至新衙门行宫,全长八点五公里,曾是清代帝王进出南苑的必经之路。其中永定门至大红门段四公里,今为永定门外大街与大红门路所承袭;而大红门至新衙门行宫段四点五公里,因村落延展与城市变迁,原路已难觅完整踪迹。这条御道,曾承载龙辇的威仪,如今却在断裂与延续之间,默默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记忆的重构。</p> <p class="ql-block">新宫御道北接大红门御道,南至新衙门行宫,是清时皇帝进出南苑的必经之路。历史上,康熙乾隆两帝游猎南苑两百余次。</p><p class="ql-block">经过文献资料查阅和历史地图对比,结合林分结构调整和林窗空地再现新宫御道,老石板铺装和松槐交荫,营造古朴、沉静的皇家御道氛围。“神游清旷”为新衙门行宫后殿匾额御笔提名,贴切的形容新宫周边开阔平坦、绿草如茵、心旷神怡的自然环境。御道至小龙河处设临河观景平台,遥望昔日新衙门行宫方向(现新宫地铁站附近)。</p> <p class="ql-block">最动人心魄的相遇,发生于一片开阔的草坡之上。一匹由深褐木棍拼接而成的骏马,昂首腾跃,筋骨嶙峋,仿佛从史册中挣脱而出,奔向无垠的天地。它那由断枝交错而成的躯体,不再为御座前的猎手所役,而是化作自然本身不羁精神的象征。我立于木马与御道之间,恍若置身两个时代的交界:一侧是被权力书写、被历史规训的“过去”;另一侧,是挣脱束缚、自由生长的“生命”本身。</p> <p class="ql-block">地景艺术,是以树枝、落叶等园林废弃物为媒,将废弃之物重新赋予形态与意义的艺术实践。时值冬至,草木凋零,万物归藏。在地景艺术节上,创作者们以可降解材料为笔,大地为纸,将枯枝残叶幻化为冬日里的诗意景观:有以三星堆青铜神树为灵感,用细枝编织出象征时间循环的生命之树;也有将树枝、锡纸与不锈钢巧妙融合,勾勒出企鹅一家栖于树下的温情图景。这些作品,让本被遗忘的自然残章,重获新生,成为一道流动的绿色诗行。</p> <p class="ql-block">《秋水揽星河》以交错的枝条编织成球形结构,层层叠叠,如星轨盘旋,象征地球、太阳系乃至银河的浩瀚无垠。它静立于草间,却仿佛在无声诉说宇宙的尺度与时间的深邃,让人在俯仰之间,窥见自然与艺术共构的苍茫意境。</p> <p class="ql-block">《七彩马》取意于民间祥瑞,寓意美好与希望。两匹色彩斑斓的木马奔腾于绿地之上,蹄下无尘,眼中含光。它们不仅是童真的化身,更是人们对自由生活与理想未来的向往,以跃动之姿,牵引观者步入一片温暖的梦境。</p> <p class="ql-block">《时间之手》以巨大的木质手掌自地面托起,捏出一道永恒的褶皱。那掌纹般的裂痕,仿佛是大地的记忆被瞬间凝固,而随着风霜流转,这褶皱将愈发深刻,如同历史在自然肌体上刻下的不朽印记。</p> <p class="ql-block">《化茧成蝶 温暖花开》以柔韧枝条盘绕成蝶形轮廓,中央花蕊初绽,寓意朝阳升起,万物复苏。它静卧于林间,却传递着一种内在的蜕变之力——纵使寒冬凛冽,生命终将破茧而出,所有美好,皆如春花般悄然绽放。</p> <p class="ql-block">《柿柿如意》灵感源自北京房山的磨盘柿,以弯曲的树枝缠绕成对,塑作饱满柿实,并合为传统“如意”之形。橙红相映,暖意融融,既是对丰收的礼赞,也是对人间安康的祈愿,在萧瑟冬日里点燃一抹温情的亮色。</p> <p class="ql-block">夕阳西下,余晖洒落,木枝雕塑披上一层金红的薄纱。每一道枝条的断口、每一寸天然的纹理,都清晰地保留着森林的印记与生命的痕迹。从企鹅树下的温情,到星河球的浩渺,这些以园林废弃物重塑的艺术,无声诠释着“废物”不过是放错了位置的珍宝,而自然,始终是最伟大的创作者。</p> <p class="ql-block">离园之际回望,晚风轻拂,木枝微颤,仿佛整座森林都在低语回应这些重生的艺术。南苑的木雕并非刻意点缀,而是自然与人文之间一场静默却深沉的对话。在这落叶纷飞的时节,它们悄然藏起了生态的智慧与创意的密码,于石道与枯木之间,完成了一次关于时间、生命与重生的诗意诉说。</p>